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它可以导致牙齿松动和脱落,对人们的口腔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传统的牙周炎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而激光治疗是一种新型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运用了激光光线热效应和光生物学效应,使用时,让激光器将激光束照射到牙龈组织上,从而消灭细菌、刺激牙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达到治疗牙周炎的效果,具有很多优点,如创伤小、恢复快、不需要麻醉等,已经被证明在牙周炎的非手术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简介:目的研究上颌尖牙区三维方向上多种因素变化对曲面断层片中牙长轴角度影响.方法用干颅骨标本、模型牙制作模型模拟拔牙矫治后理想牙颌状态,从初始状态开始,依次改变右上尖牙的轴倾度、右上尖牙的转矩、上颌右侧弓形以及曲断选层位置,并在精确定位状态下分别拍摄颅骨模型的曲面断层片,测量右上尖牙牙长轴影像与固定参照平面的夹角.结果尖牙实际轴倾度与曲断片牙长轴角度呈同方向变化;尖牙根颊向转矩使牙根影像趋于后倾,根腭向转矩使牙根影像趋于前倾;弓形尖圆时牙根影像趋于前倾,弓形方圆时牙根影像趋于后倾;选层位置靠后时牙根影像趋于前倾,选层靠前时牙根影像趋于后倾,二者相差1.8°.结论曲面断层片所示的牙齿长轴角度受局部多种三维因素的共同影响,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简介:目的:为下颌后牙区牙槽嵴增高术提供临床测量方法及定量指标.方法:埘90名50岁以f上中t老年患者的曲面体层片下颌后牙区不同部位颌骨高度进行了测量.结果:颏孔上缘至牙槽嵴顶高度,有牙侧15.91±1.85mm,无牙侧9.07±2.48mm,平均值相差6.84mm;颏孔区下颌体高度,有牙侧33.64±2.69mm,无牙侧23.65±4.28mm,平均值相差9.99mm;下颌后牙区下颌体高度,有牙侧30.68±2.76mm,无牙侧20.96±4.15mm,平均值相差9.72mm.结论:通过曲面体层片测量颏孔和颏孔后1.0cm颌骨高度,了解下颔后牙区骨量丧失情况.为牙槽嵴增高术提供定量数据,方法简单,位置较恒定.下颌后牙区颌骨垂直吸收7~10mm,可供该区牙槽嵴增高术参考.
简介:目的:评估迈索尔市13-19岁学生错骀畸形与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本横向研究基于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法,共纳入了900名13-I9岁的学生。采用预制问卷来记录样本的详细社会信息、口腔卫生状况、个人习惯、错耠畸形及口腔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首先采用牙齿美学指数(DAI)来评价错耠畸形,再采用13腔健康影响程度14号量表(OHIP-14)来评价生活质量,最后综合评估错胎畸形与相关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79,2%(n=713)的调查对象咬合正常或仅有轻微的错骀畸形,12,8%的人有明确的错耠畸形,5,7%的人有重度错殆畸形,23%的人有产生不利影响的错耠畸形。研究发现,错耠畸形的总患病率为208%。在900名研究对象中,466%(n=419)调查对象的错殆畸形对口腔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错耠畸形对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具有显著性(OR=1607,C1=9,17~28,17)。结论:在迈索尔市13-19岁的学生中,错耠畸形会影响与口腔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美学区单个上前牙即刻种植即刻非功能修复临床疗效。方法7例上颌单个无法保留患牙,拔除后即刻植入种植体.当日制作并戴入临时树脂冠,6个月后复诊取模,选择合适基台制作永久金属烤瓷或全瓷修复体.最终修复体戴人后1年复诊.比较刚戴入修复体与1年后随诊时种植体周骨组织水平以及红色美学指数(PES)的变化情况。结果种植体成功率为100%,种植体近、远中周牙槽骨变化分别为(0.79±0.48)mm、(0.71±0.46)mm:刚戴人修复体与1年后随诊时PES值分别为(8.6±1.3)和(11.1±1.8),Walcoxon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在严格选择病例的情况下.单牙即刻种植即刻非功能修复.可取得很好的美学效果,种植体周软组织美学效果随着戴人时间增长可得到改善,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不同临床条件下的应用情况。材料与方法12名存在支抗控制问题的患者(13~52岁,3名男性,9名女性),治疗前获取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曲面断层片,照片及研究模型。根据相应的标准,确定每个患者不同的植入位置。共计植入19枚微螺钉,以实现不同类型的牙齿移动。结果微螺钉的应用在多种不同的临床条件下都获得成功,例如:压低前牙,压低后牙,伸长并排齐阻生牙,作为远中移动牙齿的支抗,作为远中移动后的保持,前移磨牙,在后牙支抗不足的情况下用以内收上下颌前牙,在后牙缺失时唇倾并压低下颌前牙以及在关闭间隙过程中加强后牙支抗。结论本研究所展示的新型的微螺钉作为一种非牙性支抗,在很多传统支抗无法应用的情况下显示了优良的治疗效率。
简介:目的探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多肽修饰的啧砂大颗粒酸蚀(sandblasted,large—gritandacid—etched,SLA)钛片对糖尿病小型猪骨结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南京军区总医院比较实验室进行。选取健康的广西巴马小型猪5只,用链脲佐菌素(STZ)随机诱导3只小型猪建立糖尿病模型,作为糖尿病组(diabetesmodelgroup,DM组);另2只正常饲养,作为非糖尿病组(non—diabetesmodelgroup,NDM组)。利用化学偶联法将RGD多肽接枝到SLA钛片上。每只小型猪上颌骨按预定方案植入6枚直径为5mm的钛片,其中包含3枚SLA钛片(分别为DM—SLA组和NDM—SLA组)、3枚RGD多肽修饰的SLA钛片(分别为DM—RGD—SLA组和NDM—RGD—SLA组)。在植入钛片后1个月处死动物,取上颌骨,4%多聚甲醛固定。用MicroCT、硬组织切片以及SPSS21.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ieroCT检测结果显示,在观察期内各组骨密度(BMD)、骨小梁厚度(Th.Th)、骨小梁数量(Th.N)和骨小梁间隙(Th.S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硬组织切片分析显示,NDM—RGD—SLA组的钛片周围骨结合率(64.8%±18.4%)与DM—RGD—SLA组(33.9%±11.7%)、NDM—SLA组(39.5%±20.9%)和DM—SLA组(36.4%±15.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RGD多肽对SLA钛片周围骨结合有明显促进作用。(2)在实验的观察期内,动物是否患有糖尿病,对钛片与颌骨的骨结合无明显影响;当SLA钛片复合RGD多肽后,能明显促进非糖尿病动物的骨结合,但对糖尿病动物的骨结合作用不明显,提示糖尿病可能抑制了RGD多肽的促成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