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引言冰雹是从发展强烈的积雨云中降落的一种固体降水,由于冰雹与雷雨、大风等伴随出现,常对农作物、房屋、人畜造成突然的危害。宁德各县市均有出现不同范围和程度的雹灾。本文就宁德市1960~2005年冰雹天气做些气候特征统计分析,以便为冰雹灾害预报服务提供气候依据。

  • 标签: 冰雹天气 气候特征 宁德市 冰雹灾害 统计分析 预报服务
  • 简介:主要介绍了强冰雹天气的有利环境背景条件和强雹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识别和预警技术。主要结论如下:(1)有利于强冰雹的环境条件是-10℃和-30℃之间的对流有效位能较大;0~6km之间的垂直风切变较大;0cC层距离地面高度适中。(2)强冰雹的主要的雷达回波特征:高悬的强回波;低层的弱回波区(WER)、中高层的回波悬垂和有界弱回波区(BWER);中气旋。(3)能够有效判断强冰雹发生的3个辅助特征指标:VIL密度,风波顶辐散和S波段三体散射长钉(TBSS),具体如下:①强冰雹发生对应的VIL密度阈值是3.5g/m^3,如果达到4g/m^3,几乎肯定发生强冰雹;②产生强冰雹的正负速度差值的阈值是38m/s;③s波段雷达回波中出现TBSS是存在强冰雹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 标签: 强冰雹 环境条件 雷达识别与预警
  • 简介:摘要:通过对 2017年 9月 6日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祥雨 X波段雷达天气资料的分析,得出了冰雹云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强度回波、速度回波和物理量产品中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强对流风暴具有超级单体的典型特征,强对流前进的方向右侧出现钩状回波,在榆次上空出现较明显的三体散射回波,最大强回波达到 60dBz,垂直液态水含量超过 70kg/m³,揭示了此次冰雹天气是由飑线移动产生的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

  • 标签: 祥雨雷达 冰雹 回波特征分析 超级单体
  • 简介:摘要:在分析2018年4月2日贵州省发生的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时,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冰雹形成的气象条件、动力学和热力学机制以及微物理增长过程。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的分析揭示了强对流系统的典型特征,明显的带状回波结构和云顶极端低温。动力热力条件的分析表明,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和深厚的对流不稳定层结是冰雹形成的关键因素。这些发现不仅提升了我们对冰雹形成机制的理解,也为未来天气预报和防灾准备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冰雹形成 大气不稳定性 微物理过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2018年 6月 13日山东部分地区出现一次雷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对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本次天气实况,并重点天气形势、中尺度天气系统、卫星云图等多个角度针对探讨了本次雷雨冰雹过程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与总结了本次强对流过程的预报经验,仅供参考。

  • 标签: 雷雨 冰雹 低压 冷涡 雷达回波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3方面分析了2006年8月2日庆阳市局地强降雹的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降雹过程在500hPa高空环流形势场上呈典型的西北气流型,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对流层中层正涡度区的耦合激发低层上升运动加强,有利于本地水汽向上输送;河套北部短波槽促使冷空气动力下传是这次局地强对流天气最主要的动力触发机制;从雷达回波的演变来看此次降雹并非是典型的冰雹云回波特征,而是由飑线造成的对流云相互碰并增强后产生的冰雹;同时卫星云图上云顶亮温的变化与对流云团的发展也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单个云团的合并有利于能量的集中和加强,易于产生冰雹

  • 标签: 冰雹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雷达回波
  • 简介:【摘要】根据伽师县2000-2020年资料分析了伽师县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面:伽师县除了冬季(12-2月)无冰雹出现外,春、夏、秋三季均有冰雹现象,其中夏季是出现冰雹最多的季节。冰雹天气主要出现在每年的5—9月。因此,伽师县人工防雹作业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每年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近30年黑龙江省冰雹天气的时空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并详细探讨了其形成机制。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相关理论的研究,揭示了黑龙江省冰雹天气的发生规律和形成条件,为该地区的灾害预防和应对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标签: 冰雹灾害 时空特征 形成机制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28日发生在新疆伊犁地区一次系统降水过后的强对流风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此次对流风暴并无有利的大尺度系统配合,有发生突然、维持时间短、强度大的特点。利于出现局地对流风暴的主要因素为地表附近高温、高湿,空气中能量释放不完全等。本次降雹过程存在对流风暴,成熟时回波强度大于50dBz,相对应的速度图上有逆风区、辐合气旋式速度对以及下层辐合、上层辐散等特征。研究还发现,强回波区扩展到-20℃等温线以上,风暴顶辐散正负速度差较大,VIL持续大于50kg·m^-2,以及VIL突增等都是冰雹强度预报简单有效的参量。

