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文章从历史的、地理的、各民族关系的角度对青海汉语方言的形成作了一定的探讨.
简介:在汉语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汉语典籍译介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拟就汉语典籍译介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既注重理论方面的阐释,也注重实例方面的分析。
简介:<正>如果说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出现了“汉语热”的话,那么法国可谓是其中熊熊燃烧的一个“大火炉”!汉语教学在法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它不但触及面极广而且形式丰富多样,学习汉语的人数量多。在最近几年,中国文学翻译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法国。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汉语热”的“热”字:我们认为这一词不是说明性的,而是描述性的。事实上“汉语热”或“时髦”是一种持久的“热”或经久不衰的“时髦”。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必须对它们的内涵进行深刻的分析。
简介:纵观汉语发展的历史,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极具研究价值。缘此,自三十年代以来,许多学者都对它倾注过不少心力。迄今,一些过去不甚了了的问题日见明朗,汉语史的研究和教学也有了比较丰富的可资借鉴的文献材料。这是我们值得高兴的事。然而,此间也还存在着一些缺憾,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汉语附加式构词的研究至今尚显得苍白。
简介: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中兴起的浑沌学理论,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同样适用于观察和研究一些社会和人文现象.本文即是一次用浑沌学理论观照汉语的尝试.文章指出以下事实可说明汉语的浑沌性:1、语言整体不等于各语言部分简单相加;2、词类实际上是一种浑沌状态;3、量词系统具有一定的浑沌性;4、词、短语和句子在构成上存在"套箱"现象;5、结构助词de的具体写法存在浑沌性.文章对后两个事实进行了具体分析后得出结论:语言,包括汉语,是这样一个统一体,有序和无序的统一,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稳定与不稳定的统一.
简介: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出版的《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绝旬日前在上海首发。该辞典印刷版共收录1.1万词条,记录了1912年至2011年的100年来汉语新词新语的音义和首次出现的时间,让人们将目光投向了这些为百年中国社会发展留下生动注脚的美妙字符。
简介:王力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由他主编的《王力古汉语字典》新近已由中华书局出版。我们在这一期中特节录发表这部字典的序以为王力先生百年诞辰的纪念。在序文中王力先生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他所概括的这部字典的八个特点正是他一贯的词典编纂思想的具体体现。
简介:一九九九年八月一日至四日,我国首届汉语词源学研讨会由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所及中文系举办.在长春顺利召开并圆满结束。在会议临结束时,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汉语词源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今后隔年定期地召开汉语词源学研讨会,并将每次会议的论文汇集出版,以期使这一学科的研究更加蓬勃、健康地开展起来。
简介:1847年8月13日,法国路易一菲利普国王根据外交大臣基佐的建议,决定从次年1月1日起,任命加略利为自己的御前汉语翻译。然而,法国当时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商业上和中国的往来并不频繁,何以要在巴黎设立一个年薪不菲的汉语翻译职位?笔者通过对一批法文原始资料以及1844—1846年间中法《黄埔条约》、对基督教弛禁等谈判的若干事件的解析,认为上述任命是加略利本人精心设计所致。
简介:以深厚的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标准的英语书面亲属称谓为参照,以现代汉语标准书面亲属称谓为研讨对象,揭示汉语亲属称谓之文化性,即体现宗法观念的内、外二分性;划分上的细密性;功能上的整体性、外溢性,以及称谓活动中的求同性。
简介:作为消费者认识或购买商品的向导,商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结合一些汉语商标维吾尔语翻译实例,对一定数量的汉、维语商标名称加以分析,探讨了汉语商标的翻译原则、维译方法及商标译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简介:中国“入世”,可能是中国21世纪的最大事件。“入世”后,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都将出现新的形势,会有新的调整和重构。就文化而言,从单一走向复杂和多元,交流、借鉴、吸收、矛盾、碰撞,是必然的。如何认识和把握“入世”后文化变化的趋势,怎样重新审视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强化和弘扬我中华文化的特殊优势,振兴中华,促进世界的进步和发展,无疑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简介:动词的词汇意义是动词虚化为介词的前提;动词出现的句法位置是动词虚化为介词的条件;类同引申是中古汉语新生介词的一大特色;作为一种主观行为,重新分析从认知的角度把各种虚化过程加以确定,标志着虚化过程的最终完成.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动词向介词的转化.
简介: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随着语言的发展,总得有新的词典来反映语言的变化;随着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修订和增加,总得有词典来体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问世正体现了这一时代的要求。它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是帮助人们特别是中小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工具,是面向广大汉语学习者的标准语文范本。
简介:本文所研究的是我国回回人先民母语的转变与"小经"文字产生的相互关系问题.回回人的先民在从外来移民转变为中国一个少数民族的过程中,曾经历了一个"双语时期",即同时操汉语与波斯语的时期,其时代大致在元与明初.目前保存下来的早期回族汉语标本可上推至明初.回回人的"双语时期"约结束于明中期,这时多数回回人已经不懂波斯语,其母语也演变为"回族汉语"."小经"文字的产生当在此后.
简介:《汉语大词典》是由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和上海5省1市43个单位共同编写的一部全新大型的语文辞书。它古今兼收,源流并重,内容完备,收词严格,义项齐全,书证丰富,科学性强,全面反映了汉语发展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我作为《汉语大词典》的一名编纂人员,从选择词目、制作资料卡片到编写词条
简介:<正>《蒙-汉语言干扰问题》副标题:中国的蒙古公牍语。作者N.T.卓格拉弗。苏联科学出版社东方文献总编辑部出版,莫斯科,1984年,共148页。这本书以元代流传下来的大量官方文书、碑铭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13-14世纪蒙汉两种语言的相互影响,并且还对某些文书及相应的原文的语法特征做了分析。
简介:隐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隐逸传统源远流长,产生了众多的隐士,他们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天下"有道"与"无道"之时,或"见"或"隐"。汉语成语以其含蓄、凝练的特质为我们别开生面地再现了中国士人的社会理想、人格价值与封建统治政权之间的矛盾,揭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隐与仕的情结。
满语与汉语
青海汉语方言探析
关于汉语典籍译介问题
法国汉语教学史浅论
古代汉语词尾研究
汉语中的浑沌例说
法、汉语序比较研究(二)
100年,汉语新词新语知多少?
《王力古汉语字典》序
《汉语词源研究》(第·辑)出版
路易-菲利普的御前汉语翻译考
汉语亲属称谓之文化性初探
汉语商标维吾尔语翻译方法研究
增强汉语汉字文化的感召力
中古汉语新兴介词成因考察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实用之我见
“小经”文字产生的背景——关于“回族汉语”
难忘的《汉语大词典》编纂工作者
《蒙—汉语言干扰问题》一书前言
汉语成语与中国文化的隐逸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