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3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麻醉,另63例为研究组应用麻醉深度监测技术,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知晓率、术中体动发生率及麻醉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麻醉用药剂量、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留观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在临床上应用麻醉深度监测技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麻醉深度 监测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镇痛是麻醉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合理的镇痛有赖于对疼痛准确的评估,目前最准确的衡量疼痛程度的方式仍是依据患者主诉评分进行判断。全身麻醉术中疼痛的诊断与治疗依赖于伤害性刺激监测。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伤害性刺激监测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主神经系统变化监测及脑电监测。其中,监测自主神经系统变化的指标主要包括镇痛与伤害性刺激指数、皮肤导电性、外科容积指数、瞳孔直径。通过监测分析痛反应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对镇痛深度进行客观评估,由此衍生出多种监测指标。

  • 标签: 临床麻醉 监测 方法 措施
  • 简介:摘要在全身麻醉之后,人体就会进入一个特殊的状态,例如镇痛、催眠、以及肌肉松弛等等,在过程上要首先进入麻醉诱导阶段,在一段时间的维持后最终清醒。不管是手术的类型不同还是目标人群的不同,其对于麻药的反应也会呈现出一些区别,如果麻药过量,会造成缺氧、器官功能抑制等问题,而如果麻药使用不足,则会出现术中知晓和体动,从而影响手术的进行。所以对于麻药的使用来说,要将其控制在最为合适的剂量上,但是如何监测麻醉深度就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 标签: 麻醉深度 监测方法 进展
  • 简介:摘要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能较好监测大脑皮质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对预测体动,术中知晓以及意识的消失和恢复都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同时还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已成为麻醉深度监测的重要手段。本文对BIS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麻醉深度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在减少麻醉并发症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监测组(麻醉深度监测技术指导下麻醉管理)和对照组(常规麻醉管理),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监测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 < 0.05)。结论:麻醉深度监测技术能够优化麻醉管理,减少麻醉并发症,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 标签: 麻醉深度监测 麻醉并发症 术后恢复 麻醉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深度学习算法的不断成熟,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析技术在癌症病理诊断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优势。本文综述了深度学习在癌症病理图像分析中的最新进展,探讨了其在提高诊断准确率、加速诊断流程、以及辅助医生进行个性化治疗决策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分析卷积神经网络(CNN)、生成对抗网络(GAN)等关键技术,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些技术在识别癌细胞形态、分割肿瘤区域、评估肿瘤分期及预后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案例。此外,还讨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为深度学习在癌症病理诊断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深度学习 图像分析 癌症病理诊断 卷积神经网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和探讨 Narcotrend 指数用于七氟烷吸入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0 月)接受气管内插管全麻的眼科眶内手术患者( 3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 Narcotrend 指数监测,统计患者基础值、插管前、插管后 3 min 、手术切皮后、开放眼眶、停吸七氟烷、拔管前、拔管后 5 min 患者的 NTI 以及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糖的变化。 结果 :与基础值相比,插管前、插管后 3 minNTI 明显降低,手术切皮后、停吸七氟烷以及拔管前 NTI 值明显升高。 结论 : Narcotrend 指数用于七氟烷吸入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效果显著,它能指导医生调控麻醉深度,从而更好的协助手术,提升手术效果。

  • 标签: [ ] Narcotrend 指数 七氟烷吸入 麻醉深度 监测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麻醉深度监测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组后A组40例患者仅在心律血压脉氧饱和度等常规监测下进行手术,B组40例患者则在手术过程中使用麻醉深度监测仪,并把麻醉深度控制在40-60,比较组间术后不同时间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结果:B组术后3d、5d时的认知功能障碍评分水平均高于A组,且B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手术中应用麻醉深度监测的效果更佳,该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发生认知障碍的概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麻醉深度监测 老年 手术 认知障碍
  • 简介:为解决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检测问题,搭建了基于深度置信网络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构成的深度学习模型。基于免疫层析试条图像的特点,搭建的模型通过学习本文提出的图像灰度特征、距离特征以及差分特征实现准确的图像分割。最后,对分割的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实现最终的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免疫层析定量检测。

