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林孙权侯壮都业达逄丽红(通讯作者)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161006)
【摘要】阐述创伤后免疫抑制效应的相关基础研究以及针刺在胸外科术后恢复阶段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2年辽宁中医药大学心胸外科确诊并手术的胸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0.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7.912,P<0.05)结论针刺在术后的恢复阶段效果显著,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针刺免疫抑制淋巴细胞
创伤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创伤和疼痛可造成机体严重的应激反应,广泛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创伤后继发的免疫功能低下是术后感染以及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针刺不仅具有镇痛效应,而且可以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创伤可引发显著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和相应的炎性反应,手术或创伤病人易于并发感染和术后并发症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上述因素已成为手术后患者的首要死因。胸外科的手术治疗是治疗心、肺、食管等组织器官病变时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胸外科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对患者身体的损害性非常大,尤其是体外循环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等不论在免疫监视、免疫稳态,还是在免疫防御方面的机能均有明显衰退,影响了病人的术后康复。本文主要阐述针刺的免疫抑制以及在胸外科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1创伤后存在机体免疫抑制以及介导的炎性反应
1.1创伤免疫抑制现象
创伤后可导致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抑制,孙海晨等[1]研究表明;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异常在创伤后免疫功能紊乱及创伤感染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李桦等[2]从分子受体水平入手,通过对临床手术创伤介导的IL-2、IL-2R变化观察,发现手术创伤可导致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生成减少,IL-2R表达受抑,并且IL-2R表达受抑与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性下降有显著相关性。粱华平[3]研究发现,创伤后活化T细胞内cAMP与cGMP的比例失调可能是导致T细胞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
1.2外科创伤介导的炎性反应
外科创伤可诱发术后早期炎性反应,主要表现有:①TNF、白细胞介素(IL)-1、IL-6等的释放;②中性粒细胞激活和黏附于微血管;③PMN和巨噬细胞氧化爆发。大量持续的IL-6释放引发急性炎性反应。更重要的是由此诱导抗炎介质如PGE2、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分泌增多,并从而导致创伤后免疫抑制,表现为:①单核细胞活性降低,即在LPS刺激下分泌TNF减少;②Th1/Th2平衡向Th2方向飘移,Th2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多。
2针刺抗创伤痛及其免疫抑制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针刺在临床各种术后创伤中取得满意疗效。针麻在临床上的应用表明[4],针刺除能镇痛外,还表现在患者术后发热少,恢复快,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且T细胞亚群在术后呈增强趋势。机体防御性免疫功能主要依赖于:T辅助细胞(Th)活化后Thl/Th2功能状态,原始巨噬细胞和活化T细胞的相互作用,细胞因子分泌适量并相对平衡。外科创伤后这些复杂的免疫调节系统功能紊乱,进而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朱久勇[5]运用透天凉针法针刺曲池穴治疗胸壁软组织损伤伴感染31例,经治疗1~3次,3l例患者均痊愈。温增哲[6]电针脊中穴对术后镇痛观察,针刺深度达硬膜外腔,结果显示,电针镇痛组和硬膜外腔注射吗啡1ml镇痛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P<0.05)。章宇等[7]临床研究发现,硬膜外腔注射吗啡1ml有良好镇痛效应的同时,抑制了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而当硬膜外腔注射吗啡lml同时配伍用电针针刺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诸穴,不仅有良好的镇痛效应,而且不会出现免疫系统抑制。并且电针可对抗吗啡术后镇痛的其它副作用,如肠蠕动及呼吸抑制等[8]。
3针刺在胸外科术后的临床应用
3.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来自2010年至2012年辽宁中医药大学心胸外科确诊并手术的胸外科手术患者(包括胸部外伤、食管疾病、肺部疾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其中实验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8岁;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学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治疗方法
对照组:术后抗炎,营养支持等常规对症治疗。
实验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对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进行针刺治疗)
3.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统计疗效,疗效对比见表1。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0.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7.912,P<0.05)
5讨论
外科手术后易引起免疫功能的改变,导致免疫功能失去平衡,容易细菌感染等潜在危险,特别是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不健全或低下者,影响伤口愈合、伤口化脓、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对于术后患者除给予抗生素外,还应注意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或凋整免疫平衡。
从上述临床治疗中可以得出针刺疗法对胸外科术后的恢复治疗有一定的效果,总有效率为80.0%,术后并发症如术后感染、发热、伤口愈合慢、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等都得到明显改善,从相关的术后效果能看出实验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海晨,刘宁,祁晓平,等.严重创伤患者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J].中华创伤杂志,1996,12(6):344.
[2]李桦,熊叔陶,孙寿熙,等.手术创伤对白介素一2活性及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1994,10(2):87.
[3]粱华平,王正国.创伤后活化T细胞内环核苷酸含量与T细胞功能关系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5,20(5):323.
[4]谢学欧,针麻用于妇科手术30年的实践述评[J].针刺研究,1997,32(1—2):152.
[5]朱久勇.透天凉法针刺曲池穴治疗胸壁软组织损伤伴感染[J].浙江中医杂志,1992,22(12):546.
[6]温增哲.电针置入硬膜外腔用于术后镇痛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4.10(3):24.
[7l章宇,杜莅娜,吴根诚,等.吗啡和电针对术后病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J].针刺研究,1997,22(1—2):143.
[8]唐辉教,梁伟民,俞莹芳,等.电针对抗吗啡在术后镇痛时的副作用[J].针刺研究,1994.19(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