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每个人都可以翻译诗歌,但是,不同的译者会译出不一样的译文,相应地,作为诗人的译者,自然会呈现一种别样的译文。可是,对于诗人翻译他们自己的作品,仍然很有争议。虽然诗人导致作者与译者身份的模糊,导致原作与译文之间界限的模糊,但诗人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不管是传统的翻译研究,还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研究,对于诗人现象关注不够。所以,有必要将诗人译作为一个特殊的方面来进行研究,甚至有必要将之列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类目。

  • 标签: 诗人 自译 自译研究
  • 简介:画了三十多年的画,苦趣乐趣实在不少。窗外云淡风轻,画,内心并不自足。为什么?因为自己大多时候并不满意自己,我还没有画出自己理想的画。所以尽管此刻的内心世界心恬意足,却总有一种满足感在。从天台山甫归,古寺高僧的那句话萦绕在耳:艺术家都是迷惑的人。如果我总怀抱着种种审美的欲望,并为此欲望的不能理想表达而苦恼,则我也算得上一个本质上的艺术家。从艺术的立场看,我还算本色,而从佛家的宗教立场看,我也不过是迷者众生中的一员。

  • 标签: 内心世界 艺术家 宗教立场 满足感 天台山 理想
  • 简介:接到薛如茵阿姨的电话,2011年已经没有几天了,她告诉我,曾卓仙逝,转年就是十年了。这么快?这样的感叹似乎已持续了好几年,我时常感觉,四十岁以后几乎是年跟着年,年追着年,老天爷不把你马上赶去老年就不罢休似的。

  • 标签: 《活着的诗歌》 当代作品 文学 李更
  • 简介:这个标题,是鲁迅先生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副刊一篇杂文题的借用,而先生又是日本1920年9月第24卷9号春日一郎的论文题之转用.但百年之间,每当诗歌的发展出现问题时,尽管所指之"敌",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它对每个时期的诗之现状,都提出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 标签: 诗歌 杂文 文学 鲁迅 发表 时期
  • 简介:穆旦的诗在四十年代现代派诗歌当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诗歌艺术价值的坚守和对于人性深处尤其是对现实的探询,使诗人沉淀出了富于智性的诗。

  • 标签: 现实 诗歌 现代主义
  • 简介:翻译离不开思维,逻辑推理,更离不开外在的语言形式。正和反的差异就体现了这些方面的问题,同时,正反法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翻译技巧。正确使用这一技巧对译者提升翻译水平有着极大的帮助。当正的语言不符入语的表达习惯,或者让人费解,甚至出现误解时,英语中有些从正面表达的词或句子,译文里可以从反面来表达;反之,英文中有些从反面表达的词或句子,译文中又可以从正面来表达。为了使使译文更清楚明白地表现原语意,更符合入语的表达习惯,使得读者能更好地接受语言信息,本文通过举例说明了这一技巧具体应用法则,从而更加准确地掌握这一技巧,提升翻译水平。

  • 标签: 正译 反译 应用法则
  • 简介:诗歌,一种意识形态的幽灵,游荡在汉语的广阔荒原上,发出令人心悸的叫喊。在资讯资本主义时代,面对演艺化的大众狂欢,没有任何家园能够收容这种“细小而柔弱”的事物。这是21世纪的语词悲剧。到处是诗人的坟茔,诺贝尔文学奖追赶他们的背影,犹如考古学家追赶法老的亡灵。

  • 标签: 诗歌 仪式 诺贝尔文学奖 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 大众狂欢
  • 简介:中国诗坛,好像缺乏的恰恰是诗意。请看热闹非凡的诗坛舌战:作家韩寒鄙视“下半身”(诗歌流派),斥诗人沈浩波为流氓,说他“用他的诗歌来说明了男诗人基本都是流氓这个占今一样的定理”,

  • 标签: 诗歌流派 心灵 诗坛 流氓 诗人 诗意
  • 简介:一、“打工诗歌”:特殊时代的歌者在生存境遇中的吟唱当数以千万计的打工者结伴南下,梦想着以自己勤劳的双手擎起一片希望的天空,企望着命运从此改变时,现实的境遇却轻易地击碎了他们温暖而脆弱的梦。资本积累时期固有的残酷性、现实社会的保障体制的不完善,使这个特殊群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和都市生活中,他们从自由自在的劳动者,变为社会的最底层,成为名副其实的打工族。

