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免疫印迹试验(WB)带型与HIV-1感染的关系,探寻WB确证问题处理办法。方法收集2004-2009年上半年经首次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或不确定结果并进行了追踪复检的检测对象,对其复检结果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初检WB带型为p17、p24p17、p66p17者复检均转阴,为p24、gp160、gp160gp120、gp120p24、gp160p24者有阳性或阴性两种转归;初检包含两条env带或包含一条env带和p24带的3条或3条以上条带者复检结果均为阳性。复检阴转者主要来自于无偿献血,自愿咨询检测(VCT)、孕产妇、术前检查、婚/体检。复检间隔时间为2d至11个月,其中阳转间隔最短5d,最长6个月,平均为51d;阴转间隔最短2d,最长11个月,平均为129d。另1例艾滋病病人初检带型为gp160gp120;1例阴性转归者带型为gp160p66p51p24。结论建议WB出现"2条env带或1条env带+p24带"者判为不确定,在此基础上至少增加1条带(无论env、gag或pol带)才判HIV-1抗体阳性;对WB不确定带型或可疑带型结果的感染判定必须结合带型特点、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特征综合分析,并可通过缩短随访时间达到尽快确定感染状况的目的。
简介:目的比较人的血液和尿液样本中HIV-1抗体的一致性.方法在广东省两所劳动教养所收集346名HIV高危者的血液和尿液样本,分别用血液和尿液ELISA初筛试剂检测HIV-1抗体.结果346份血液和尿液样本各18份阳性,其中有17人的血液和尿液平行样本均为HIV-1抗体阳性,血液和尿液样本HIV-1抗体检测的一致性为99.4%.结论在采集血液样本不便的情况下,可利用尿液初筛诊断试剂进行HIV感染的筛查和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流行于柳州市吸毒者艾滋病病毒HIV-1毒株的亚型及各种亚型的分布特点。方法对34例HIV感染者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外周静脉防凝血,提取前病毒DNA进行体外扩增,获得包膜蛋白(env)、核心蛋白(gag)、tat区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在所有目标人群中共存在B、C2种亚型以及CRF07-BC(44.12%)和CRF01-AE(55.88%)2种重组毒株。结论柳州市HIV-1亚型以B、C为主,重组毒株以CRF07-BC和CRF01-AE几乎各占一半,柳州市HIV-1亚型比较单一,控制柳州市HIV-1亚型的多样性,做好防艾任重而道远。
简介:目的了解2007—2012年广东省内HIV-1感染的静脉吸毒者(IDUs)中HCV基因型的种类和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对2007—2012年HIV-1抗体阳性IDUs样本进行HCV抗体检测,对HCV抗体阳性样本提取RNA,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HCV核心基因Core片段和非结构基因NS5B片段,目的片段测序后通过分子系统发育树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209份样本分别来自惠州、东莞、阳江、云浮、清远、佛山、中山和江门,以阳江和东莞为主,占36.84%(77/209),以男性为主,占93.78%(196/209),年龄在18-49岁之间。HCV抗体阳性166份,阳性率为79.4%。进化树显示样本序列分别与标准株1a、1b、2a、3a、3b和6a等6种亚型聚集在一起,la、lb、2a、3a、3b、6a基因亚型构成比分别为10.6%、9.9%、1.4%、22.7%、11.3%、44.0%。结论6a是广东省内被检测HIV-1感染IDUs中HCV主要流行亚型,其次为3a亚型。
简介:目的了解在广东省受血及献血者中发现的HIV-1亚型的流行规律及其与国际参考株的同源性.方法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4例采自于广东省HIV-1抗体阳性的受血者或献血者淋巴细胞富集液的核酸样品进行扩增,并使用AB1377型测序仪对扩增产物测序后,对其ENV基因C2-V3段的核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4份血样中,7份为泰国B'亚型,与国际参考株RL42的距离最近,基因离散率为(6.082±2.607)%,组内离散率为(5.963±2.383)%;4份为AE重组亚型,与国际参考株TH.90.CM240最近,基因离散率为(8.900±1.830)%,组内离散率为(13.810±1.317)%;2份为07-BC重组亚型,与国际参考株CN.97C54A最近,基因离散率为(4.155±1.223)%,组内基因距离为6.36%;1份为08-BC重组亚型,与国际参考株97CNGX-9F最近,基因距离为0.97%.结论本次检测的广东省受血及献血者HIV-1以泰国B'亚型为主,也存在主要在性途径感染人群中流行的AE重组亚型和吸毒者中流行的07-BC、08-BC重组亚型.
