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三级综合性医院护士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现状及其对工作投入的影响路径,为护理管理者制订压力源应对策略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20年10—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上海市、安徽省、浙江省各选取1所三级综合性医院,以科室为单位整群抽样,共抽取1 257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量表、恢复体验问卷、职业使命感问卷、工作投入量表简版对护士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 133份,有效回收率为90.14%。结果1 133名护士的挑战性压力源总分为(22.51±4.08)分,阻碍性压力源总分为(19.46±4.33)分,工作投入量表简版总分为(42.24±10.54)分。路径分析结果显示,职业使命感在挑战性压力源与工作投入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阻碍性压力源直接负向预测工作投入,恢复体验和职业使命感均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恢复体验的中介效应高于职业使命感(P<0.05)。结论三级综合性医院护士挑战性压力源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阻碍性压力源处于中等水平。管理者应区分压力源的属性,根据不同作用路径,提升护士工作投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冻干制剂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和液体制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0~2 ℃条件下存放对其效价的影响。方法将冻干制剂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和液体制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存放于0~2 ℃条件下一定时间后,与存放于2~8 ℃规定条件的制品进行疫苗效价的比较。结果1人份和5人份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在0~2 ℃条件下分别存放17 h 20 min和18 h 55 min,病毒滴度均符合5.7~7.1 lgPFU/ml的质量标准,且与存放于2~8 ℃规定条件的同批次疫苗比较,t值分别为0.26和0.28,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在0~2 ℃条件下存放21 h 50 min,23个型别的多糖含量均符合35~65 μg/ml的质量标准,且与存放于2~8 ℃规定条件的同批次疫苗比较,t值为0.01~2.25,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冻干制剂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和液体制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存放在0~2 ℃条件下的一定时间内,疫苗效价仍符合质量标准。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和探讨临床护士对压力性损伤患者营养管理的认知和阻碍因素,为制定可量化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加强个体化营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1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借助Nvivo10软件,并采用现象学的Colaizzi 7步内容分析访谈数据。结果本研究整理归纳阻碍营养管理的4个主题:主观臆断偏差;教育培训滞后且辐射片面;政策与配置缺乏;工作量、角色和观念的冲突。结论压力性损伤患者营养管理实施有诸多的阻碍因素,应建立客观、可行、标准化的营养管理方案,政策、配置和信息系统给予支持,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多团队合作,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和探讨临床护士对压力性损伤患者营养管理的认知和阻碍因素,为制定可量化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加强个体化营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1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借助Nvivo10软件,并采用现象学的Colaizzi 7步内容分析访谈数据。结果本研究整理归纳阻碍营养管理的4个主题:主观臆断偏差;教育培训滞后且辐射片面;政策与配置缺乏;工作量、角色和观念的冲突。结论压力性损伤患者营养管理实施有诸多的阻碍因素,应建立客观、可行、标准化的营养管理方案,政策、配置和信息系统给予支持,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多团队合作,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照顾者压力性损伤认知、行为与照顾负担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Teach-back法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主要照顾者100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对压力性损伤认知、行为与照顾负担的现状,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并观察采用Teach-back法干预前后照顾者压力性损伤认知、行为与照顾负担的变化。结果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照顾者压力性损伤认知总分为(47.56±2.15)分,行为总分为(38.34±3.18)分,照顾负担总分为(9.78±1.25)分;性别为女性、婚姻状况为已婚、接受过相关知识教育、人均月收入≥3 000元的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照顾者认知行为得分较高,照顾负担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是否接受过相关教育是影响照顾者压力性损伤认知和行为的因素,性别、婚姻状况和是否接受过相关教育是影响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因素;采用Teach-back法干预后,100名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照顾者的压力性损伤认知和行为总分均较干预前增高,照顾负担总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照顾者压力性损伤认知、行为水平较低,照顾负担较重,且受照顾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是否接受过相关教育的影响,通过Teach-back法干预后,照顾者的压力性损伤认知、行为和照顾负担均能得到改善,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症状体验,为加强SUI防控并制定标准化症状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产科门诊常规产检的SUI孕妇11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孕妇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分析资料。结果通过分析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为认知不足、应对态度不一、症状体验差、症状管理知识需求迫切。结论SUI孕妇普遍对疾病认知不足,症状体验差,应对态度不一,症状管理知识需求迫切。因此,对于SUI孕妇,应提供个人—家庭—社会全方面的支持,加强SUI症状管理知识的社会宣传,并给予正性的引导和鼓励,鼓励家庭成员的参与,并积极构建互联网数字化信息平台,以最终降低孕妇SUI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会阴表面肌电位生物反馈疗法(BF)对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纳入分别在北京医院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治疗的60岁及以上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7例,采用自愿选择入组方法分成经会阴表面肌电位的生物反馈治疗组53例、经阴道表面肌电位的生物反馈治疗组34例。经阴道表面肌电位治疗组有3例患者中途退出治疗,最终完成治疗者为31例。治疗频率为每周2次,治疗时间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1 h尿垫试验、盆底肌纤维肌力和生活质量问卷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和舒适度评价。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会阴BF组患者漏尿量(4.65±2.33)g、评估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尿失禁影响问卷简表(ⅡQ-7)评分(4.34±2.66)分,较治疗前(11.02±4.85)g、(7.96±5.11)分显著改善(t=8.62、4.58,均P<0.001);阴道BF组患者漏尿量(3.85±1.89)g、ⅡQ-7评分(3.81±1.23)分,较治疗前(12.43±3.96)g、(8.29±5.01)分显著改善(t=10.89、4.84,均P<0.001)。两组患者的盆底肌纤维肌力分级通过治疗虽然有所提高,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会阴BF组:(3.93±2.77)级比(2.98±2.10)级,阴道BF组:(4.51±3.38)级比(3.07±2.02)级,t=1.99、2.04,P=0.056、0.051]。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漏尿量、盆底肌力分级和ⅡQ-7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会阴BF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81.13%(43/53),与阴道BF组有效率为83.87%(26/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750);但阴道BF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34、20.59%)显著高于会阴BF组(1/53、1.89%)(χ2=8.68,P=0.003),治疗中的舒适度(VAS)评分(8.11±2.93)分也显著低于经会阴治疗组(9.88±2.48)分(t=2.95,P=0.004)。经阴道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疼痛或不适、阴道出血和阴道分泌物增多。