  • 标签: 强风暴 冰雹 回波强度 VIL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成都2015年7月27日冰雹天气过程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冰雹强对流天气发生过程500hPa亚欧大陆高纬区域主要表现为经向环流形势,成都处在东北冷涡后部,受冷空气影响较大。850hPa上主要受暖气团影响,气温较高,降水比较少,前期积聚大量不稳定能量。500hPa处有冷温度槽和850hPa暖温度脊在成都上空区域叠加,导致大面积位势不稳定,地面辐合线及移动触发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出现。

  • 标签: 成都 冰雹天气 天气形势 诊断分析
  • 简介:分析了2006年9月2日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军见冰雹天气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特征.使用卫星云图和自动站资料,提出提高预报准确率的可行方法。

  • 标签: 门源 冰雹 成因 分析
  • 简介:本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2006年5B8日发生在闽北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在有利的高低空环流作用下,江淮流域的MCC东移加上高空弱冷空气的南下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强的垂直风切变、低层的低空急流辐合、近地层的暖式切变和地面的低压环流引起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为这次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同时通过对卫星云图扣雷达回波资料的分析,认为这次强对流天气是由具有中气旋特征的超级单体风暴造成。

  • 标签: 冰雹 T-LogP图 MβCS 中气旋 超级单体风暴
  • 简介:利用常规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对2015年7月13日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出现的冰雹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为典型的蒙古低涡环流形势下形成的降雹,高空存在干冷平流的强迫。触发了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同时地面有辐合线配合,冰雹云移动路径与地面辐合线移动方向一致:冰雹发生前期沙氏指数为负值,对流有效位能较大,0-6km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垂直风切变;降雹当日0℃层、-20℃层以及-30℃高度显著下降,大气层结不稳定;雷达回波特征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与冰雹天气的发生发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 标签: 冰雹 天气形势 大气层结 雷达回波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贵州金沙县春秋季节冰雹灾害发生频率更是居高不下。本文将针对2018年4月4日金沙县出现的强冰雹天气过程,着重从大尺度环流背景角度对此次冰雹过程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做好该地区防雹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金沙县 强冰雹 大尺度
  • 简介:利用高空、地面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和河池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3年3月23日桂西北河池市区域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高原冷槽、850hPa切变线、地面弱冷锋是这次过程的影响系统;边界层辐合线为触发对流云提供了动力条件;冷云厚度是暖云厚度的2倍有利于冰雹天气的产生;适宜降雹的云顶亮温在-52℃到-62℃;当VIL值≥60kg/m2时,强回波附近将有冰雹出现;反射率因子图上的弓形回波,钩状回波,弱回波区,旁瓣回波、三体散射,是发布冰雹预警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区域性冰雹 边界层辐合线 冷暖云厚度比 云顶亮温 VIL值 河池市
  • 简介:文章针对2010年石河子出现的4次致灾冰雹天气,从环流特征、热力场和C波段多普勒雷达资料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低(涡)槽型和西北气流型天气系统与地形抬升作用的共同影响,是石河子产生强冰雹天气的主要原因.生成于石河子西北一带的对流单体合并加强后,沿东南方向入侵新疆地区,如果其移动路径为西北—东南向,且发展为强冰雹云,则带来的冰雹天气来势较猛,强度大,灾害较严重.依据RHI回波顶高度H与45dBz回波顶高H45的差距识别冰雹云,当H-H45≤1.5km时,为强冰雹云;当1.5km<H-H45≤2.5km时,为中等雹云;当2.5km<H-H45≤3.5km时,为弱雹云.

  • 标签: 冰雹天气 C波段雷达 回波分析 石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