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采用传统前外侧关节辅助复位内固定(ARIF)治疗的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2月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79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37例,女42例;年龄17~71岁,平均46.0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关节辅助复位内固定(ARIF)组(37例,采用传统前外侧关节下胫骨后外侧平台复位固定治疗,根据关节面是否压缩和骨折片的劈裂移位程度制定骨折复位方案)和对照组(42例,采用传统胫骨近端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是否髂骨植骨、住院时间、随访时间、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最大屈曲和伸直角度、骨折愈合时间、Rassmussen功能和解剖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4个月。ARIF组的手术时间[(48.9±8.2)min]、失血量[(73.1±20.8)mL]、住院时间[(9.3±2.5)d]、骨折愈合时间[(12.5±1.8)周]均少于对照组[(55.2±9.9)min、(100.8±30.3)mL、(11.8±2.8)d、(15.1±2.1)周],ARIF组的HSS评分[(93.5±4.6)分]、最大屈曲角度(107.8°±10.4°)、Rassmussen功能评分[(27.1±1.8)分]均高于对照组[(88.4±7.4)分、100.4°±10.0°、(26.1±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是否取髂骨植骨、随访时间、最大伸直角度、Rassmussen解剖评分、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关节面是否压缩和骨折片的劈裂移位程度制定的关节下骨折复位方案与传统手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创伤更小、关节面的复位更精准,可以为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提供多一种选择。

  • 标签: 胫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关节镜 关节内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在多袋肠外营养液中的稳定性。方法2018年1月至3月于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进行胰岛素体外对照实验研究,分为3组:多袋组、院内配置组、葡萄糖组。多袋组使用工业化多袋肠外营养制剂[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0%)注射液,每袋均含葡萄糖97 g,大豆油长链甘油三酯51 g,氨基酸34 g,液体总量1 440 mL,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袋];院内配置组为自配型肠外营养液(总量1 500 mL,含20%长链脂肪乳剂250 mL,8.6%复方18种氨基酸500 mL,50%葡萄糖溶液250 mL,0.9%氯化钠溶液500 mL等,EVA袋);葡萄糖组为10%葡萄糖注射液1 000 mL,使用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SEB)袋,加入15%氯化钾1.5 g;每组各10袋。分别加入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10、20、30、40、50 IU,混匀后静置30 min,模拟临床应用模式体外匀速输注12 h,分别测定混匀后即刻,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肠外营养液中胰岛素浓度;计算加入胰岛素10、50 IU 3组不同时相点胰岛素浓度变化值与变化幅度。结果标准操作规范下,添加胰岛素剂量10 IU,多袋组混匀后即刻,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肠外营混合液中胰岛素浓度分别为1 375、1 355、1 290、1 215、1 260、1 270、1 310、1 275 μU/mL;添加胰岛素量50 IU,多袋组混匀后即刻,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肠外营养混合液中胰岛素浓度分别为4 710、4 675、4 915、4 525、4 805、4 575、4 805、4 570 μU/mL。加入胰岛素10 IU,多袋组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对应的胰岛素浓度变化值分别为-20、-85、-160、-115、-65、-100 μU/mL;加入胰岛素50 IU,多袋组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对应的胰岛素浓度变化值分别为-35、205、-185、95、-135、95、-140 μU/mL。加入胰岛素10 IU,多袋组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对应的的胰岛素浓度变化幅度分别为1.5%、6.2%、11.6%、8.4%、7.6%、4.7%、7.3%;加入胰岛素50 IU,多袋组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对应的胰岛素浓度变化幅度分别为0.7%、4.4%、3.9%、2.0%、2.9%、2.0%、3.0%。多袋组不同时相点胰岛素浓度较为稳定,不受胰岛素加入剂量和使用时间的影响;院内配置组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与多袋组相似;葡萄糖组胰岛素浓度稳定性尚好,但相对浓度低于前2者水平。结论胰岛素在多袋肠外营养制剂中稳定性较好,不受浓度和时间影响。

  • 标签: 胰岛素 胃肠外营养 体外研究 多腔袋 稳定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诊断、处理及预防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胆囊切除术中11例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胆管损伤分别为胆总管撕裂伤1例,右肝管横断1例、电灼伤1例,肝总管电灼伤2例,胆总管横断伤2例,右副肝管横断伤1例,胆囊管和胆总管连接处撕裂3例,分别采用不同方法修复损伤。结论提高医生对胆管损伤的警觉性,预防和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管 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开窗术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NPHC)的术前评估、术中处理及预防复发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行腹腔开窗术的82例NPH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54例;平均年龄(65±13)岁。单纯囊肿60例,合并胆囊结石7例、胆囊息肉7例、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8例。单发囊肿63例,多发囊肿19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术前根据CT检查对囊肿复发风险进行评估。术中根据囊肿位置及显露情况,先行囊肿穿刺抽吸囊液,然后用高频电钩、超声刀或切割吻合器切除囊壁裸面完成囊肿开窗,应用带蒂大网膜固定填塞囊肿残。结果78例行一期腹腔开窗术,4例行二期腹腔开窗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53±15)min,术中出血量(60±17)ml,术后住院时间(6.5±1.4)d。未发生与开窗术相关的出血、胆漏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患者随访时间6.0~1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4个月,随访率88%(72/82)。术后CT检查发现囊肿复发6例,其中4例术前评估存在复发风险,术前评估准确率97%(70/72)。影像学检查囊肿复发率8%(6/72),其中肝Ⅶ、Ⅷ段复发各2例,肝Ⅳa+Ⅳb、Ⅱ段各1例。结论术前对囊肿复发风险的充分评估是腹腔开窗术成功治疗NPHC的前提,广泛囊壁切除、良好残暴露及妥善术后引流是防止囊肿复发的保障。肝Ⅳa、Ⅶ和Ⅷ段囊肿存在解剖性高复发倾向,应注意预防。