结论经会阴表面肌电位的生物反馈方法在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方面同阴道内BF方法有类似的临床疗效,且治疗不良反应显著减少。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训练,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电刺激频率5~50 Hz,每次治疗15 min,每周治疗2次)及盆底肌训练(每次训练15~30 min,每天训练3次),2组患者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比2组患者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功能性尿道长度(FUL)、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最大尿道压(MUP)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上述各项疗效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FUL、MUCP、MUP、社会心理评分、限制性行为评分、形成社会尴尬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阴道收缩压[(35.93±8.52)cmH2O]、阴道静息压[(35.17±8.46)cmH2O]、阴道收缩持续时间[(4.85±0.79)s]、FUL[(34.52±7.85)mm]、MUCP[(7.93±1.21)kPa]、MUP[(9.08±1.25)kPa]、社会心理评分[(77.29±5.18)分]、限制性行为评分[(77.39±5.37)分]、形成社会尴尬评分[(76.29±5.73)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有效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尿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通过系统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及意见,对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部分术语、评估、预防和围术期的护理策略的专家推荐进行修改和完善,对预防与护理方法、流程、风险点预警提示等内容的理论及实践指导达成共识,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临床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症晚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住院的10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需要制定完整的资料登记表,在患者入院后2 h以内进行首次压力性损伤危险性评估以评估其皮肤情况。对患者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压疮危险评估表(Braden评分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情况进行测定与评估。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各因素与压力性损伤的相关性。结果10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院内获得性压力损伤的发生率为(5.00%);其中男性患者3例(60.00%),女性患者2例(40.00%);年龄范围38~89岁;其中有1例(20.00%)患者为1期压力性损伤,3例(60.00%)患者中为2期压力性损伤,1例(20.00%)患者为不可分期损伤;不同年龄、Braden评分、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KFS量表评分的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情况比较(χ2=7.916、34.657、5.432、18.034、38.922,均P<0.05);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血红蛋白水平、年龄≥70岁、KPS评分≤30分、Braden评分≤16分癌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高血红蛋白水平、年龄<70岁、KPS评分>30分、Braden评分>16分癌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34、5.432、7.916、38.922、34.657,均P<0.05);将压力性损伤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作为自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血红蛋白水平、年龄≥70岁、KPS评分≤30分、Braden评分≤16分均是癌症晚期出现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KFS评分、Braden评分、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均与癌症晚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均是癌症晚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压力性损伤(PI)在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为我国开展PI研究提供思路及参考依据。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护理领域发表的PI相关文献,并应用CiteSpace软件对其国家、研究机构、高频关键词等进行文献数据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927篇英文文献。护理领域的PI相关研究从1999年开始开展,2004年之后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发文数量最多,为102篇。PI护理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是PI的预防、流行情况、危险因素、护理、风险评估及评价。护理领域PI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PI的风险评估、护士对PI的知识及态度等。结论CiteSpace软件能直观展示PI护理领域的热点和趋势。本研究PI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可为我国PI护理领域的科研探索与临床实践提供借鉴与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raden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raden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情况针对性对患者实施护理,护理前、后进行Braden评分,护理后统计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情况及住院时间,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对两组患者进行预后评价。结果护理后,两组Braden评分较护理前升高,研究组Brade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CS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den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的运用可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Braden评分,改善患者预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肿瘤生存者压力知觉、家庭复原力与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114例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收集,采用压力知觉量表、家庭复原力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调查乳腺肿瘤生存者压力知觉、家庭复原力及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现状,并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肿瘤生存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乳腺肿瘤生存者压力知觉总分为(37.65±3.86)分,乳腺肿瘤生存者家庭复原力总分为(70.74±6.89)分,乳腺肿瘤生存者焦虑维度平均分为(13.26±1.52)分,抑郁维度平均分为(13.03±1.46)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压力知觉总分与个体心理健康状态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家庭复原力总分与个体心理健康状态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肿瘤生存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压力知觉及负性情绪,且家庭复原力有待提高,临床需充分把握压力知觉、家庭复原力及心理健康之间关系,从心身医学整体护理角度分析患者的身心健康,实施专业化心理指导及家庭服务措施,帮助乳腺肿瘤生存者调节压力知觉,提升其家庭复原力,从而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压双膝垫在危重患者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4月浙江省台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15)与试验组(n=320)。在常规卧位的基础上,对照组将R型垫放置在背后的肩膀到骨盆上方,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患者下肢稍微弯曲并放置在自行设计的解压双膝垫上。评价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骶尾部及足跟处皮肤的压力、支撑用具在位率、DVT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0.63%(2/320),低于对照组的3.17%(10/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骶尾部、足跟处的压力分别为(66.10±13.43)、0 mmHg,低于对照组的(75.08±12.03)、(22.26±6.2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的支撑用具在位率为89.62%(190/212),高于对照组的52.63%(100/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VT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解压双膝垫可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骶尾部及足跟处皮肤的压力,提高支撑用具在位率,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