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正>偶尔听到人们这样说:“确实光阴似箭,我的年龄也是40啦。”从感叹者的语气中,我们能体会出这位年纪40之士或多或少的悲观与消极。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想法,我们不妨去听一听心理学家的分析。进入40,就处于人生的壮年期。这个阶段,也是人平生道路走了一半。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就工作而言,由于目前非常强调年轻化,在我们迅速发展的工业和电脑时代里,人们会认为壮年的人年龄“过头了”,40的人大都被拒之门外。各行各业都让年轻人接手,导致壮年人的萧条,许多家庭也因此破裂了。

  • 标签: 电脑时代 壮年期
  • 简介:“在外竞争上岗,在家竞争上床”——这是一个40多岁女性对我说的他目前的处境,就在她面临职业转岗;拼命学习新技能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自己的丈夫有了外遇……像她这样内外交困中的中年女性在人群中占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比例。她们的内心充满了委屈、不安和恐惧,她们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受伤害的往往是成长中的孩子。维护婚姻的意义已经不仅局限于夫妻双方了。

  • 标签: 智慧 爱情 女人 竞争上岗 中年女性 夫妻双方
  • 简介:以288名9儿童和他们的班主任老师、母亲为被试,使用同伴提名的方法鉴别出94名行为退缩儿童。以儿童的气质特征(害羞、消极情绪)、亲社会行为和母亲对儿童的控制为分析变量,使用聚类分析统计技术对行为退缩儿童的类别进行划分,94名行为退缩儿童中有效观察值77个,被区分为三个亚类型,分别被命名为“弱社交型”、“害羞型”和“被控制型”。这三类儿童的行为特征不同,三个类别比率差异不显著,行为退缩儿童整体上不存在性别比率差异,三个亚类型的划分与性别没有关系。

  • 标签: 儿童 退缩 亚类型
  • 简介:本研究采用陌生实验室的录像观察考察了中国2-7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发展,并且采用教师评价量表报告了儿童7时的学校适应,采用父母填写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来测查儿童7时的问题行为,从而考察了儿童2—7的行为抑制性对其7时的问题行为和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儿童2时,共有208名儿童参加了这项追踪研究,4时,由于被试拒绝参加、搬家或失约,共有176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的录像观察。7时,共有124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实验和学校教师的评价,并且父母对7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了报告。同时参加2、4、7研究的儿童为66人,其中男孩为28人,女孩38人。协方差结构模型分析表朋:儿童2时的抑制性水平越高,7时的学习问题越少;儿童4时的抑制性水平越高,7时的攻击行为越少,挫折耐受力、任务定向能力越强,但同时抑郁问题也越多。而7时的抑制性可以边缘显著地预测儿童7时母亲所报告的退缩问题,即7时抑制性水平越高,母亲所报告的退缩问题越多。而且,本研究还发现女孩7的抑制性水平越高,任务定向能力和果断的社交技能越差。男孩2的抑制水平越高,任务定向能力越强;男孩7时抑制水平越高,攻击行为越多。

  • 标签: 行为抑制性 学校适应 问题行为 儿童
  • 简介:该研究在两种理论背景下,探讨了3~5幼儿执行功能年龄发展特征.通过运用8种不同的执行功能任务,结果发现,从3到4是幼儿执行功能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执行功能的不同类型在发展的趋势上有所不同,表现为:抑制控制及"热"执行功能的发展主要在3~4之间,而计划控制和"冷"执行功能在3~5期间都有显著的发展.

  • 标签: 执行功能 抑制控制 计划控制 “冷”“热”执行功能
  • 简介:一位刚结婚不久的年轻女性。无意中在一张小报上读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如若发现自己的丈夫经常晚回家,便是有婚外恋情的一个征,于是,她便开始细心观察丈夫的一举一动,试图从丈夫的衣扣上能发现女人的头发或从衬衫上发现女人的唇膏,结果一无所获。但她并不甘心,开始用电话对其进行“遥控”与“火力”侦察,不但自己活得很累.也使对方感到身心疲惫不堪、十分反感。更为令丈夫头痛的是,她竟开始跟踪他,并在丈夫反对的情况下,蛮横无礼地闯进办公室,把一位前来洽谈生意坐在丈夫对面的女孩误认为第三者,当众羞辱对方并与对方大吵大闹起来,弄得他既没面子又尴尬。既伤害了夫妻间的感情,又损害了别人与自身的形象和自尊。

  • 标签: 感情 婚外恋情 夫妻关系 心理障碍
  • 简介:采用眼动方法,在图一干扰范式中探讨了干扰的频率和语义类型对语义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1)语义一致性的主效应显著,与目标图语义一致的干扰获得的注视时间长于与目标图语义不一致的十扰,证实了语义干扰效应的存在,与Dell的交互激活模型相吻合。(2)干扰命名的词汇频率主效应不显著,未发现显著的频率效应,对词汇选择竞争假设提出质疑。

