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ICU获得性衰弱预测模型,为临床工作者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提供客观依据,为今后模型的更新及新模型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六大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0月15日,语种限定中英文。2名研究者依次进行独立的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纳入文献质量评价,再采用PROBAST工具对纳入文献中的模型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8篇高质量文献。5项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均≥0.7。模型偏倚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仅Witteveen的模型被评为低偏倚,其余7项模型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但所有模型适用性好。结论ICU获得性衰弱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但在开发、报道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倚。今后应规范报道模型开发验证的全过程,以减少方法学偏倚,为临床实践提供高质量证据。未来研究应侧重于模型的外部验证和模型更新,不断改进模型预测性能,为临床提供实际可用的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综合ICU患者获得性衰弱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综合ICU治疗的247例患者,将其分为ICU获得性衰弱组(n=106)和非ICU获得性衰弱组(n=141),将2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并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采用H-L判断模型的拟合度,采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纳入106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临床应用效果的验证。结果本研究建模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为42.91%(106/247),验证组为44.34%(47/106),最终纳入年龄(OR=1.043)、机械通气时间(OR=1.140)、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表(APACHEⅡ)评分(OR=1.081)、血糖(OR=1.117)、乳酸(OR=1.459)、神经阻滞剂(OR=3.499)6个变量构建出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公式为P=1/1+exp(-Z)=1/1+exp(8.808-0.042×年龄-1.252×神经阻滞剂的赋值-0.078×APACHEⅡ评分-0.110×血糖-0.378×血乳酸-0.131×机械通气时间),本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CI 0.824~0.914),最大约登指数为0.577,灵敏度为0.754,特异度为0.823,截段值为0.503。模型验证结果:AUC=0.880,灵敏度为70.2%,特异度为88.1%,准确率为80.2%。结论本研究构建的ICU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为临床筛选ICU获得性衰弱高危患者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综合ICU患者获得性衰弱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综合ICU治疗的247例患者,将其分为ICU获得性衰弱组(n=106)和非ICU获得性衰弱组(n=141),将2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并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采用H-L判断模型的拟合度,采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纳入106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临床应用效果的验证。结果本研究建模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为42.91%(106/247),验证组为44.34%(47/106),最终纳入年龄(OR=1.043)、机械通气时间(OR=1.140)、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表(APACHEⅡ)评分(OR=1.081)、血糖(OR=1.117)、乳酸(OR=1.459)、神经阻滞剂(OR=3.499)6个变量构建出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公式为P=1/1+exp(-Z)=1/1+exp(8.808-0.042×年龄-1.252×神经阻滞剂的赋值-0.078×APACHEⅡ评分-0.110×血糖-0.378×血乳酸-0.131×机械通气时间),本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CI 0.824~0.914),最大约登指数为0.577,灵敏度为0.754,特异度为0.823,截段值为0.503。模型验证结果:AUC=0.880,灵敏度为70.2%,特异度为88.1%,准确率为80.2%。结论本研究构建的ICU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为临床筛选ICU获得性衰弱高危患者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ICUAW)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各危险因素对ICUAW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日至2021年2月20日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6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ICUAW将患者分为脓毒症ICUAW组和脓毒症非ICUAW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合并症、是否机械通气、ICUAW患病时间、ICU住院时间、空腹血糖、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转归,以及抗感染药物、糖皮质激素、镇静镇痛和血管活性药物种类等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优势比(OR),P<0.05为独立危险因素;最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ICUAW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ICUAW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脓毒症非ICUAW组(分:23.05±8.17比15.33±4.89,P<0.05),ICU总住院时间较脓毒症非ICUAW组明显延长(d:15.1±9.2比8.5±3.4,P<0.05),患者好转率较脓脓毒症非ICUAW组明显降低〔45.0%(9/20)比95.0%(38/40),P<0.05〕。经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及多重共线性检验,可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为APACHEⅡ、SOFA评分平均值、Lac平均值、机械通气比例、镇痛镇静药物、脓毒性休克、抗菌药物种类、血管活性药物种类7个因素〔OR分别为1.21、2.05、2.26、0.21、1.54、2.07、1.38,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09~1.35、1.42~2.94、1.12~4.57、0.05~0.66、1.03~2.29、1.27~3.37、0.96~2.00,均P<0.05〕。霍斯默-莱梅肖检验P=0.901,预测正确百分比为85%,说明模型拟合度良好。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和SOFA评分平均值是导致脓毒症患者ICUAW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PACHEⅡ:OR=1.17,95%CI为1.004~1.376,P=0.044;SOFA评分平均值:OR=1.86,95%CI为1.157~2.981,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平均值及二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ICUAW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7、0.881、0.905,95%CI分别为0.646~0.928、0.791~0.972、0.828~0.982,均P<0.05;当截断值为19.500分、6.225分、0.375时,其敏感度分别为75%、90%、90%,特异度分别为80%、80%、85%。结论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平均值是导致脓毒症ICUAW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二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ICUAW发生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独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循序渐进运动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获得性衰弱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ICU接受治疗的6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循序渐进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肌力评分、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获得性衰弱发生率、脱机时间、ICU治疗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的肌力评分均较护理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间脱机时间、ICU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重症患者中开展早期循序渐进运动干预,可有效增强患者的四肢肌力,减轻其呼吸肌疲劳,有利于减少获得性衰弱发生,使患者治疗时间缩短,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加涅学习理论的ICU护士ICU获得性衰弱培训方案。