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药剂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口服脉冲控释系统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口服脉冲控释系统的释机制研究上,我国将其化为研究主要任务,对提高口服脉冲控释系统的释机制使用率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口服脉冲控释系统的释机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应用展望。

  • 标签: 脉冲控释给药系统 释药机制 口服
  • 简介:目的:分析肋间动脉灌注化疗起局部皮肤坏死性反应的原因与防治.方法:1997年2月~2002年12月,作者对胸膜转移性肿瘤采用肋间动脉灌注化疗或加栓塞,其中11例患者出现胸部皮肤局部坏死性反应.结果:给予静脉滴注激素、丹参、低右等药物治疗及表皮热敷的方法,均恢复正常.结论:局部皮肤坏死性反应是血管性介入治疗中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术者应高度重视,及时发现,有效治疗.

  • 标签: 皮肤坏死 肋间动脉 灌注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差错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对115例临床护士差错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差错表现为错误、多或漏药物、时间差错等,原因以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查对制度执行不力,医嘱执行流程落实不到位为主。结论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规范医嘱处理流程,加强医护沟通和护士的教育培训与督导,减少差错发生。

  • 标签: 护士给药差错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间断推注与持续微量泵输注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单胎足月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行硬膜外局麻药持续微量泵输注,对照组25例行硬膜外间断推注,两组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改为1.73%碳酸利多卡因)。观察两组镇痛及肌松效果、术毕麻醉阻滞平面、麻醉前及硬膜外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及术毕麻醉阻滞平面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硬膜外持续微量泵输注药方法能达到硬膜外间断同样的麻醉效果,且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间断给药 持续微量泵给药
  • 简介:摘要药房配方调剂的管理工作,引入JCI管理,旨在提高医疗质量及病人安全目标,分析差错,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加强药学工作人员责任心和良好职业道德,减少医疗隐患和差错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中药透皮系统原理、进展、技术、类型、方法以及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初步综述,并相应的提出开发中药透皮系统的几点建议。通过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中药透皮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标签: 透皮给药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采用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0名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社区高血压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100人,两组患者均给予氯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其中A组晨起服药(600到800服药)和B组夜间服药(1800到2000服药),疗程半年,所有患者均给予低盐低脂饮食,不服用其他降血压及降血脂药物,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血压水平和颈动脉硬化相关指标。结果夜间服药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较晨起服药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的好(P<0.05),夜间服药和晨起服药的患者的动脉粥样斑块积分变化均不显著(P>0.05),但从数据来看早晨服药组的动脉斑块有增加的趋势,而夜间服药组有颈动脉斑块稳定的趋势。结论采用药物在不同时间段治疗高血压和预防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高血压 不同时间给药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口服用药的安全管理方法,确保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口服用药的安全。方法实行病区摆,并严格各环节质量控制。讨论加强老年患者及家属的药物治疗的安全教育及健康指导,提高了老年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保证了老年患者口服用药的安全。

  • 标签: 老年住院患者 口服给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药物治疗失误的指数。方法对我院上报的55例药物治疗失误事件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移床率高,护理人员执行医嘱查对依从性差,环境应激因素,护理人员压力大,团队沟通不足与药物治疗失误密切相关。结论应配置安全的护理人员编制,提高护理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依从性,加强安全教育,抵制护理人员简化工作流程的冲动,病室的布局设计、设备应一体化,增加私人空间,使患者的移床率减少,消除噪音、强光、异味、空气污浊等环境应激因素,增加足够的标识,降低护理人员紧张水平,加强团队沟通,避免患者治疗信息丢失。

  • 标签: 药物治疗失误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