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深入观察无创正压通气(BiPAP)联合呼吸兴奋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开端时间与截止时间分别为2022年3月与2023年3月,通过电脑所编辑的随机抽选程序,在上述时间段内选择院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抽取人数300例,进行了不同组别的划分,均提供常规对症治疗,其中一组划入150例(命名参照组):提供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另一组划入150例(命名研究组):增加呼吸兴奋剂治疗,最终对临床效果展开评价比对。结果:差异性治疗方案的采纳,均对患者有积极影响,但研究组收获效果更加理想,显优参照组,P值<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横向选择中,建议优先采纳文中研究组实施方案,一则能有效纠正患者动脉血气、炎症指标,缩短通气时间,同时还可切实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速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4例,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回顾性对照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气分析指标、围术期相关指标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38/42),高于对照组的73.81%(31/4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H值、血氧分压水平高于对照组(t=3.923、4.988,P<0.05),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t=5.817,P<0.05)。观察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5.833、6.258,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t=8.011,P<0.05)。结论BiPAP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提高总有效率,改善血气指标,缩短通气及康复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联合洛贝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2例,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69.12±7.53)岁,给予洛贝林治疗;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68.96±7.31)岁,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NPP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6%(40/41),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6,P=0.002)。治疗1周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分别为(70.35±10.79)mmHg(1 mmHg=0.133 kPa)、(371.14±49.86)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1.87±10.77)mmHg、(336.07±47.82)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49.15±8.27)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56.03±8.6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最高呼气峰流速(PEF)分别为(1.66±0.40)L、(2.63±0.46)L、(2.87±0.59)L/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37±0.29)L、(2.31±0.40)L、(2.39±0.54)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NPPV联合洛贝林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安全可靠,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及肺功能指标,大大促进了患者早日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抽取长治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9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联合NIPPV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功能指标变化、呼吸力学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H值、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气道峰压(PIP)水平高于对照组,气道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mPaw)及气道阻力(Raw)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正压无创通气总时间为(11.57±3.49)d,低于对照组[(14.59±5.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NIPPV用于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呼吸力学和动脉血气功能指标,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当代重要的呼吸支持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慢性呼吸衰竭及辅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运动。本文通过Medline检索并综述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期间NPPV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有关高流量氧疗及NPPV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现状、疗效及安全防护是本年度的研究热点。研究多属于回顾性分析和小样本研究,支持高流量氧疗和NPPV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初始治疗,降低插管率,但需要特别警惕延误插管的风险。在NPPV治疗新发急性呼吸衰竭方面,验证了利用膈肌增厚分数和食道压摆动值预测治疗结局可靠性。也有学者探讨NPPV在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早期治疗中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及NPPV在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运动中的动态过度肺充气的作用。此外,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模式和交流增强工具对NPPV方法学优化方面的探讨也取得一定的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睡眠时血压的动态变化,探讨无创正压通气(PAP)治疗对OSA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睡眠中心的睡眠障碍患者。受试者完成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及动态脉搏传导时间的血压监测,并于次日压力滴定行PAP治疗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比较PAP治疗前后OSA患者血压的变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例OSA受试者,伴夜间血压升高的受试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大于无夜间血压升高的受试者;PAP治疗后OSA患者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平均收缩压[125.50(24.00) mmHg](1 mmHg=0.133 kPa)较治疗前[124.00(21.75) mmHg]显著下降(Z=-2.926,P=0.003)。PAP治疗后患者峰值血压[182.00(55.00) mmHg]较治疗前[158.00(31.50) mmHg]显著下降(Z=-5.387,P<0.001)。且PAP治疗后OSA患者收缩压增高的次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PAP治疗可以稳定OSA患者夜间血压的异常波动,降低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平均收缩压,降低重度OSA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与收缩压峰值呈正相关,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与舒张压峰值呈正相关。