方法2021年3—8月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ICU护士ICU获得性衰弱培训方案。结果2轮专家函询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6、20份;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7、0.903;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12、0.323(均P<0.01)。最终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培训目标、培训过程与内容、培训形式)、16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的ICU护士ICU获得性衰弱培训方案。结论基于加涅学习理论的ICU护士ICU获得性衰弱培训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能够为ICU护士ICU获得性衰弱的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危重症获得性衰弱(ICU-AW)是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其症状通常比较严重,并且持续存在。引起ICU-AW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包括脓毒症、高血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ICU-AW可导致患者脱机困难,延长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影响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预防及早期治疗ICU-AW有助于改善患者出ICU后的生活质量。因此,严格预防、早期识别、早期治疗ICU-AW是ICU医师不可忽视的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对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发生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有诊断价值的生物标记物。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移植受者共62例,移植术后使用相同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术后入ICU时留取血液标本进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葡萄糖转运子-4(GLUT-4)的检测,采集临床和生化数据。移植受者清醒配合时使用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评分表进行肌力检测并评分,<48分诊断存在ICUAW,据此将62例受者分为ICUAW组(17例)和非ICUAW组(45例),对比两组受者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血氧分压、收缩压、中心静脉压(CRP)、血糖、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血尿素氮、血肌酐和AMPK-α、GLUT-4是否存在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AMPK-α和GLUT-4对ICUAW的预测价值。结果62例肝移植受者中有17例诊断ICUAW,占总受者数的27.42%。ICUAW组受者机械通气时间较长(27 h比10 h,P<0.05),ICU住院时间较长(4 d比3 d,P<0.05)。ICUAW组受者与非ICUAW组受者AMPK-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2.43)U/ml比(1.74±4.24)U/ml,95%CI:-2.92~1.45,P>0.05)],GLUT-4在ICUAW受者中表达下降[(137.86±127.87)ng/L比(419.15±267.68)ng/L,95%CI:-417.13~-145.45,P<0.05]。GLUT-4 ROC曲线提示对ICUAW的发生有一定的阴性预测价值:AUC为0.88,SE为0.05,P<0.05,95%CI:0.78~0.98。结论ICUAW受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较长。GLUT-4的监测对肝移植受者发生ICUAW有一定的预测价值,GLUT-4升高受者出现ICUAW的几率较低。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测定GLUT-4的血清浓度来指导ICUAW的诊断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获得性衰弱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ICU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为ICU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7月某三级甲等医院3个ICU收治的306例ICU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建模组(214例)和验证组(92例),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获得性衰弱,将建模组患者分为ICU获得性衰弱组(39例)和非ICU获得性衰弱组(17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应用Hosmer-Lemeshow卡方检验评价该模型的拟合程度,并选取验证组患者资料,应用ROC曲线下面积对该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年龄(OR=1.050)、性别(OR=0.300)、ICU住院时间(OR=1.061)、是否发生脓毒血症(OR=17.850)4个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模型方程:Z=0.048×年龄-1.205×性别赋值+0.060×ICU住院时间+2.882×脓毒血症赋值-4.954。Hosmer-Lemeshow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有较好的拟合程度(χ2=7.267,P=0.508),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4,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649,Youden指数为0.482,最佳风险阈值为16.14%。结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程度,且该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可帮助医护人员为ICU患者进行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风险评估,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适宜的治疗及护理方案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辅助排痰联合早期4级康复锻炼对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ICU住院且实施机械通气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ICU住院期间对照组采取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机械辅助排痰联合早期4级康复锻炼。比较两组的ICU-AW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结果观察组的ICU-AW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四肢骨骼肌质量、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四肢骨骼肌质量、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四肢骨骼肌质量、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辅助排痰联合早期4级康复锻炼可以有效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的ICU-AW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维持四肢骨骼肌质量和膈肌功能,使患者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CDEF集束化策略对老年重症机械通气ICU患者获得性衰弱及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老年重症机械通气ICU患者108例,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的患者53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的患者55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ABCDEF集束化策略,比较两组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及谵妄发生率、镇静剂和镇痛剂使用剂量、不同时间点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ICU获得性衰弱及谵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第3天和第7天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EF集束化策略可减少老年重症机械通气ICU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及谵妄发生,改善其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中西医结合集束化干预策略对预防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ICU收治的7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按照ICU护理常规给予肢体气压治疗和四肢康复锻炼等,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序渐进的早期中西医结合集束化干预。