  • 标签: 肝囊肿 腹腔镜 开窗术
  • 简介:11月27日,在河南大学举行的河南省首届普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展演活动中,信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材料选编》(以下简称《选编》)获得一等奖,并代表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做了重点介绍和分享。现场师生反响热烈,纷纷点赞。信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材料选编》从1992年创刊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始终坚持每学期出版6期,每期5万余字,保证学生人手一册。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信阳师范学院 材料 校园文化建设 普通高等学校 河南大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90例患有胆囊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组(行腹腔手术)和开腹组(行开腹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满意度。结果:腹腔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下床活动、肛门排气)评分均优于开腹组,(P<0.05);开腹组满意度为82.22%(37/45)低于腹腔组的97.78%(44/45)(P<0.05)。结论:腹腔治疗胆囊结石相比开腹手术具有更好的护理效果,包括手术指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

  • 标签: 胆囊结石 腹腔镜手术 护理效果 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腹腔治疗方法在国内的发展中使用的临床疗效,从而为我国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未来治疗工作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的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观察组及对照的患儿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异物感等情况。结果经过对患儿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疼痛感、住院时间的数据收集、分析、比较发现,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在切口疼痛状况、尿潴留等方便,两组患儿数据没有明显差异,且P>0.05,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在针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中,采用腹腔治疗后,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都要好于传统治疗方法,所以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治疗方法 国内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原发性肺癌患者分别采用开胸手术与胸腔下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胸手术(TH)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电视胸腔手术(VATS)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TH相比,VATS在原发性肺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开胸手术 电视胸腔镜手术 原发性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孔法完全胸腔手术治疗胸部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胸部良性疾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患者两孔法完全胸腔手术治疗。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16.2±23.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13.2±34.7)mL,患者实施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5±2.3)d。胸腔闭式引流管拔出时间为(4.9±1.6)d。在手术中无大出血和输血,中转开胸1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发生。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背部疼痛有明显减轻。结论在胸部良性疾病患者中,采用两孔法完全胸腔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安全以及有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两孔法 电视胸腔镜手术 胸部良性疾病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位置直肠癌腹腔根治术后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的差异。方法:对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科收治的98例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按照原发肿瘤位置分为低位组和非低位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前切除综合征发生情况等,分析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低位组术后前切除综合征比例明显高于非低位组,在术后1月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3月,6月,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肠癌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在随访1年后明显减少。结论:低位直肠癌术后前切除综合征明显高于非低位直肠癌,但在术后1年逐步缓解。

  • 标签: 直肠癌 低位 前切除综合征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角罕见异常插入点的关节、影像学及组织学特征。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于6 500余例膝关节手术中发现7例半月板撕裂患者的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角与前十字韧带之间有罕见的异常插入(前内板股韧带),男4例、女3例;年龄(37.85±7.70)岁(范围27~50岁)。疾病诊断为内侧半月板撕裂4例、内侧盘状半月板撕裂1例、外侧半月板撕裂1例、前十字韧带撕裂+内侧半月板撕裂1例;行半月板修复缝合手术5例、半月板次全切除手术2例。于术中切取异常插入结构即前内板股韧带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回顾患者术前MRI片,对照关节术中前内板股韧带位置观察前内板股韧带的MRI表现。结果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内板股韧带起自内侧半月板前角,向外上延伸,匍匐于前十字韧带前方,止于股骨外侧髁前十字韧带前方。在5倍光下前内板股韧带实质部表现为束状胶原纤维组织,而前十字韧带残端表现为致密纤维胶原组织,呈束状排列。在术前矢状面MRI T2WI中可清晰识别前内板股韧带,呈低信号,与前十字韧带的信号强度相近。在矢状面图像中7例均可识别,在横断面和冠状面图像中各有2例可识别。3例行双侧膝关节MR检查的患者,双侧膝关节内均见前内板股韧带结构。结论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角与股骨外髁之间存在解剖变异结构——前内板股韧带,发生率约为0.1%,一般为双侧膝关节同时出现;前内板股韧带为变异结构,存在前内板股韧带的病例半月板前角无骨性止点,通过前内板股韧带与前十字韧带连接;前内板股韧带离断后半月板纤维环形结构破坏,半月板丧失力学特性,术中需小心保护。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半月板,胫骨 组织学 关节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