  • 标签: 打工诗歌 生存境遇 现实社会 资本积累 保障体制 都市生活
  • 简介:<正>诗歌与其他文体比较有明显的自身特点,因表达角度和方式的不同而不象小说那样热闹,也不象散文那样平易又特别贴近生活。诗因“抒情”便时而显出一种“清高”,尤其近年来更是与读者的关系落落寡合,显得有些不甚景气。如果仅以此来论诗的兴衰我总感到不太公平。写诗须有雅兴,读诗也须有雅兴。有了雅兴才可写下去读下去,这是很重要的条件。诗的魅力是有限的。我们并不认为读者拿起诗来便忘了吃饭睡觉才是诗的幸运,也不能想象读了某诗之后就能把人激动得双泪

  • 标签: 诗歌 小说 散文 文体 贴近生活 自身特点
  • 简介:<正>季羡林在《群言》(90年第8期)《读日本弘法大师《〈文镜秘府论〉有感》一文中说:诗歌同散文、小说等,同是文艺创作。它们之间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异。我个人认为,最显著的差异就在于诗歌必须有韵律(在现代派诗人眼中,这些可能都是腐朽之论。但是,我自甘腐朽,而且认为,他们的诗歌说是什么东西都行,只是不是诗歌)。一讲到诗的韵律,就会想到音乐。诗韵同音乐确有许多共同之处。19世纪欧洲兴起的所谓“纯诗”(purepoetry),有的就强调诗的音乐感,主张诗歌音乐化。英法许多著名的诗人,如Swinburne、

  • 标签: 音乐感 音乐性 音乐化 诗歌 欧洲 韵律
  • 简介:威廉·布莱克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著名诗人,其诗歌主题鲜明,用词浅显,韵律简洁,意境深远,以批判、宗教、象征为主要特征。本文结合诗人的代表作《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论述诗歌中的宗教色彩、批判色彩以及象征色彩。

  • 标签: 宗教 象征 批判 《天真之歌》 《经验之歌》
  • 简介:本文《中国文学》(ChineseLiteratureEssaysArticlesReview,1990年12月,CLEAR出版社),作者斯蒂芬·欧文,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和中国文学教授,该文以唐诗和它的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为例,阐述了一个西方现代文学理论的重要命题:文学作品中所指涉的历史背景不等同于历史学家的史观;对历史的描述只是历史的“影子”,而非历史本身;在解读古代诗歌的过程中,一方面文本会唤起后代读者的想象力,去把握诗人创作时的历史环境,只有这样才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作的内涵,而另一方面,诗人又应力求避免让后代读者一眼识破诗人的意图及作品内涵与当时时代背景间的关系,他应当让读者去揣摩和猜想。一个优秀的诗人必须驾驭好作品和历史背景之间的若即若离的关系。一部成功的诗作,其魅力正在于此,对于力图探寻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的后代读者来说,它应是一个亦显亦晦而又仁智自见的斯芬克斯式的千古之谜。

  • 标签: 历史背景 历史环境 诗歌 整体性 历史事件 描述
  • 简介:2015,武汉初雪1月28日,凌晨5点一个历史时刻春的使者,悄然无息中远方而来只有0.2毫米但绝对的纯纯的雪雪粒拥抱武汉三镇化了,无痕你走了更大的雪将踏着你的足迹,而来迎接武汉的初春

  • 标签: 诗歌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总是从外部角度谈诗歌,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是个危险,这表明,要么这个研究者对诗歌的内部是缺少敏感性的,要么干脆就是缺少进入诗歌内部的能力。但从另一方面说,这样谈论又有某种不得已的因由,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艺术问题都社会化了,所以免不了要从外部角度进行辨析和观察。本文主要以对2007年诗歌的阅读为感受基础,从几个现象出发,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 标签: 诗歌 地理 艺术问题 研究者 敏感性 社会化
  • 简介:1920年代创刊于中国大连的《亚》被公认是体现了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特点的重要杂志,而同期创刊于广州的《铜锣》则被视为具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重要杂志,代表了日本1920年代广义上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另一个谱系。本文以《亚》和《铜锣》为中心,从两者创刊时的历史语境、不同的都市背景,以及杂志中心人物安西冬卫与草野心平各自不同的越境体验等方面,论述日本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的至深关联。

  • 标签: 现代主义诗歌 大连 广州 安西冬卫 草野心平
  • 简介:作为中国画史上的元四大家之一,倪瓒历来以画闻名于世,世人对他的印象多停留在萧散简寂的画面和好洁嗜香的逸事上,其诗歌为画名所掩,鲜为人所论及。但言为心声,诗本于心,缘情而发,人重其画而轻其诗,仅见其面而已,所以《清弱阁全集》的辑录者曹培廉,其父在得到倪瓒裔孙倪理所汇刻的遗稿时说:“我向从壁间观高士山水小幅,

  • 标签: 诗歌 倪瓒 情感 逸事 缘情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