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1 个结果
  • 简介:裴頠"有"论在魏晋玄学中究竟有什么理论价值?人们对这一问题不是忽视就是轻视。事实上,裴頠的"有"论在玄学思想发展中有三方面很重要的意义:一是矫正了玄学的致思方向,即把玄学探讨的中心和重心导入到"事物本身;二是为存在者的存在找到了存在的前提条件——"资",即为存在者之存在建构了一外存在构架;三是开拓了存在者之存在的"自生"性,这已预示了存在者之存在的内性问题,为郭象"独化"论的提出作了必要的思想铺垫。这样来认识裴頠的"有"论,不仅有助于解剖其思想意蕴,也有益于把握整个玄学思想的逻辑演进。

  • 标签: 裴頠 外存在构架 “有—无”性
  • 简介:性理学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术形态,本来专指宋代理学。但是性理之学本身有一个历史形成过程,从学术谱系来分析的话,玄学应是古代性理学的早期形态。本文从玄学的方法特点出发,探讨了刘劭、王弼、嵇康、郭象等玄学家的性理学说,肯定了他们的性理思想对宋儒的影响。

  • 标签: 性理之学 玄学 王弼 郭象
  • 简介:竹林玄学以义理易学为主导方向,但是在汉代“象数”问题上存在两种态度,一是以嵇康、阮籍为代表,持宇宙气化论.继承了汉代象数易学的诸多因素,有神秘文化倾向;二足以向秀为代表,继承了王弼的贵“无”本体论与义理易学.比较彻底地否定象数,反对神秘文化,开启了西晋义理易学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周易 竹林玄学 象数 义理
  • 简介:魏晋玄学之所以被称为“新道家”,是因为它对老、庄道家思想的继承和革新。这种革新的具体表现是:王弼、何晏,特别是王弼以其“无”本论对老子“道”的抽象性、普遍性的革新;裴颁以其“有”本论对老子“道”的具体性、特殊性的革新;而作为玄学思想发展之终结者和集成者的郭象以其“独化”论对老庄“道”的“有一无”性内在结构的发掘和革新。经魏晋时期的玄学家们对老庄“道”的继承和革新,先秦道家思想在魏晋时代发挥出了新的作用,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 标签: 魏晋玄学 独化
  • 简介:"清谈误国"是自两晋当朝以至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史家与学者对魏晋玄学的总体评价.随着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中国学者对西方文化了解的深入,受西方文化学术的影响和启发,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评价魏晋玄学.由晚清、民国以及建国后数代学人的共同努力,作为中国现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玄学同周秦诸子、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以及清代学术一样,成为中华民族学术、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获得了全新的肯定和评价.我们根据20世纪魏晋玄学研究在各个不同的时间阶段上所呈现出来的受到西方哲学思想影响的特点,以及这种研究同中国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之间的相互关联影响,将魏晋玄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五个阶段予以评述,以求得对于20世纪魏晋玄学的研究有一总体把握.

  • 标签: 魏晋玄学 传统文化 中国哲学 汤用彤 冯友兰 马克思主义
  • 简介:魏晋玄学与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两大学术思潮。在20世纪30年代,陈寅恪先生在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就指出,“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这一论断,实际上指出了先秦以后包括魏晋玄学在内的长期的思想积累对理学思潮形成的影响。后来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下卷中进一步明确指出玄学与道学的联系,“道学的主题是讲‘理’,这是接着玄学讲的”,“在‘穷理尽性’这一方面,道学和玄学就联系起来了”。“道学批判了玄学,也继承了玄学”,“由玄学一转语,便是道学”。

  • 标签: 魏晋玄学 宋明理学 学术理路 文化关怀 《中国哲学史》 朱汉民
  • 简介:《论语义疏》的玄学倾向引入注目,引发的玄儒关系问题至今仍存争议。仁是儒学的核心范畴,以《论语义疏》仁论为考察视角,可从哲学层面窥测玄学对皇侃经学思想的实质性的影响。皇侃会通玄儒,在仁的内涵上以儒家“仁者爱人”的传统观念为价值取向;在仁性主张上则以玄学本体论及性分说为哲学依据,并将行仁为用、仁性为体的玄学体用观融入、贯彻在其仁论之中。仁非全德,仁性圆足的体仁者虽可达到仁的至高境界,却难以企及体无的圣人之境。

  • 标签: 《论语义疏》 玄学体用观
  • 简介:孔孟儒学,是中国族群的优良文化传统,需要辨明道理,剔除糟粕,让孔孟儒学推崇爱民、养民、育民的德政传统,广大于中国,构建安民和谐的社会。玄学产生于君主无为,大臣(世袭职位的门阀士族)专权。任继愈指出,“玄学”与“先秦两汉的孔子大不相同”。孔子把“仁”解释为“爱人”,这是继承德政传统,不是独辟蹊径的新说。宋代理学宣扬“天理”被确认为官学后,抑制人服从君主,因此不能把熏染着封建糟粕的宋代理学,硬拉进孔孟儒学混谈。继承儒学传统,发展中国,是不能推辞的责任。

  • 标签: 儒学 玄学 理学
  • 简介:<正>《管子》是非常重视教育的,把教育看作是“治国”、“富民”的根本途径之一。在《七法》中曾提出所谓治民七法:“则、象、法、化、决塞、心术、计数。”其中“化”就是教化,它包括改变社会风气和教育两个方面,相当于今天所谓的广义的教育。本文拟就《管子》一书的教育思想体系作初步的探讨。

