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侧颈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门诊和住院的115例可疑侧颈部淋巴结病例资料,男60例,女55例。对115例侧颈部淋巴结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所有病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恶性淋巴结2组,分析2组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率和频数对常规超声和CEUS两组间超声表现及观察到的淋巴结形态进行定性描述。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评价常规超声和CEUS组间的效能。结果良性淋巴结37例,恶性淋巴结78例。良性淋巴结51.4%(19/37)表现为均匀高增强,48.6%(18/37)表现为边界清楚、局部无增强区的不均匀增强或环状增强;恶性淋巴结中94.9%(74/78)表现为不均匀增强,5.1%(4/78)为均匀增强。造影剂均匀度在鉴别诊断良恶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常规超声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64.1%、65.2%、47.2%、66.7%,CEUS诊断则分别为93.6%、75.7%、73.7%、83.9%。结论CEUS可以为侧颈部淋巴结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简介:摘要双侧肾细胞癌(RCC)约占所有RCC患者的5%,包括同时性RCC(与原肿瘤同时诊断或在原肿瘤发现后3个月内诊断)和异时性RCC(在原肿瘤发现后3个月诊断),由于双侧RCC发病率较低,相对罕见,到目前为止,文献中关于双侧肾手术患者的报道也较为缺乏,仅有少数文献研究肿瘤特征、手术方式选择和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对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近年有研究报道了同时性双侧肾肿瘤患者接受不同双侧肾脏手术后的肾功能结果。与根治性肾切除术(RN)相比,双侧部分肾切除术(PN)与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改善相关。与分期PN相比,接受同期PN的非转移性同时性双侧肿瘤患者术后3个月、12个月平均eGFR较低。但目前的指南仍然缺乏对最佳手术顺序的建议,也鲜有研究比较接受不同手术治疗顺序的患者的长期功能预后。因此,为了评估双侧RCC患者接受不同顺序PN和RN后的长期肾功能预后,进一步优化双侧肾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对来自韩国首尔大学医院(SNUH)、首尔的盆唐首尔大学医院(SNUBH)的267例双侧RCC患者的人口学信息、肿瘤学资料和预后结局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行双侧PN(n=48)、PN后RN(n=8)和RN后PN(n=25)患者的术后eGFR分别为79.4、41.4和61.2 ml/(min·1.73 m2)(P=0.003)。各组间eGFR较基线下降的程度和慢性肾脏病(CKD≥Ⅲ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RN后行PN患者功能结局最差。此外,双侧RCC中双侧PN组的术后CKD发病率明显高于单侧RCC组(13.8%比6.9%,P=0.016)。多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P=0.010)和手术顺序(PN后RN,P<0.001)是术后新发CKD的显著预测因素。因此,对双侧肾肿瘤患者,最理想的手术方式是PN,但当RN与PN相结合不可避免时,应谨慎决定手术顺序,RN后PN对患者肾功能保护不利。
简介:摘要同时性双侧肾脏肿瘤是肾脏肿瘤中少见而复杂的一种情况,发病率为1.8%~11.0%。对于双侧肾脏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肿瘤位置、大小和解剖复杂性、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目前所患基础疾病、围手术期风险、外科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多方面因素。经评估后可手术治疗的患者应首选保留肾单位的手术(NSS),以尽可能保护肾功能,并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全因死亡率。然而,目前国际指南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未提出正式的建议,学界对于同期双侧肾脏肿瘤的理想治疗方法尚未形成明确一致的共识,特别是术前是否行肾活检、是行同期手术还是分期手术、先治疗哪一侧的肿瘤等问题仍存在许多争议。为了解决上述存在争议的问题,优化双侧肾肿瘤患者的管理和手术治疗策略,该研究收集并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受部分肾切除术(PN)或根治性肾切除术(RN)治疗双侧肾肿瘤的41例患者的资料,对患者人口学和肿瘤学相关特征、手术方式(同期或分期,开放手术或机器人手术)等进行分析。在41例患者中,37例(90.2%)行双侧PN,3例(7.3%)行PN+RN,1例(2.5%)行双侧RN。最常见的肿瘤组织学类型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62.1%),双侧肿瘤组织学一致率为81.5%。分别有17例患者(41.4%)和24例患者(58.6%)接受了同期和分期手术治疗。分期手术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310比240 min,P=0.01)、热缺血时间(18比10 min,P=0.01)和住院时间(10比6 d,P=0.01)显著长于同期手术患者。而同期与分期手术患者的基线、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中位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表明两组之间的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4%比95.8%,P=0.14)。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于同时性双侧肾脏肿瘤患者,同期和分期手术治疗都是可行和安全的。
简介:摘要患者男,33岁,慢性病程。临床表现为意外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并行手术切除。随后再次意外发现左侧肾上腺2个占位,手术切除较大占位。随访过程中发现左肾上腺未切除占位增长快速。仔细追问病史,患者生长速度加快时间早,14岁后身高无增加,终身高偏矮(165 cm),提示存在性早熟可能性大,有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的可能。患者病程中血压不高,完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孕酮、17α羟孕酮、中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基因检测等检查最终明确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陷症的诊断。在肾上腺意外瘤患者中,需警惕不典型CAH的可能。对于CAH相关肾上腺占位,无需手术,予糖皮质激素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控制肿瘤生长。此外,男性CAH患者易合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需评估患者性腺轴功能及阴囊B超,以便及时干预。
简介:摘要:为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促进厂网协调,维护电力企业合法权益,南方能源局南方监管文件《 2017》 440号文件发布了两个细则,分别是《南方区域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及《南方区域并网发电厂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细则中明确将 AVC系统的调节合格率也纳入“ 5+1”考核中。电厂 AVC子站以接收到的南网 AVC系统主站母线电压指令为目标,进行调节电厂升压站母线电压。我厂由于母线电压测点经常出现偏差,导致 AVC合格率率不满足要求。经过原因分析、系统改造后, AVC调节合格率达到大度提升。把这个过程分享给大家,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0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以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参照Lysholm评分系统,60例患者中达优46例、良10例,差4例,治疗优良率为93.3%。结论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显著,预后良好。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夹脊电针结合牵引与单纯夹脊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电针加牵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分别予治疗前,治疗后10天进行症状体征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电针结合牵引治疗腰突症可明显改善症状,具有显效。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夹脊电针;牵引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复发率高。有人统计,近80%的人一生中或轻或重曾患下腰痛[1],其中多数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LIDP的治疗方法中,非手术治疗占据首要地位,笔者近年来用夹脊电针结合牵引治疗腰突症,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病人。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所制定[2]。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患者就诊顺序,采用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1例,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8岁,予夹脊电针结合牵引治疗;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6岁,采用夹脊电针治疗。经比较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均实行一般治疗卧硬板床休息,避免风寒、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