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半劈胸骨行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效果和影响因素及52例手术的经验总结。方法52例均采用正中切口小切口半劈胸骨进胸,切除胸腺及前纵隔所有脂肪组织,其中有外侵表现者,则切除受累之胸膜、心包、动脉外膜,并按临床症状分型、镜下病理分型、临床病理分期、是否根治切除分别分类,统计缓解、改善、无变化、恶化的例数,缓解和改善视为有效,无变化和恶化视为无效,以有效和无效例数行X2检验。结果本组52例病例,总有效率82.7%(43/52),无变化5例,9.7%,恶化4例,5.8%,其中死亡1例。平均手术时间89.3±24.7min(53min-176min),术中大血管损伤出血0例,全部病例术中失血量<200ml,术后引流量<200ml,纵膈感染0例,切口感染1例(1.92%),术后平均住院日6.7±3.8天。临床症状分型和镜下病理分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病理分期和是否根治切除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症状分型对手术疗效有一定影响,Ⅲ型有效率明显降低,但统计学分析对疗效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无论临床分型如何,均应手术,原发性胸腺癌不易根治性切除,但就手术切除对重症肌无力症状改善来看,良恶性肿瘤差异不大,Masaoka分期与胸腺瘤并发重症肌无力的预后密切相关,就改善肌无力症状来看,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以Ⅱ期效果最好。小切口半劈胸骨行胸腺根治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优于传统正中开胸手术,手术效果可靠,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胸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胸骨骨折患者28例(A组),经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分别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容积再现(VRT)成像。与2008年5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胸骨骨折患者30例(B组),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确诊胸骨骨折,横断面图像显示胸骨骨折24例,检出率为85.7%,矢状面显示胸骨骨折27例,检出率为96.4%;容积再现图像显示骨折20例,检出率为71.4%。与B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胸骨骨折中具有较高价值,是诊断胸骨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1996年初至2007年底期间手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55岁。甲状腺良性肿物34例,恶性肿瘤2例。结果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X线、同位素扫描、CT、MRI等检查确立诊断。手术入路一般分3种①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坠入胸腔内的甲状腺多可经此切口完成手术(本组24例)此切口便于处理甲状腺上、下血管及中静脉,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机率。②低位领形切口加纵劈开胸骨适于较大的甲状腺不能自胸廓入口取出、疑有恶性变、粘连严重或低位领形切口操作困难者(本组11例)。③开胸手术适用于迷走性甲状腺肿或坠人深度在12cm以上或从颈部取出困难及术前诊断不明者(本组1例)。术后并发症1例,为损伤喉返神经。结论X线胸片、CT、MRI检查、同位素扫描是主要诊断手段。手术切除是胸内甲状腺肿首选治疗方法。应根据肿物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出血和喉返神经损害是术后主要并发症,可通过术中防范措施来预防。
简介:摘要12例胸骨正中切口患者术后发生胸骨裂开,经采取冲洗,换药,胸带外固定及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措施获得痊愈。分析认为把握保守治疗的适应症以及保持伤口清洁,外固定胸骨,营养支持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监护病房髋部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的谵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并以ICU意识紊乱评估方法对患者是否发生谵妄进行评价,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髋部手术情况以及转入重症监护室后的危险因素等,按照患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对影响重症监护病房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比较术后发生谵妄和未发生谵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髋部手术情况以及转入重症监护室后的危险因素等,可见谵妄组患者中年龄大、体质量指数低、术后导管留置数目多、合并血管危险因素并有痴呆病史等所占的比例高,与未发生谵妄组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上述因素是造成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结论对影响谵妄的高危因素进行有效识别并给予积极处理,对于降低谵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