  • 标签: 管子 重视教育 道德教育 军事教育 根本途径 社会风气
  • 简介:孟子和苟子分别以“性善论”和“性恶论”为教育思想的道德基础。在教育方法上孟子强调由内而外,“反求诸己”的自我教育;而苟子强调外在的礼义教化,“隆礼”、“尊师”。他们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儒家的“仁政”。

  • 标签: 孟子 苟子 教育思想 性善论 性恶论
  • 简介:鹃冠子有关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关于人性论他认为古今人性相同,趋利求安。关于政治教育,他认为明君主应不断提高精神修养,以神化天下。关于伦理教育,他主张官员推行教化,百姓提高道德修养。关于军事教育,他要求明君平素训练军队。关于知识教育,他提出九道说。这些看法在先秦教育思想史上很独特。

  • 标签: 鹖冠子 教育思想 先秦时期
  • 简介:2010年7月20日至23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国周易学会、潍坊报业集团、中共高密市委、高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郑玄学术研讨会”在郑玄故里山东高密成功举办。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海峡两岸 郑玄 重点研究基地 人文社会科学 山东大学
  • 简介:经验教育科学必须走进理论领域。只有发展教育学者的理论思维能力,教育学才能成为科学。而要发展理论思维能力,就不能忽视向中外古代的思想家学习。作为孔子教育思想精华的教学论,至今仍闪发着光辉,应予发扬、光大。孔子的教学论,以培养理论思维能力为首要问题。其中,“怎样学”的理论包括“时习”的学习态度和“学”与“思”结合的方法;“怎样教”的理论包括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的思想。《论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学记》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二十字,应当成为我们今后建立科学的教学论体系时的理论借鉴。

  • 标签: 启发式教学 学习态度 孔子教育思想 教学理论 教育改革 教师
  • 简介:<正>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发表了许多见仁见智的评论,从而深化了孔子思想的研究。但是如何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去把握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的特点,这个问题的研究尚显得比较薄弱。我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一个互补的体系,无论是他所确定的诸教育内容之间还是他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之间,以及他的诸教育内容与其采取的教学方法之间,都存在着一种互补的关系。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对孔子所确定的诸教育内容之间的互补关系作些探讨,力求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揭示其内在的联系,期望得到学术界同行的教正。

  • 标签: 教育内容 孔子思想 互补关系 孔子教育思想 德育 教育哲学
  • 简介:在《周易》六十四卦中,《蒙》卦的主旨在于讲述《周易》的教育理念,并较为完整地将易学教育模式展示出来。《蒙》卦所指向的教育并非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教学,而是追求“本天道以立人道”的落实天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占筮的形式为主导,以天理为规则,以谦虚为手段,通过正其位、明其理、重其仪、尊其德来实现最理想的教化,其中既有探究占筮作为一种求知方式在教化之中的运用问题,也有探讨教育模式、教育形态、教育观念等内容。同时,《蒙》卦还针对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一些避免教育误人歧途的方法。今天审读《蒙》卦,无疑对我们的当代教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蒙》卦 占筮 教育 帛书《周易》
  • 简介:《学记》总结了先秦诸子的教育思想,肯定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肯定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教师的素质要求,认识到教育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进而相对完整的阐述了教育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很好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 标签: 《学记》 先秦诸子 教育思想
  • 简介:关于贾谊的教育思想,历来不乏研究者,但是较少能从贾谊的整个思想体系入手去全面地分析和把握其教育思想,因而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贾谊教育思想的价值之所在。其实,贾谊的思想具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在他的思想体系中起引领作用的是其具有形而上依据的政治哲学思想,贾谊的教育思想则是其政治哲学思想引领之下的完整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其教育思想有深厚的哲学基础,所以特别强调教育的终极价值以及完美人性的塑造,若能从这个视野来重新认识贾谊的教育思想,就能更准确地把握其教育思想的独特魅力,并从中发现其对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所能提供的一定的理论借鉴和指导意义。

  • 标签: 教育思想 “礼”教 政治哲学 “道”本体论 道者教之本
  • 简介:《鬼谷子》作为先秦纵横家唯一的一部子书,许多教育思想在其中鲜活地存在。研究《鬼谷子》的教育思想和他对“生命自觉”的重视,这既是服务教育学研究中国性的需要,也有益于在教育实践中“育生命自觉”之人。其育“生命自觉”之“圣人”的教育目标、育“生命自觉”的教育内容、育“生命自觉”的教育方式,对理解“教育关系”中的生命自觉、《鬼谷子》教育思想的核心:生命自觉的价值取向、教育要满足个体生命自觉的正当需求具有重要的启示。

  • 标签: 鬼谷子 教育 生命自觉
  • 简介:汉魏之际,经学开始酝酿一场变革。《论语集解》把汉代四家大儒的《论语》注汇集到一起,又采入魏初三家注释,并加上编者自己的注解,以此来改革汉代经学,缔创魏晋新学。此后,晋代李充、江熙等人相继仿效何晏《集解》体制,不断集结当代各家《论语》注释,使《论语》融入到玄学的大潮中。南梁皇侃的《论语义疏》则充分利用前人集解成果,集六朝《论语》注疏之大成,书中的主体思想反映了魏晋六朝儒道会通的主题,是玄学背景下《论语》研究的经典之作。

  • 标签: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 玄学 儒道会通
  • 简介:孔子和佛陀作为世界级著名人物,他们是中国历史文化、印度历史文化乃至给世界东方文化以深刻影响的卓越智者,并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不同的研究者抱着各自的目的'进山探宝',以期找到东西方文化交融跳动的脉博.教育工作者寻到的是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德修养等,由此,我们窥见了教育教学的真谛和原则.

  • 标签: 孔子 佛陀 教育思想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