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当前学术界对于荔波布依傩戏的产生,众说纷纭,但"先有傩戏,后有傩书"的观点与荔波傩戏的发源地较为一致。通过调查,发现了布依傩戏的名称与组织、傩祭的目的、傩戏与傩书、傩戏诸神及面具、傩戏演员及道具、"做陶"的场地及布景、傩戏主要剧目、"做陶"的活动程序及送花和送花歌等内容,对荔波布依傩戏的产生、发展、组成、内容等有了较详细而全面的了解,这将有助于促进荔波布依傩戏今后的传承与发展。

  • 标签: 荔波 布依傩戏 田野调查
  • 简介:萨都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由他的诗来奠定的,但他留下的数量不多的词同样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评价萨都剌及其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结合萨都剌的生平和思想,对其词做些肤浅探讨。(一)鲁迅先生曾认为:“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这无疑也是我们今天评价古人应予注意的。可惜的是

  • 标签: 萨都剌 散论 首词 词风 雁门集 乌衣巷
  • 简介:朱湘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走上文坛的。他在1922年就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名为《夏天》,其中比较成熟的作品很少,然而他秀丽清雅的诗笔却表现出一种异样的作风。作为文研会成员,他虽没有严格实践文研会提出的“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主张,但却努力与人生靠近,使自己由自然诗人逐渐过渡到面对人生的社会诗人。到1927年出版的《草莽集》,比之《夏

  • 标签: 朱湘 诗歌艺术 为人生而艺术 文学主张 散论 诗歌创作
  • 简介:是一部淹没近四百年的明代拟话本小说集,是话本小说大系中的一朵奇葩.由于它再次面世的时间短,只有十多年,它在通俗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及通俗性的具体表现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通俗的内容,"为市井细民写心";二、通俗的目的,"暴露劝惩";三、通俗的手段,"俗中求雅".从分析中我们也可看出,它与"三言二拍"在通俗小说发展史上的异同.

  • 标签: 型世言 通俗性 写心 劝惩 俗中求雅
  • 简介:杂居民族是我国学术界对散居民族和杂居民族的总称。作为相对聚居民族而言的一种特殊分布样态,杂居民族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年来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规模激增,流动地域也逐步扩大,杂居趋势越发明显。

  • 标签: 散杂居 民族研究 民族志 文化特征 学术论文 牛背
  • 简介:在作为枢纽论之一的宗篇中,刘勰提出并阐明了宗的文学思想。此一思想的提出,不仅是针对齐梁文弊的,也是针对“近代之论文者”、“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的,还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同时也有着“树德立言”的沉重的文化使命感。

  • 标签: 文心雕龙 宗经 六义 折中 为文思想
  • 简介:《山海》塑造人、兽、神三者意象的混同以及文本有关"天梯"的记载,已自证其与原始思维的亲缘关系。其想象的神祇形貌为:异类整合与畸形成体,构设神祇配饰;操蛇或饰蛇,渲染神祇活动;声音、色彩和光线的综合视听等,再现出原始造神的内涵,并影响到后来的人为宗教造神运动。

  • 标签: 《山海经》 原始思维 造神运动
  • 简介:本文对藏族传统造像典籍作了初步探讨,尤其对“三一碗”成书的时代及其于何时被译成藏文的问题作了考证。

  • 标签: 造像艺术 “三经” “一疏”
  • 简介:<正>《黄氏女对刚》(以下简称“《黄氏女》”)是一部白族民间叙事诗,全诗共2317行,是白族民间长诗中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规模最大的一部。其产生年代之久远,艺术表现之独特,反映社会关系之复杂,情节描写之细腻,人物心理刻画之精微,结构之完整,故事情节之奇幻,在白族民间长诗中实为罕见。它不但是白族民间文学艺术的珍贵遗产,而且是研究白族地区政治、经济、哲学、宗教、伦理、道德、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珍贵史料。

  • 标签: 黄氏 《神曲》 地狱 维吉尔 白族 天堂
  • 简介:《山》正文与篇末祠礼部分的叙述存在差异,共存于《山》之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神灵体系,即"帝神系列"和"冢神系列",其神灵的数量、形貌、神格及地理分布均需要认真归纳。结合战国至西汉时期中国神灵信仰的发展史,还原分别以这两种神灵体系作为初民世界观的原貌,能够从"集体记忆"角度揭示作为一种信仰记忆的神话叙述及仪式记录的根据,即不同时间、空间所生发出的记忆结构。

  • 标签: 《山海经》 神灵体系 集体记忆
  • 简介:《山海》中保存着上古东夷地区大量珍贵史料,学界缘于对《山海》神怪“谬悠难信”的认识,未能对相关史料寄寓的东夷上古史迹予以充分的重视。将《山海》所记东夷地区原始宗教中鸟崇拜史料与文献、考古和民族志资料进行多重互证,揭示了《山海》相关史料编撰的古老渊源。

  • 标签: 《山海经》 东夷 古史 鸟崇拜 可信性
  • 简介:本文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探讨了政府主导型杂居城市和谐民族关系机制。认为经济发展机制是民族关系和谐的基础,保障机制是民族关系和谐的前提,宣传教育机制是民族关系和谐的推动力,工作机制是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散杂居 城市 民族关系 政府主导 机制
  • 简介:嘛呢是青海东部农业区的中老年妇女当中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民间唱调。考察发现,嘛呢的传唱与当地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出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 标签: 嘛呢经 女性文化 民间文化
  • 简介:佛教从诞生之初,即面临着如何妥善处理宗教间的关系的问题。佛陀圆满地处理了种种复杂的关系,对今日的宗教对话仍有启发。本文试图以《维摩诘》为中心探讨佛教(尤其大乘佛教)在宗教对话中表现出的两大特色:无诤与圆融,并进一步讨论佛教如何基于自身的理论特色在今日的全球宗教对话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文章认为实相(真理)是全体展现,世间存在的一切皆有其合理性,一种宗教只有既认识到自身和他者存在的合理性,才有可能趋近最高的善与实相。任何一种存在都既是作为终极意义上的全体,又是作为现实中的部分存在着,共同构成全体。同时,大乘空观可以理解为是对骄傲与固执,或自我中心主义的一种彻底的治疗。互即互入,这也是诸法平等,心、佛、众生平等的深义所在。这样一种理念——“不二”成为当代宗教对话的重要思想资源。最后,面对现代世俗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如何塑造人生的意义、价值与生活目标,是各传统宗教、文化的主要课题。也正是在这一维度上,各宗教之间的对话才有可实质性的展开,乃至发展出真诚的友谊。

  • 标签: 无诤 圆融 实相 空观 宗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