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消化道隆起型病变人工智能实时辅助消化影像诊断设备(简称人工智能设备),并评价其性能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至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镜中心常规行胃镜和肠检查患者的图像,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建立模型,研发人工智能设备。2019年6至12月采用前瞻性、单中心、盲法、平行对照研究设计,比较医师和人工智能设备同时评估同一例患者胃镜和肠下隆起型病变的差异性,评估下病变大小(病变长径<5 mm和≥5 mm)对内人工智能设备检出的影响。主要评价指标为医师和人工智能设备报告隆起型病变的时间差值,次要评价指标为人工智能设备报告隆起型病变的准确度。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71 582张白光图像用于人工智能设备训练,其中隆起型病变图像41 376张,人工智能设备研制成功,已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川械注准20202060049)。人工智能设备判断隆起型病变的准确度为96.4%,灵敏度为95.1%,特异度为92.8%。人工智能设备每个胃镜下隆起型病变的检出时间比医师快1.524 s,但每个肠下隆起型病变的检出时间比医师慢0.070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505、-4.394,P均<0.01),人工智能设备每个胃镜下和肠下隆起型病变的检出时间均非劣效于医师。人工智能设备对胃镜下隆起型病变的检出率为89.9%(249/277),灵敏度为89.9%;对肠下隆起型病变的检出率为87.0%(450/517),灵敏度为86.9%。人工智能设备对于胃镜下病变长径<5 mm和≥5 mm的隆起型病变的检出时间差值、灵敏度和漏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人工智能设备对于肠下病变长径≥5 mm的隆起型病变的灵敏度高于肠下病变长径<5 mm的隆起型病变(96.8%比84.9%),且漏诊率低于肠下病变长径<5 mm的隆起型病变[3.2%(3/94)比15.1%(61/4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15和9.612,P均=0.002)。人工智能设备使用期间,患者与医护人员均无不良事件发生,无设备漏电、工作异常等缺陷。结论该人工智能设备可与医师同时报告隆起型病变,准确度接近90%,有望成为医师避免漏检隆起型病变的实用助手。

  • 标签: 胃肠内窥镜 人工智能 隆起型病变 卷积神经网络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不同深度七氟烷麻醉对来年腹腔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4月间收治的86例老年腹腔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深麻醉组与浅麻醉组,两组患者均为43例,并选择术中吸入七氟烷。其中深麻醉组患者维持BIS值35-45,浅麻醉组患者维持BIS值50-60,评价两种深度的麻醉方法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MMSE值,发现两组患者麻醉前的MMSE值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术后24h、48h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发现深麻醉组患者的MMSE值明显优于浅麻醉组,P<0.05。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S100β蛋白指标情况,组间数据差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腹腔手术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中,深度七氟烷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因此应该成为手术麻醉的首选方法。

  • 标签: 七氟烷麻醉 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 术后认知功能 麻醉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病变采用宫颈细胞学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及阴道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共纳入病例数为246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宫颈细胞学、HPV-DNA检查及阴道病理活检,分析检测准确性。结果宫颈细胞学与HPV-DNA联合检测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阳性符合率,差异显著(P<0.05);CINⅠ级患者HP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CINⅡ级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中,宫颈细胞学联合HPV-DNA检测、阴道检测的应用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宫颈病变 宫颈细胞学 HPV-DNA 阴道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