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审判中心制度的构建定位于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相关举措是在保持现行司法体制不变情形下展开的,这只是一种技术路径的改革。技术路径的改革由于缺乏系统环境的支持,往往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实践中的困难正印证了这一点。审判中心的本质是确立审判权威,而审判权威的树立仅靠审判环节难以实现,需要放在更大的司法体制系统视野下,在三机关职权关系上做出调整,即确立法院中心、树立法院权威,这是审判中心乃至审判权威得以实现的外在基础。未来审判中心或者审判权威的真正建立需要在对相关原则、制度加以修改完善基础上,围绕系统和技术双重路径立体化、复合式展开,方能真正实现审判中心。

  • 标签: 审判中心 法院中心 审判权威 系统路径 技术路径
  • 简介:量刑均衡的基本含义是同罪同罚。对个案量刑是否均衡的判断一要注意案件是否具有可比性,即个案是否“同罪”;二要注意量刑均衡具有相对性,其主要影响来自刑罚个别化追求的一般公正及量刑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量刑均衡的实现需要一个系统、整体的机制配合。本文从立法的完善与司法的配套、内部制约与外部监督的配合以及全面提升法官素质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针对相关制度的不足与完善探讨量刑均衡的实现路径

  • 标签: 量刑均衡 实现路径 量刑指导规则 量刑程序 量刑理由展示
  • 简介:在转型中国,公众有序参与立法需要处理好民主立法与社会秩序的关系问题。这就要求建立立法机关理性引导和公众自觉、自愿、自律参与相结合的有序协作模式。协商民主作为一种理性决策方式和民主治理形式,有助于将这一模式内化到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过程中。在立法实践中,应当通过完善立法信息公开制度,强化立法听证制度,建立以协商为导向的立法民意测验制度,从公众参与的层面完善立法后评估制度,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权,将公民教育、民生立法与社会保障结合起来等具体路径实现公民有序参与立法,推动社会治理向民主和善治转型。

  • 标签: 立法 有序参与 模式 协商民主 实现路径
  • 简介:物权法建立了一套逻辑严密的概念体系,尤其是以所有权为核心概念的逻辑体系,但事实上,所有权并非天衣无缝的逻辑起点,亦非坚不可摧的话语基石,而是人类理性下的拟制产物或制度事实,是特定历史时期所有制关系的一种法律形式,它以法律的话语来承认或确立现实的经济关系,并承载一定的社会功能。因此,我们必须从社会的经济关系上,才能真正理解所有权及其社会功能。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宪法经济原则下,应当肯定和确立"公的所有权",它区别于私的所有权。因此,应当遵循目的原则与功能原则重新设计物权法的所有权制度,尊重中国现实的经济关系与生产关系,确立公的所有权制度,以期正确引导经济体制改革,而不能一味追求法人话语下的单一"私有化"。

  • 标签: 财产所有权 公共财产 公的所有权 法律拟制 社会功能
  • 简介:<正>在法理学研究中,一直缺乏对法的实现的深入专门的研究,甚至在可见的各种法学专著、教科书中找不到法的实现概念和保障的论述。我们应当冷静地思考,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法学理论教学和研究中,是按照法的起源、本质、作用、民主法制、立法和实施的体系进行的,沿着这样的模式、轨迹进行教学和研究,已经或正在取得成就,这是肯定的。

  • 标签: 法的实现 法律监督 法的实施 法律规范 监督体系 执法人员
  • 简介:虚拟财产作为一种特殊的财产类型与财物具有形式上的显著差异,因此,无论从现实的还是规范的角度分析,都不宜将虚拟财产作为传统财产犯罪的对象。另外,与虚拟财产具有相似特征的知识财产从财产犯罪中的分离也为上述结论提供了依据。依据罪刑法定原则,侵犯虚拟财产的违法行为并不适用盗窃罪、侵犯通信自由罪等,相关的计算机犯罪也不能体现其牟利的违法性质。所以,仍需从立法完善的角度对虚拟财产进行刑法保护,在相关条款中规定牟利型的计算机犯罪并加重刑罚。

  • 标签: 虚拟财产 财产犯罪 财物 刑法保护
  • 简介:破除商个人与登记制度之间的博弈,不应局限于登记制度的简化以适应商个人的需求或者提升商个人的条件以满足登记的要求,从商事登记关涉的三方主体利益需求分析,重新审视商事登记的理念与本质,可以考虑将商个人履行商事登记的强制义务转变为商个人登记与否的自主选择权。同时结合我国工商登记改革的意见设立我国商个人的工商登记程序,并完善我国商个人登记的配套制度。

  • 标签: 商个人 自由登记制度 商事人格权 独立诉讼地位
  • 简介:权利作为对人的主体性价值的肯定与诠释,始终是现代法学研究的时代话语,然而,传统法学在对权利的研究中,其立足点主要在于从静态上分析应有权利与法定权利,而忽视了从动态上分析权利的实现。以“人的尊严与价值”为基点,围绕权利的内核——利益和自由.以及与权利最紧密关联的权力,阐明权利实现的意义,进而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的角度阐释权利实现的相关因素。最后,从应然权利到法定权利——权利实现的奠基石,从法定权利到现实权利——权利实现的核心,从现实权利再到应有权利的进一步扩展——权利实现的升华三个方面论述怎样实现权利。

  • 标签: 人性尊严 权利 实现
  • 简介:我国实行法治已成为举国上下的通识,但选择何种路径实现法治却成为我国在初创法治治理阶段的理论难题。在借鉴占主导地位的自由主义法治传统观点基础上,根据我国法治所处的初级阶段和环境态势,务实地将我国法治实现路径选择定位为形式法治与精英法治。形式法治路径基于我国国情,其蕴涵的法治实质内容能够获得可行性辩护;精英法治路径基于人的能力差异性,并且与民主法治相容,还能以韦伯的"卡理斯玛型"自然精英要求来衡量和界定法治精英的标准,获得正当性的理论辩护。此外,比较考察自由主义两种法治观的发展路径,可以厘清和处理自由主义法治观所存疑的理论问题,即个人权利与政府权力的边际问题和个人权利与共同善的关系问题,为我国法治路径的选择消弭理论障碍。