且PAP降低单纯夜间高血压的效果更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HNPPV)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根据有无长期HNPPV通气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NPPV。2组患者入组前及治疗1年时均测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FVC、6分钟步行距离(6MWD),采用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进行呼吸困难评估,采用COPD评估测试(CAT)问卷进行症状评估。记录1年内因COPD急性加重的住院次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aO2显著升高(t=3.02,P<0.01),PaCO2显著降低(t=-9.52,P<0.01),FVC显著增高(t=2.5,P<0.05),6MWD显著增高(t=12.86,P<0.01),mMRC、CAT问卷、住院次数显著降低(t=-4.76、-2.14、-10.41,P值均<0.05)。结论稳定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NPPV,可以纠正低氧血症和CO2潴留,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减轻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次数。
简介:摘要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是多种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但NPPV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类型人机不同步事件(patient-ventilator asynchrony,PVA)会导致氧合、舒适度、睡眠质量下降等不良结局。因此,临床上越来越重视对PVA的检测和改进。本文将对PVA的常见类型、检测手段、量化方法及改进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决策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出生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初始无创持续气道正压(CPAP)呼吸支持失败的危险因素及其不良结局。方法采取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收集山东新生儿协作网中30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出生的出生胎龄 25~31+6周极早产儿的围生期资料、临床救治情况和结局。根据生后初始无创CPAP的结局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和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的差异,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极早产儿 1 040例,其中男577例(55.5%),女463例(44.5%);出生胎龄25~28+6周195例(18.8%),29~31+6周845例(81.2%);出生体重<1 000 g 81例(7.8%),出生体重≥1 000 g 959例(92.2%)。失败组138例(13.3%),成功组902例(86.7%)。出生胎龄 25~28+6周、29~31+6周的初始无创CPAP失败率分别为24.6% (48/195)、10.7% (90/8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小的出生胎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生后发生Ⅲ~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需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2次、吸入氧浓度>0.30是初始无创CPAP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18、1.847、4.003、6.712、1.948,95%CI:0.590~0.873、1.130~3.018、2.435~6.579、3.160~14.259、1.189~3.192,均P<0.05);失败组的病死率和新生儿肺出血、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重度脑室内出血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成功组(OR=4.436、26.393、1.998、4.545,95%CI:2.106~9.344、9.690~71.885、1.031~3.875、1.615~12.795,均P<0.05)。结论出生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初始无创CPAP失败主要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高;出生胎龄较小、母亲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生后发生Ⅲ~Ⅳ级RDS、需用PS≥2次以及吸入氧浓度>0.30的是初始无创CPAP失败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男69例,女57例,年龄(58.94±5.89)岁,年龄范围为45~76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NPPV组与HFNC组,每组63例。NPPV组患者给予NPPV,HFNC组在NPPV组基础上给予HFNC,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48 h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水平、心率、呼吸频率及痰液黏稠度变化。结果治疗后,HFNC组治疗有效率[95.2%(60/63)]高于NPPV组[82.6%(52/63)];HFNC组血氧分压[(87.87±9.45)mmHg,1 mmHg=0.133 kPa]及血氧饱和度水平[(89.29±8.99)%]高于NPPV组[(78.43±8.69)mmHg、(82.21±8.20)%],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47.95±4.85)mmHg]较NPPV组[(56.72±5.19)mmHg]降低;HFNC组心率[(85.45±4.38)次/分]和呼吸频率水平[(18.39±2.03)次/分]低于NPPV组[(92.87±4.72)次/分、(22.49±2.52)次/分]低于N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HFNC联合NPP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改善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职工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00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找出可能导致AECOPD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AECOPD患者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成功150例,成功率为75.00%;治疗失败50例,失败率为25.00%。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成功组比较,失败组患者年龄较大、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间较长、合并低蛋白血症与糖尿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较高、拔管时白蛋白(ALB)水平较低(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其他基线资料带来的影响后,年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间、合并低蛋白血症与糖尿病、APACHEⅡ评分、拔管时ALB水平均是AECOPD患者无创正压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OR均>1,P均<0.05)。结论年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间、合并低蛋白血症与糖尿病、APACHEⅡ评分及拔管时ALB水平均与AECOPD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失败相关,临床可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高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病毒性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疗效。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连续收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加强医疗病房(RICU)的患者中,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给予NIPPV作为初始呼吸支持治疗方式,根据是否需要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ETI),分为NIPPV失败组和NIPPV成功组。