  • 标签: 图-图干扰范式 语义一致性 词频 眼动方法
  • 简介:“心理理论”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在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年龄和发展阶段问题上仍存在争议。该研究以3所城市幼儿园中的233名3-6儿童为被试,采用“意外转移”和“欺骗外表”两个错误信念测验任务考察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年龄和发展阶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3之前儿童已理解外表与真实的区别,但还不能理解错误信念。4儿童理解了欺骗外表任务中自己和他人的错误信念,5儿童理解了意外转移任务中的错误信念。4-5是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关键年龄,但这会因测验任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 标签: 心理理论 错误信念 存在 他人 发展心理学 测验
  • 简介: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就开始实施“学前阅读”计划,建立了不少阅读班;在新西兰,有阅读困难的孩子在6之前就会被鉴别出来,去接受“阅读康复”方案;法国允许2—3的儿童提前入学,其上课的主要内容也是简单的阅读。

  • 标签: 阅读困难 识字 幼儿 六十年代 新西兰 康复
  • 简介:一名16的花季少年,正是充满梦想的年龄,只因为自己出生农村,过度的自卑,让他在父母目光灼灼之下,决绝、精准地将一把长水果刀捅进了自己的胸膛……少年死后,父母在他的QQ空间里发现,早在两个多月前,儿子就已经写下了遗书,安排了自己的后事,显示着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沧桑和绝望。透过少年畸形的心灵路程,我们感到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故事——

  • 标签: 自戕 少女 少年 年龄 父母 绝望
  • 简介:我有很多想法,比如有一天可以去国外旅游,也比如拍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非常希望有一天我的梦想都能成为现实。常常回想起大学的日子,那个时候的快乐很单纯。

  • 标签: 医学心理学 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师
  • 简介:我是个高中生,刚刚过了18生日。所有对未成年人的约束,似乎在一夜之间都被解禁了,我无限畅快。我有一个心仪已久的女同学,叫卢花。她也对我颇有好感。她和我是同岁,和我前后脚过的生日。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互致问候。

  • 标签: 未成年人 高中生 生日 女同学
  • 简介:在紧张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通过报纸、电视会天天看到关于我国自成为WTO成员国之后相继开放零售业、保险业,以及即将开放银行业等方面的新闻。这些对我们的家庭生活有影响吗?答案谁能否定呢!把自己快得几乎无法控制的工作生活节奏放慢下来,环顾四周,你会发现原来身边发生了那么多的变化,至于我所看到的变化,最大的莫过于自先后结婚至今十多年的时间内,

  • 标签: 女人 人心 WTO成员国 日常生活 家庭生活 生活节奏
  • 简介:社会性技能是个体社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文献证明,社会性技能与个体的心理健康、事业与生活的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的社会性技能不良常常意味着成年期的人际关系不良。本研究依据有关文献和国内的一些调查,编制了社会性技能筛查表,探讨了265名3-9儿童部分社会性技能的发展状况,检验并证明了其有效性,并对社会性技能的内容、评价方法和其它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社会性 儿童 社会技能 教师评价 幼儿园 父母评价
  • 简介:本研究通过儿童辨认空间图形、将空间图形转译成立体结构的能力的发展,探讨儿童对形体转换关系认知的发展过程。研究对象是4—9儿童。实验材料是4张空间结构不同的三维体图形。要求被试计数出空间图形实际所含的小立方体数,并将构成空间图形的小立方体分别涂成不同的颜色。结果表明儿童对立体空间图形的认知是从二维图形认知通过一定过渡形式转化来的。从年龄阶段看,空间图形认知发展进程,要经过三个不同层次的水平方能达到正确认知。

  • 标签: 空间图形 二维 三维 转换
  • 简介:<正>在临床心理咨询中,经常接待这样一些女人,她们刚过40,却感到心力憔悴、忧虑、不平、悲哀、委屈、懊恼、愤怒等等。她们认为自己的丈夫、孩子或其他的家人不理解自己,不喜欢自己,丈夫不爱自己,因此她们无暇舒展自己紧锁的眉头,她们拿别人的错误折磨自己,又拿

  • 标签: 心力憔悴 临床心理 说不尽 一朵花 就是你 嫉妒心理
  • 简介:摘要采用三个典型的随机性认知任务(点分布认知,一维分布认知,二维分布认知)系统考察了7~14儿童随机性认知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随机性认知的发展随年龄增长而动态变化,7~10表现出上升趋势,而11~14表现出下降趋势。点分布认知的发展在7~11为缓慢上升,至12~14保持稳定。一维分布认知的发展在7~10为缓慢上升,在ll开始迅速下降,至13~14趋于稳定。二维分布认知的发展在7~14始终处于较低水平。10~11是随机性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

  • 标签: 发展 随机性认知 点分布认知 一维分布认知 二维分布认知
  • 简介:以往的研究认为儿童要到5、6才能进行推理,而本文作者在对一个婴儿进行追踪研究的过程中却发现约从2起,婴儿的认知活动中就有类似推理的东西出现。于是通过分析推理思维产生的前提条件一语言入手,并运用逻辑学上的推理法则检验婴儿的思维活动,证明2—3的婴儿能在有限的、熟悉的范围内理解和运用日常概念进行判断推理。

  • 标签: 教育方法 推理法 思维活动 证明 熟悉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