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对比椎旁肌间隙入路同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胸腰段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分为对照组(传统入路治疗,n=25)和观察组(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n=25)。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VAS评分),影像学指标(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率、椎体高度矫正率、伤椎Cobb角矫正率)及住院时间费用。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2周和6周的VAS评分四项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率、椎体高度矫正率、伤椎Cobb角矫正率三项影像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同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前者相比于后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花费少、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颈胸段脊柱骨折展开对照研究,共计 60 例,手术时间于 2018年 6 月— 2019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经皮微创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共8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参照组40例患者,应用开放式手术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应用经皮微创手术治疗。通过相关统计学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长上和参照组相比差异不大(P>0.05);但出血量、手术切口和住院时长方面均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比参照组的(8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应用效果开展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本院2022年7月到2023年7月期间确诊并且收治的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依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将以上患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自3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针对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常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和记录。结果;观察组中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下,组中患者的手术常规情况良好,显著优于本文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比较相对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研究中发现,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应用效果差异显著,微创手术治疗的一系列常规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邻椎再发骨折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接受PV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103例参与研究,并根据痔落后是否发生再骨折分为再骨折组(30例)和未骨折组(63例)。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观察再骨折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骨密度、Cobb角对比,P<0.05,再骨折组年龄大、骨密度低、Cobb角小。两组骨折椎体个数、骨水泥注入量对比,P>0.05。两组性别、骨折类型对比,P>0.05。两组骨折病史、骨水泥渗漏情况对比,P<0.05,再骨折组骨折病史率、骨水泥渗漏率较高。结论:年龄大、骨密度低、Cobb角小、存在骨折病史和骨水泥渗漏的患者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骨折PVP治疗后,容易发生邻椎再骨折。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前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价值。方法 以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共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纳入时间: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前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6周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联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2.3-2023.3期间,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2例,以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31例,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和观察组(31例,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较短,出血量较少,引流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s角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短节段微创置钉结合伤椎内植骨治疗中青年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具体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中青年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时的病案号随机分为研究组(47例)及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开展短节段微创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患椎不予置钉内固定,研究组患者则给予患椎置钉内固定,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与效果进行评定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天两组患者患椎椎体高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终板角显著减小(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患椎椎体高度显著降低(P<0.05),终板角显著增大,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中青年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给予短节段微创患椎置钉结合伤椎内植骨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远期椎体高度丢失、患椎畸形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以及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结果:患者在术前术后的VAS分值相比,术后显著低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患者伤椎前后缘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患者前后缘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可有效减低患者疼痛感,快速恢复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患者应用减重平板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1.01-2021.12于本院行脊柱胸腰段骨折手术的患者共计200例,计算机1:1随机数列分设组别,探索II组(常规物理治疗,n=100例),探索I组(减重平板训练,n=100例)。比较两组脊柱功能、步行能力及疼痛水平。结果:探索I组治疗前脊柱功能评分、步行距离及疼痛水平比较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与探索II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患者,减重平板训练方式的应用,可提升患者脊柱功能与步行能力,并减轻疼痛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抽取84例并依据双盲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参照组(n=42),给予参照组传统护理,给予观察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VAS评分方面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3.81%,统计学分析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疗效确切,可予以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节段胸腰椎后外侧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老年患者26例为对象,采用多节段胸腰椎后外侧融合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6例患者治疗前后的Oswestry与VAS评分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6个月后26例患者的Oswestry与VAS评分持续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6例患者中仅1例出现感染,并发症发生率3.85%。结论多节段胸腰椎后外侧融合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明显,对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TEA)在治疗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之间所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并且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需要进行常规的保守性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需要通过常规治疗基础之上,联合TEA展开持续性治疗。对比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进程以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TEA治疗的进程比较顺利,并且获得较好的预后,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性应激性(Cushing)溃疡疾病,在进行常规保守性治疗的时候联合TEA进行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Cushing溃疡疾病整体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之中具有广泛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