简介:摘要目的以尿液为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测定尿液中HIV-1抗体,并与血清为标本的ELIS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使用尿液作为标本测定HIV-1抗体的优势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临床更好应用提供借鉴。方法平行采集受检者的尿液和血液各9108份,用ELISA方法同时测定HIV-1抗体;单采尿液5021份,用ELISA方法测定HIV-1抗体。阳性标本血清送确认实验室用蛋白印迹试验(WB)进行确认。结果检测的9108份标本中,尿液检测5份阳性,血清检测5份阳性,检测符合率为100%,阳性标本血清WB法确认5份均为阳性,检测准确度为100%;单采尿液为标本的5021例中,初检出阳性3例,2份血清送确认实验室WB方法确认均为阳性(其中1例因受检者不配合而未采集血样)。结论以尿液为标本检ELISA方法测HIV-1抗体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低于以血为标本的ELISA方法,结果可靠,可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较为现实的问题,要在医疗机构推广使用,还需要法制的进一步健全、以及整个检测系统的配套规范。
简介:目的研究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HIV-1艾滋病感染者免疫印迹试验(WB)带型的分布特征。方法对2003—2013年3月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HIV-1抗体确证阳性的WB带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HIV-1阳性标本免疫印迹带型中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阳性率为100%,p55阳性率为78.3%,p17阳性率为95.6%;中国籍和非洲籍人员比较,非洲籍人员的p55阳性率高于中国籍人员;不同性别比较,p55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间比较,p55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HIV—1抗体阳性者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阳性率高,具备确证HIV-1的特异性条带,对于不同国家的出入境人员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探讨冠心病的相关手术编码的分类及查找方法。随着新技术、新理念的出现,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的方法日趋多样化,本文主要针对介入心脏病学中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外科开胸手术编码给予探讨
简介:目的了解新疆和田地区未治疗的HIV-1新诊断人群耐药传播情况及亚型分布。方法对新疆和田地区2013~2014年新诊断HIV-1感染人群随机抽样,对样本HIV-1POL区进行亚型及耐药基因型分析,并评估新诊断人群HIV-1耐药传播水平。结果共有203个样本获得有效序列,样本中07_BC重组亚型193人,比例最大,占95.07%;C亚型5人,占2.46%;01_AE/B亚型2人,08_BC亚型3人;对HIV-1POL区耐药基因突变位点进行分析,PR区耐药传播率为0.99%;RT区耐药传播率为2.46%。HIV-1耐药总传播率低于5%。结论新疆和田地区HIV-1新诊断人群的亚型主要是以07_BC重组亚型为主;和田地区未经抗病毒治疗新诊断HIV-I感染者中已经出现PR和RT区耐药突变株,但传播水平尚处于低流行状态,应适时开展耐药性监测。
简介:[摘 要]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的的免疫性纤维组织炎性疾病,其中累及呼吸系统的病变统称为IgG4相关性呼吸系统疾病(IgG4-related respiratory disease,IgG4-RRD)。目前研究表明本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基因调控导致免疫球蛋白过表达后沉积有关。本病以脏器中血清IgG4浓度升高、IgG4+浆细胞浸润及不规则纤维化为典型特征。因本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需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肿瘤等疾病相鉴别。目前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病灶的患者首选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部分激素不敏感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及单克隆抗体治疗有效。靶向治疗是未来研究的重要目标。
简介:目的了解深圳市2002-2009年CRF01-AE亚型Env基因V3环变异特征。方法采用Nested-PCR扩增Env区,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利用MEGA软件进行基因序列整理和分析。结果从2002-2009年,深圳市CRF01-AE亚型Env基因离散率从9.09%增长至13.13%,呈逐年递增趋势;共发现10种V3环顶端四肽类型,其中主要类型为GPGQ(77.38%)、GPGR(16.32%),所有类型顶端四肽比例在各年份存在上下波动趋势;每个时间段都有至少91.00%毒株使用CCR5作为辅助受体,1.00%~9.00%毒株不能做出预测,没有可被预测为使用CXCR4为辅助受体的毒株。结论从2002-2009年深圳市CRF01-AE亚型病毒变异随流行时间不断加大;V3环顶端四肽类型中GPGR比例变化最大;深圳地区大部分CRF01-AE毒株为巨噬细胞嗜性。
简介:目的研究宁波市男男同性恋(MSM)人群中HIV-1感染者的免疫状况和HIV毒株的亚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宁波市13名已经被确认为HIV-1型阳性的MSM的全血样品,对CD4+T淋巴细胞进行绝对数计数,运用套式PCR方法扩增病毒膜蛋白env基因的C2-V3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软件对序列和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确定基因亚型。结果成功获得11条env基因序列,确定1株为B亚型,4株为01_AE流行重组型,6株为07_BC流行重组型。该11例HIV-1阳性全血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最低106个/μl,最高649个/μl,平均350个/μl。结论本研究表明,宁波市MSM人群中存在多种HIV-1亚型,近半数的感染者免疫状况低下需要抗病毒治疗,流行形势严峻,应加强对该人群免疫状况和HIV-1毒株亚型变异的监测,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哮喘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的IL-6、10及IgE水平,探讨血清IL-6、IL-10相关性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对30例发作期、26例病情缓解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ISA)分别测定血清IL-6、IL-10及总IgE水平。结果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IL-6和IgE水平分别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IL-1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IL-6、总IgE较发作期显著下降,IL-10回升,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组研究显示支气管哮喘患者IL-6水平升高与IgE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0.266、p<0.05),(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IL-10水平与IgE含量的变化呈负相关(r=-0.232、P<0.05)。血清IL-6、IL-10含量变化与哮喘患者病情密切相关,动态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与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的变化,探讨IL-17和IL-23与HIE之间的关系。方法ELISA法测定新生儿血清IL-17与IL-23的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HIE组患儿60例为实验组,同期住院的足月健康新生儿4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的血清IL-17与IL-23的水平进行比较性分析,同时分析他们与NSE的相关性。结果HIE组治疗前血清中IL-17与IL-23水平明显高于HIE组治疗后及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IL-17、IL-23与NSE水平呈正相关。结论IL-17和IL-23在HIE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检测血清中IL-17与IL-23水平变化对判断HIE病情进展、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