  • 标签: 金免疫层析试条 深度学习 定量检测 图像分割
  • 简介:目的:探讨麻醉与脑电意识监测系统监测不同深度麻醉对老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124例行全身麻醉腹腔镜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深度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为常规麻醉深度1级(D1),对照组为常规麻醉深度2级(D2),比较两组患者于不同麻醉深度下麻醉诱导前(t0),器官插管前(t1)、插管后(t2),气腹前(t3)、气腹后(t4),手术结束(t5)及拔管(t6)等各时期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对比两组患者相应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对照组t2、t4~t6时间点时心率明显增快,与观察组比较有差异(t=4.132,t=4.345,t=4.253,t=5.326;P〈0.05);对照组MAP指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组间比较有差异(t=5.433,t=4.985,t=5.032,t=5.163;P〈0.05);观察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x2=5.323,P〈0.05)。结论:老年腹腔镜肠癌根治术中将患者延髓孤束核(NTS)维持在常规麻醉深度2级(D_2)水平可有效减少患者POCD发生情况,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的稳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Narcotrend监测 麻醉深度 认知功能障碍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医院的消毒质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3年间消毒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主要检测项目有室内空气、物体表面、衣物人员的手、无菌物品、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内镜、灭菌物品和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等。结果2010-2012年3年间共采样4667份,合格4463份,3年平均总合格率为95.6%,其中2010-2012年每年的合格率依次为93.3%、95.6%、97.8%,可见我院的消毒质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各类监测项目中,室内空气的合格率为94.2%,医务人员的手的合格率为91.5%,物体表面的合格率为93.9%,紫外线灯强度的合格率为93.6%,使用中的消毒液合格率为98.3%,消毒内镜的合格率为98.5%,灭菌物品的合格率为99.7%。结论通过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消毒质量逐年提高,但医务人员手和物体表面的检测合格率仍偏低,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 标签: 消毒质量 监测 改进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解临淄区托幼机构的消毒质量,加强托幼机构的消毒管理,指导托幼机构合理正确地进行消毒。方法对临淄区14所城区托幼机构23所农村托幼机构的空气、餐饮具、毛巾及玩具进行监测调查。结果共监测各类样品481份,合格370份,总合格率为76.92%。城区幼儿园托幼机构消毒监测合格率为86.81%,农村托幼机构消毒监测合格率为70.09%,其中城区餐饮具合格率最高为97.14%,农村玩具的合格率最低为46.73%。结论农村托幼机构的消毒合格率较低,今后应加大对农村托幼机构特别是玩具类的消毒监测力度。

  • 标签: 托幼机构 消毒 监测 管理
  • 简介:目的评估安徽省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亡数据质量,为进一步改进数据质量和提高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2013~2014年24个全国疾病监测点数据,采用报告及时率、审核及时率、身份证号码填写率、多死因链填写率、粗死亡率、可靠性、根本死因编码准确性等指标评价数据质量。结果24个国家死因监测点平均报告及时率为76.83%,审核及时率为96.24%,身份证号码填写率为61.85%,多死因链填写率为52.81%,粗死亡率为6.24‰,83.44%死者生前最高诊断单位为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69.36%死者生前最高诊断依据可靠,常见根本死因编码错误率为3.49%。除审核及时率2014年与201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所有指标2014年均高于2013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死因链填写率、可靠性依据的比例、根本死因编码正确率农村高于城市外,除报告及时率皖中高于皖南和皖北,报告及时率和身份证号码填写率新增监测点高于老监测点外,其余所有指标2014年均高于2013年,城市高于农村,皖北高于皖南和皖中,老监测点高于新增监测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疾病分类上,慢性病的诊断可靠性最高,其次为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疾病,伤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安徽省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应根据差异特点,将重点性督导、培训与常规督导、培训相结合,完善死因监测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数据质量

  • 标签: 死因监测 疾病监测系统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智能穿戴设备在术后康复中实时监测与反馈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试验,将80例符合条件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智能穿戴设备辅助康复)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设备佩戴,数据输入,运动与生理参数监测以及接收反馈与提醒等操作。通过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检验和t检验评估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实验组在肌肉力量(74.5±0.5,vs.71.5±0.7),疼痛评估(73.5±1.5,vs.72.5±0.7)及日常生活功能(79.5±1.5,vs.61.5±2.1)三个指标上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穿戴设备在术后康复中展现出显著的实时监测与反馈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肌肉力量,减轻疼痛感知,并显著改善日常生活功能。因此,推广智能穿戴设备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有助于优化康复方案,提升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智能穿戴设备 术后康复 实时监测与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调控麻醉深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抛硬币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撷取的4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在术中维持BIS值,调整麻醉药物用量。对照组结合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调整麻醉药物剂量。结果两组不同时间段,MAP、HR、COR、NE、GLU比较,观察组T1时段MAP、HR、COR、NE、GLU,T2~T4时段COR、NE,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IS监测调控麻醉深度,可直接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术中应激反应。

  • 标签: BIS监测调控麻醉深度 老年高血压 术中应激反应 影响
  • 简介:摘要针对三个标准实施以来质量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院采取护士长牵头根据流程各组组长把关,关关检查,质检人员定时或不定时检查。质量监测工作专人负责,使供应物品合格率达100%。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监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