采取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NIPPV失败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危险因素对NIPPV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有4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NIPPV失败组16例(37.2%),成功组27例(62.8%)。院内感染发生率[44%(7/16)vs 0(0/27),χ2=11.082, P<0.05]及病死率[50%(8/16)vs 7%(2/27),χ2 =7.965, P<0.05]在NIPPV失败组显著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失败组入院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评分(APACHEⅡ)较高(19.13±1.93 vs 17.44±1.55,t=-3.134, P<0.05),合并感染比例[56%(9/16)vs 15%(4/27),χ2=6.33,P<0.05]以及早期使用NIPPV不足的患者占比[69%(11/16)vs 26%(7/27),χ2=7.57, P<0.05]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OR=1.941,95%CI:1.159~3.249,P=0.012],合并感染[OR=8.602,95%CI:1.267~58.416,P=0.028];早期使用NIPPV不足(OR=10.06,95%CI:1.592~63.527,P=0.014)是NIPPV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对NIPPV失败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48,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74.1%;早期使用NIPPV不足的AUC为0.714,敏感度为68.8%,特异度为74.1%;合并感染的AUC为0.707,敏感度为56.3%,特异度为85.2%。结论病毒性肺炎所致的ARDS早期持续使用NIPPV治疗,可减少ETI,降低病死率,但是重症ARDS或合并感染患者不宜选择NIPPV。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士在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过程中常见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保证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上安全有效使用。方法2019年1~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无创呼吸机使用考核表对2019年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呼吸监护室中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205例患者进行考核,对出现的1200例次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士在使用无创正压通气中存在一定问题,考核结果为一般,考核结果与护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有关(P<0.05)。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发生在面罩佩戴不合适、管道连接存在问题、使用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处理存在不足。结论可通过规范护理常规、提高护士临床护理能力、加强业务培训、增加护理人力使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上安全有效的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无创正压通气辅助下对胸腔积液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胸腔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52例胸腔积液合并呼吸衰竭需要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26例)和普通吸氧组(26例)。术前、术中至术后2 h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氧合指数情况。评估患者操作相关并发症。结果无创通气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胸腔镜检查,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氧合指数由术前(214.65±37.99) mmHg升至术中(242.85±26.34) mmHg,PaCO2水平轻度下降。普通吸氧组中有2例患者操作过程中因血氧饱和度下降需终止操作,转换为无创通气支持后,血氧饱和度上升,能够顺利完成操作。其余24例患者操作过程中心率、血压及呼吸频率增加,术中PaO2及氧合指数下降,PaCO2水平轻度增高。2组患者诊断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无严重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无创通气辅助下对胸腔积液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内科胸腔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长治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足月重症肺炎患儿10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行无创呼吸机联合PS治疗,回顾性统计两组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胸部X线图像恢复正常者占90.00%(45/50),对照组占70.00%(35/50)。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氧饱和度水平高于对照组(t=1.945、0.631,P<0.05),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t=5.174,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发生率少于对照组(t=19.774、χ2=7.111,P<0.05)。结论PS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可快速改善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NIPPV,观察组采用NIPPV、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血气参数及肺功能。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动脉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NIPPV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参数,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收入样本均为我院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急诊科救治的呼吸衰竭患者,共计人数76例,以电脑随机分组方式作为标准,将参与者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无创呼吸机治疗),对实施过程中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数据作整理记录,结合统计学系统进行对比观察,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数据、各项舒适度评分及治疗指标数据相比另一组均呈现出优势性,组间对比P值﹤0.05,可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促进呼吸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舒服度,整体效果确切,适合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患者的疗效及依从性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PPV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结果①两组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pH值、用力肺活量、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及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及呼吸困难指数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观察组总依从率为97.9%(47/48),对照组为83.3%(40/48),观察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肺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住院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