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年来,全国各地防雷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但在开展防雷业务的同时,也出现了违反廉政建设5项禁令,造成较大后果影响的事件。浙江省嘉兴市气象局为加强防雷队伍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促进公正、公开、公平、廉洁、高效的做好防雷各项服务,将风险管理理论运用于防雷工作反腐倡廉中,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已经初步建设形成了防雷重点岗位风险防控体系的新机制。嘉兴市防雷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主要特点是:查清廉政风险点,落脚点在业务工作,风险防控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对于可能发生腐败的领域和环节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通过预警、执行、考核等环节来构建防控机制,实施防雷廉政风险防控。实践证明,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对促进防雷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国家自主贡献(NDC)机制于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确立,要求各缔约方参考各国国情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汇总梳理了作为国家自主贡献前身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164份,总结提出了各国文件的共性框架,重点对减缓和适应目标、实施条件和公平性等4类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各缔约方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文本差异显著,虽然具有共性框架,但是在具体目标阐述方式、覆盖经济行业及温室气体范围、实施条件和公平性阐述等方面选择迥异,此外,气候变化谈判立场对缔约方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承诺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具有较大影响。
简介:利用1948-2010年NCEP/NCAR逐Et再分析场(2.5°×2.5°)的经向风资料,初步分析了全球越赤道气流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球越赤道气流通道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对称性,即垂直不对称性和沿经向不对称,低层通道窄而多,高层通道宽而少;东半球低层通道数远较西半球多,且强度更强。在时间分布上,夏季越赤道气流总和无论高低层都强于冬季。这些反映了南北半球空气质量交换的时空分布的不对称性,即空气质量的交换主要集中在夏季和东半球。此外,夏季在140°E~150°E向北的越赤道气流强度逐年增强,在冬季位于120°E~130°E处向南的越赤道气流在逐年减弱,且在1958年前后向南的越赤道气流出现突然增强期。
简介:用台站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和热带测雨卫星观测降水资料,对我国南海地区降水季节演变特征分析发现,与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同,南海地区降水季节峰值是在秋季,主要集中在8~10月,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环流场的合成分析表明,南海地区秋季中层500hPa有利的副高位置和低层低压系统的活动和维持是形成这一地区显著秋雨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副高的位置受热带太平洋海温影响较大,分析发现Nifi03.4的海温指数对该区域降水有很好的指示意义。8~10月Nino3.4指数和同期海南岛站点平均降水量之间的相关能够达到-0.47,超前3个月(即5~7月)的Nino3.4指数与8~10月海南岛站点平均降水量的相关亦能达到-0.43。从跨季度气候预测的角度来考虑,5~7月的Nifi03.4指数可以作为预测8~10月南海秋雨的重要参考指标。
简介:利用1961—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陕西地面月降水资料,采用EOF分解、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陕西夏季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前期气候系统的异常信号特征。结果表明:陕西夏季多雨年乌拉尔山高压脊和鄂霍次克海高压偏强,贝加尔湖低槽偏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西伸脊点偏西。并且前期冬季中高纬度中亚长波脊偏强偏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印缅槽偏弱,700hPa西北地区东部至华北偏北风异常偏强,赤道东太平洋出现暖水位相,西风漂流区海温偏低,印度洋海温偏高,陕西夏季易多雨;而陕西夏季少雨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西伸脊点偏东,陕西主要受中亚高脊前西北气流控制。前期冬季中高纬度欧洲西北部低槽偏强,中亚长波脊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印缅槽偏强,700hPa西北地区东部至华北偏南风异常偏强,赤道东太平洋出现冷水位相,西风漂流区海温偏高,印度洋海温偏低,陕西夏季易少雨。
简介:利用邵武探空资料,尝试将1992~2013年的闽北81个雹日归纳为五型:显式位势不稳定型(Ⅰ型)、隐式位势不稳定型(Ⅱ型)、上干下湿型(Ⅲ型)、整层潮湿型(Ⅳ型)和上层不稳定型(V型)。分析它们的特征表明:(1)Ⅰ型和Ⅱ型为位势不稳定;其它型为对流性不稳定,无条件性不稳定。(2)Ⅰ型具有明显的位势不稳定,垂直风切变达到中等强度既能出现强冰雹;Ⅱ型的边界层逆温较突出,位势不稳定表现在925hPa以上,需要有克服逆温的动力条件才能发生冰雹;Ⅲ型的冰雹发生需要整层垂直风切变大,当低层温度较低时,要在较深厚的系统性抬升作用下才能使对流充分发展;Ⅳ型具有类似暴雨的特征,当中低层风切变很强时,有利雹暴出现;Ⅴ型的能量廓线为弱对流型或假对流型,对雹暴有利之处是有明显的超低温特征且湿球温度0℃层高度低,需要有明显的能量增长机制或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