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油灌肠剂灌肠后出现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操作改进措施。方法对两组患者应用甘油灌肠剂灌肠后出现不同反应做详细记录、观察,给与有效护理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结果不良反应减少,到达术前常规准备灌肠目的。结论甘油灌肠剂灌肠虽然具有方便实用、操作简便、清洁、无交叉感染等效果,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并发症,只有同时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才能把这项治疗达到满意治疗效果,患者不适感降到最低,提高最大舒适度和满意度,更重要是没有影响手术继续进行。

  • 标签: 甘油灌肠剂 灌肠 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免疫反应中处于中心环节。它通过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免疫反应的各个环节,参与并调节免疫反应

  • 标签: MIF 免疫反应 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后不同免疫抑制剂的抗排斥反应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5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首次肾移植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他克莫司+麦考酚钠+泼尼松,对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的肾功能、存活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肾存活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麦考酚钠是一种有效的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同吗替麦考酚酯相比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其生命安全。

  • 标签: 肾移植 免疫抑制剂 抗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计算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在无肌松条件下插管的半数有效量(ED50),比较两药抑制儿童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患者55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以8%七氟醚肺活量诱导,眼睑反射消失后,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为3%。按照改良Dixon序贯法调整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的剂量,静脉注射芬太尼或瑞芬太尼4min后气管插管。记录患者眼睑反射消失时间及气管插管反应。结果芬太尼ED50为1.40μg/kg(95%CI1.35~1.45μg/kg),瑞芬太尼ED50为0.48μg/kg(95%CI0.40~0.54μg/kg)。F组声带活动、呛咳和体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R组(P<0.05)。结论无肌松条件下瑞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好的抑制儿童气管插管反应

  • 标签: 芬太尼 瑞芬太尼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本文对我院肿瘤内科在近两个星期内应用抑肽酶出现的两例较为典型的副反应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对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临床上应用时应特别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临床上更好地指导患者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因此,在应用抑制肽药物前,最好对其进行过敏实验,以防止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 标签: 抑肽酶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花椒、珊瑚姜挥发油对六种常见真菌、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IC测定药物对真菌和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对真菌的MIC范围为0.8%(V/V)——0.3%(V/V),对细菌的MIC范围为0.8%(V/V)——0.7%(V/V);其0.7%(V/V)浓度对六种真菌抑制有效率为100%,0.6%(V/V)对六种真菌抑制有效率为83.3%,0.3%浓度对六种真菌抑制有效率为66.7%。结论:挥发油对6种真菌和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花椒 珊瑚姜挥发油 真菌 细菌 MIC
  • 简介:摘要伴随着白内障手术效果的提高,眼科医师及患者对白内障术后的视觉质量越来越重视,我们可以用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立体视觉等检查更全面的来评价术后的视觉质量。

  • 标签: 白内障术后 对比敏感度 波前像差 立体视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抑制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疼痛反应方面的效果,总结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这些年内收治的开颅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患者80例,所有患者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头皮局部麻醉,观察组则采用瑞芬太尼静脉注射予以麻醉处理,然后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之前、头架固定时和上头架之后的5min和12min的动脉压数据。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者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慢患者心率,但是瑞芬太尼的效果更为明显;在上头架之后两组间的动脉压波动不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麻醉可以保证患者处于稳定状态,而且操作简便,可以有效缓解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的疼痛反应

  • 标签: 瑞芬太尼 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 疼痛反应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checkpoint inhibitors , CPI)是一系列恶性肿瘤的高效治疗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期。但CPI可引起显著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irAE),最常累及皮肤、胃肠道和肝脏。约10%接受CPI治疗的患者出现内分泌系统irAE,包括血糖升高、垂体炎、肾上腺炎、甲状腺炎。内分泌系统irAE的症状可能是非特异性的,与其他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类似,若不能早期识别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内分泌 感染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辅助参麦注射液减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抑制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ⅢB期~Ⅳ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参麦注射液联合Tp方案化疗观察组和单纯Tp方案化疗对照组,2组同时进行Tp方案化疗,每21d为1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观察组化疗的同时给予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对照组单存化疗。观察2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骨髓保护均有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下降0、I、II、III、IV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小板在0、I、II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具有促进骨髓红系造血,提高白细胞、血小板的功效。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参麦注射液 骨髓抑制
  • 简介:摘要阐述创伤后免疫抑制效应的相关基础研究以及针刺在胸外科术后恢复阶段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2年辽宁中医药大学心胸外科确诊并手术的胸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0.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7.912,P<0.05)结论针刺在术后的恢复阶段效果显著,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针刺 免疫抑制 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在间歇期PICC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运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FMEA),寻找间歇期PICC潜在的失效模式,从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失效的严重性、被发现的可能性等三个维度进行评估。计算RPN值;风险优先排列;设计优化流程;进行前瞻性的行为干预。应用FMEA前选择8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FMEA后选择9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运用失效模式分析在减少间歇期PICC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失效模式 间隙期 PICC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观察地佐辛抑制全麻患者术后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及术后躁动的效果和对患者意识,呼吸恢复的影响。得出结论全麻患者拔管前静注地佐辛可抑制拔管期的应激反应和躁动,而不影响意识恢复和呼吸恢复,不延长拔管时间。

  • 标签: 地佐辛 气管拔管 应激反应 术后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患者25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6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含0.75%布比卡因20ml、芬太尼0.3mg的自控镇痛泵,根据术后疼痛程度患者自控给药。对照组术后6h肌注杜冷丁100mg,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别观察2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肠蠕动恢复时间、拔管后排尿情况,产后出血量,恶心呕吐情况,48小时内母乳喂养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术后无明显疼痛感,镇痛效果良好。而对照组患者则有明显的术后疼痛感。差异极显著(p<0.01)。②观察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快,而对照组慢,差异显著(p<0.01)。③2组把尿管后排尿情况,恶心呕吐、产后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48小时母乳喂养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CEA有良好的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术后肠蠕动恢复快,母乳喂养率高。

  • 标签: 剖宫产 硬外膜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开展整体护理前后对癫痫患者的疗效对比,探讨整理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接收治疗的5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展整体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癫痫患者采用整体护理,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癫痫 整体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维吾尔族和汉族七氟醚维持麻醉时抑制切皮体动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方法选择ASAΙ~II级,年龄20~60岁择期全麻手术,体重51~79kg,手术切口长度基本一致,未用术前药物的病人40例,根据族别分为两组汉族20例(男/女10/10例);维吾尔族20例(男/女9/11例)。麻醉诱导使用6~8%七氟醚和100%氧气,复合琥珀胆碱完成气管插管,插管完成后不给予任何肌肉松弛剂。每组的第一位病人均预先设定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为2.0%,维持此浓度10min后,开始切皮。由对于实验设计不知情的外科医生评价切皮反应,如果前一例患者发生切皮反应,则下一例患者采用高一级浓度,否则采用低一级浓度,浓度梯度比为1.1。结果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Probitanalysis)分析两组数据结果,抑制维吾尔族病人切皮反应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为2.35%,其95%置信区间为(2.20~2.53%);汉族病人为2.21%,其95%置信区间为(1.99~2.67%)。抑制维吾尔族病人切皮反应七氟醚的MAC较汉族病人高(P<0.05)。结论维吾尔族患者七氟醚的肺泡最低有效浓度高于汉族,提示种族是影响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因素之一。

  • 标签: 维吾尔族 七氟醚 肺泡最低有效浓度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