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的ICU获得性衰弱(ICUAW)发生率、肌力、巴氏指数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肌力评分分别为(53.23 ± 5.94)、(43.94 ± 12.58)分,巴氏指数评分分别为(79.57 ± 7.80)、(66.14 ± 19.25)分,ICUAW的发生率分别为17%(6/35)、46%(16/35),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62.26 ± 72.27)、(254.06 ± 126.22) h,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2.20 ± 4.98)、(15.57 ± 6.04) d,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8.83 ± 6.76)、(23.09 ± 7.88)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82~3.69,χ2值为6.63,P<0.05或0.01)。结论早期中西医结合集束化干预策略能够降低危重症患者的ICUAW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获得性衰弱在ICU患者中较为常见,不仅会导致患者康复延迟、病死率增加,而且会给患者带来持续数月至数年的严重后遗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明确获得性衰弱的风险因素,实现早期预警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对获得性衰弱发生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对获得性衰弱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有关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的研究大部分局限于危险因素探讨,风险预测模型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主要对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风险防控及相关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推动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应用以及风险预警措施的研究和落实。
简介:摘要目的体感音乐干预结合早期康复运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在该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行ICU常规护理,常规组患者行单纯早期康复运动干预,联合组患者在早期康复运动干预基础上行体感音乐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肌力水平、生活能力、ICU-AW以及并发症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结果联合组患者肌力降低程度显著轻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的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10d,联合组患者ICU-AW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且两组患者ICU-AW发生率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体感音乐与早期康复运动联合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抑制肌力降低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同时,该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ICU-AW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舒适化浅镇静(eCASH)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态、获得性衰弱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eCASH护理模式,比较两组ICU患者护理前后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营养状态、获得性衰弱及谵妄发生率、临床转归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血清ALB、PA、H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获得性衰弱和谵妄发生率分别为13.33%、6.67%分别低于对照组的43.33%、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或放弃治疗率为8.33%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ASH护理模式有利于减少ICU机械通气患者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降低获得性衰弱及谵妄发生率,帮助患者稳定自身营养状态,早日转出ICU。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肉超声参数和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对脓毒症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每天对纳入患者采用医学研究委员会(MRC)的肌力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直至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期间连续2次且间隔24 h总MRC评分<48分的患者纳入ICU-AW组,≥48分者纳入非ICU-AW组。使用超声测量患者入ICU 1、4、7 d股直肌厚度(RF-MLT)、股直肌横截面积(RF-CSA)及股中间肌厚度(VI-MLT);同期收集患者血浆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CP-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脓毒症患者发生ICU-AW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超声参数和血浆MCP-1水平对脓毒症ICU-AW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99例脓毒症患者,其中非ICU-AW组68例,ICU-AW组31例。与非ICU-AW组相比,ICU-AW组患者年龄更大,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脓毒性休克比例和血乳酸更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更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患者发生ICU-AW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310(1.138~1.509)、0.232(0.072~0.746),均P<0.05〕。脓毒症患者入ICU 1、4、7 d RF-MLT、RF-CSA和VI-MLT均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与非ICU-AW组相比,ICU-AW组患者7 d RF-MLT更低〔cm:0.32(0.22,0.47)比0.45(0.34,0.63),P<0.05〕,7 d RF-CSA萎缩率更高〔25.85%(10.37%,34.28%)比11.65%(2.28%,22.41%),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7 d RF-MLT对脓毒症ICU-AW有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8(95%CI为0.526~0.849),当临界值为0.41 cm时,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68.4%。ICU-AW组患者入ICU 1、4、7 d血浆MCP-1水平均较非ICU-AW组显著升高;ROC曲线分析显示,1、4、7 d血浆MCP-1对脓毒症ICU-AW均具有诊断价值,AUC及95%CI分别为0.732(0.629~0.836)、0.865(0.777~0.953)、0.891(0.795~0.986);当临界值分别为206.3、410.9、239.5 ng/L时,敏感度分别为87.1%、64.0%、82.4%,特异度分别为54.4%、96.1%、86.2%。结论超声测量的7 d肌肉质量参数及血浆MCP-1水平对脓毒症ICU-AW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肌无力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突出和常见问题,预计全球每年有100多万患者发生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ICU-AW的病因复杂,预后不良,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肌瘫痪,造成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增加ICU患者住院病死率,并导致慢性残疾。目前ICU-AW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早期识别和诊断困难,且缺乏标准的治疗策略。本文围绕肌肉萎缩和肌肉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分析目前ICU-AW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康复治疗对ICU-AW患者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重要意义,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ICU-AW患者的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