  • 标签: 自由主义法治观 法治路径 形式法治 精英法治
  • 简介:随着法律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公民权力意识的不断加强,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在被告人权利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被告人权利保护的状况也不断改善,然而,与此相应,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发展速度并未跟上被告人,很长时间处于“被遗忘的人”的地位。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是当事人,然而,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权利赋予上,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体现并不充分。在理论研究上,对被害人权利的关注热度也远不及被告人。然而,被害人作为刑事犯罪的受害者,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害,更需要国家的保护,受损的利益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恢复。如很多伤害案件中,被害人失去独立生活能力,但是又很难从被告人处获得足额的赔偿,失去经济来源,生活悲苦;再如性犯罪案件中,很多女性受害人长期受到舆论的压力,精神极度痛苦,很难回归正常的生活。众多这样的例子,我们不得不正视,被害人才是刑事犯罪中的真正受害者,最需要国家、社会的重视和帮助。

  • 标签: 被害人权利 激励机制 财产权益 《刑事诉讼法》 独立生活能力 法律制度体系
  • 简介:作为最直接地保证刑法正当性的罪刑均衡,刑事立法对其具有首要的实现功能。其中刑法总则通过刑种设置、配刑制度和配刑情节的建构提供罪刑均衡的个别化标准,分则通过罪质的确认和法定刑配置提供罪刑均衡的一般化标准,而法定刑攀比通过“刑”与“刑”的均衡来实现整个罪行关系的均衡;同时,刑法为更好地实现罪刑均衡需要在立法的精确性和模糊性之间寻找平衡。以这些论点为前提,本文考察和评价了我国刑法总则和分则对罪刑均衡的立法实现

  • 标签: 罪刑均衡原则 刑事立法 犯罪情节 功利主义 报应主义
  • 简介:"债转股"是将银行债权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借款企业的投资和股权.其适用对象是产品有市场,发展有前景、技术水平先进、管理基础好、领导班子强,仅由于债务负担过重而陷入困境的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债转股"作为一项旨在化解金融风险和降低企业负债率及财务费用负担的经济举措,其初衷是为实现如下目标.

  • 标签: 债转股 企业 负债率 财务费用 银行债权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 简介: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管理的经验性维度,法治是社会管理的规范性维度。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之间呈现有正关联、负关联和非关联三种样态,我们既不能简单地将法治视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手段,也不能简单地将社会管理创新视为法治的规范对象。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之间的互动,既蕴含着积极的良性互动,也蕴含着消极互动。通过法治化实现理性社会管理创新,通过理性社会管理创新实现法治发展,构成了推动和实现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良性互动的两条基本路径

  • 标签: 社会管理创新 法治化 基本路径 谱系 规范对象 法治发展
  • 简介:抵押权实现途径探讨刘志刚抵押是债权担保中最为可靠的一种方式,有担保之王的美誉。抵押权的实现就是通过一定的法律途径处分抵押物,以抵押物或其价款优先清偿抵押人债权的过程。关于实现抵押权的途径,我国《民法通则》第89条规定了两种方法。今年6月30日全国人大...

  • 标签: 抵押权人 抵押权实现 抵押物拍卖 实现途径 抵押人 强制拍卖
  • 简介: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自确立以来一直受到理论和实务界的质疑和批驳,但是,最终的结论还是不可放弃,并要在现有制度基础上加以修订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正在修订过程中,本文在厘清我国民事检察权性质、权能、职能的基础上,认为民事检察监督具有宪政、法理学、诉讼理论、法制及现实基础;通过对民事检察监督与司法独立、裁判终局性、当事人处分权等司法原则冲突与协调的分析,认为民事检察监督具有正当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构建抗诉监督,督促起诉和提起,参与民事公诉,支持起诉,检察和解等民事检察监督实现机制的构想,以求为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提供建议。

  • 标签: 民事检察权 民事检察监督 正当性
  • 简介:做"好编辑"是有路径可循的吗?很多人说有,可是真不见得.比如说做到术业有专攻,但在学术分支细如发丝的今天,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任务,再比如说做一个"法学的边缘人",既然朱苏力已经放言自己是"法学的边缘人",还有谁敢这样自诩?况且法学作为与神学、医学共生的三大学科,其实与医学极为神似,骨子里讳莫如深,态度上冷冷清清.这让人觉得很为难,不知道该勇往直前还是作守株待兔状.

  • 标签: 编辑工作 法学思想 出版业 业务素质
  • 简介:以回应现代社会分层带来的诸多问题的民事诉讼结构无论如何设计,都无法回避如何保障双方当事人进行诉讼能力实质平等这一核心问题。西方两大法系国家以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从当事人私权的视觉解决这一问题的经验,不能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问题。基于中国的国情和司法实际,需通过积极的法官能动政策以及法官与律师(当事人)充分信任、合作的角度来设计诉讼结构。

  • 标签: 民事诉讼 实质平等 理念解构
  • 简介:本文厘清了刑罚目的与刑罚的属性,刑罚目的与刑罚的功能,刑罚的目的与刑罚的本质等范畴的关系;揭示了刑罚目的的内容即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阐释了刑罚目的的实现与刑法立法的关系;围绕着刑罚目的的实现提出了现行刑法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还就刑罚目的的实现与刑法司法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刑罚目的 特殊预防 一般预防 刑罚目的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