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水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患者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后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aSAH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临床分级、血清cTnI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水平、心电图、动脉瘤特征、血管内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等信息。在患者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进行转归评价,转归不良定义为>2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血清cTnI水平对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316例患者,其中256例转归良好(81.01%),60例转归不良(18.99%),13例(4.11%)死亡。47例(14.87%)患者血清cTnI水平升高,转归不良组血清cTnI水平升高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45%对7.81%;P<0.001)。与转归良好组比较,转归不良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更低,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更高(P均<0.001)。转归不良组NT-proBNP水平升高及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构成比(P均<0.001)亦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转归不良组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脑脊液置换和脑室外引流的比例以及并发脑梗死、脑积水、癫痫发作和再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P均<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Hunt-Hess分组3~5级[优势比(odds ratio, OR)6.61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2.158~20.278;P=0.001]、Fisher分级3~4级(OR 3.719,95% CI 1.479~9.352;P=0.005)、脑梗死(OR 15.814,95% CI 4.978~50.235;P<0.001)、再出血(OR 13.324,95%CI 2.092~84.881,P=0.006)以及血清cTnI水平升高(OR 3.874,95% CI 1.406~10.672;P=0.009)与转归不良显著独立相关,可独立预测aSAH发病后90 d的不良转归。血清cTnI水平预测转归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95% CI 0.666~0.828;P<0.001),最佳截断值为0.025 μ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0%和87.9%。结论血清cTnI水平升高对aSAH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后转归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PCI治疗的10 458例患者,根据HDL-C水平分为3组:低三分位组(HDL-C≤0.89 mmol/L,3 525例)、中三分位组(HDL-C>0.89~1.11 mmol/L,3 570例)和高三分位组(HDL-C>1.11 mmol/L,3 363例)。采用线性回归分析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SYNTAX积分)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3组间的预后差别。同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HDL-C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总体人群平均HDL-C水平为(1.03±0.28)mmol/L,平均SYNTAX积分为(11.7±8.1)分。HDL-C高三分位组患者年龄更大、男性更少、左心室射血分数更高,LDL-C水平更高,更少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陈旧心肌梗死及吸烟史,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更多,左主干及三支病变比例更少,介入治疗成功率更高(P均<0.05)。HDL-C高三分位组SYNTAX积分更低[低、中、高三分位组分别为(12.2±8.4)、(11.7±8.1)和(11.2±7.8)分,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均显示,HDL-C水平与SYNTAX积分呈负相关(单因素:β=-0.046,P<0.001;多因素:β=-0.058,P=0.001)。10 400(99.4%)例患者完成了2年随访,3组在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血运重建、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以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P均>0.05)。高三分位组BARC 2型以上出血事件发生率更高(趋势检验P=0.01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3组间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血运重建、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高三分位组BARC 2型以上出血风险更高(P=0.01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HDL-C水平不是2年全因死亡等缺血事件及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行PCI治疗的患者,HDL-C水平与SYNTAX积分呈负相关,但HDL-C不是PCI患者缺血及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实施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在降低静脉治疗护理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接受静脉治疗患者共 2000例,进行干预前 1000例和干预后 1000例静脉治疗患者的现况调查。运用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法,收集护理人员执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以下简称《静疗规范》 )基础数据,分析静脉治疗护理中的存在问题,制订并落实干预对策,比较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在执行《静疗规范》操作中对静脉穿刺用具、穿刺部位选择的合格率和静脉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静脉穿刺用具选择合格率 95. 22%,高于干预前的 89. 63%;干预后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合格率 91. 88%,高于干预前的 87. 32%;干预后静脉炎、渗出、外渗、穿刺点发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 :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有利于指导护理人员贯彻执行《静疗规范》,提升护理人员的静脉治疗水平,降低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为患者提供静脉治疗的安全管理环境,顺应静脉治疗护理领域的发展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内脂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炎症标志物和糖脂代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在武汉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符合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的肥胖儿童44例(男23例,女21例),同时选择门诊体检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体质量儿童50例(男23例,女27例)为健康对照组。指派专人进行完整的体格检查,包括人体测量参数(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血压),测定空腹血清visfati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糖、胰岛素和血脂水平,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肥胖组儿童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肥胖组儿童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IR)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2.肥胖儿童血清visfatin、hs-CRP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儿童血清TNF-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肥胖儿童血清visfatin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r=0.218,P<0.05)、腰围(r=0.332,P<0.05)、TG(r=0.283,P<0.01)均呈正相关;与IL-6 (r=0.376,P<0.05)、hs-CRP(r=0.321,P<0.05)均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HOMA-IR均无相关性;与TNF-α亦无相关性(r=0.085,P>0.05)。4.visfatin与人体测量、代谢参数和炎性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性别差异。visfatin在男童和女童中均与腰围、TG和hs-CRP呈正相关,但仅与男童的BMI(r=0.247,P=0.029)和IL-6(r=0.427,P=0.013)呈正相关。结论肥胖儿童存在明显的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visfatin作为一种内脏脂肪因子,具有调节糖脂代谢和促炎的双层作用,可能参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检测肥胖儿童血清visfatin水平可作为反映机体低水平炎症反应新的炎症标志物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患者对应 病原菌 情况和 其耐药性。 方法: 这次数据内容来自于 2018 年 04 月 --2020 年 06 月 本医院 诊断及治疗的 132 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 对应分析指标资料,为全部患者都予以病原菌检测和耐药性检测,统计病原菌培养结果、病原菌具体分布状况、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具体检测状况、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具体检测状况 。 结果: 132 例患者中,病原菌培养结果阳性 59.85% ; 检测存在病原菌菌株 84 株,检测存在革兰氏阳性菌占据百分数 ( 58.33% )对比 检测存在革兰氏阴性菌占据百分数( 26.19% )、检测存在真菌占据百分数( 15.48% ) 提升 ( P<0.05 ) ; 革兰氏阳性菌 对 呋喃妥因的耐药百分率 小于 10% ,对利福平、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非常敏感 ; 革兰氏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亚胺培南的耐药百分率 小于 10% ,对阿米卡星、厄它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非常敏感。 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对应病原菌 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需选用较为敏感、耐药性较低的抗菌药品予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疾病应对方式、服药依从性及其自我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应对方式对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9年3月至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随访门诊就诊的肾移植受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医学应对问卷、免疫抑制剂依从性Basel评估量表(BAASIS)及肾移植受者自我管理调查量表作为调查工具。所有问卷调查均在肾移植受者门诊随访时进行。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肾移植组和慢病常模组面对、回避和屈服因子得分。应用分层回归方程分析肾移植受者应对方式对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肾移植受者面对因子得分[(19.8±2.9)分]最高。肾移植组和慢病常模组回避因子得分分别为(15.1±2.7)和(14.4±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P<0.05)。肾移植受者BAASIS得分平均为(22.2±2.6)分,125例受者中53例(42.4%)受者服药依从性好。36例(28.8%)曾在过去1个月中至少漏服1次免疫抑制剂;19例(15.2%)在过去1个月中曾出现至少1次连续漏服状况;63例(50.4%)曾在过去1个月中提前或推迟2 h服药;9例(7.2%)曾不按医嘱剂量服药。肾移植受者自我管理总得分为(91±8)分,其中68例(54.4%)自我管理水平良好,57例(45.6%)自我管理处于中等水平。受者饮食、治疗、躯体活动和社会心理管理得分分别为(29.5±3.0)、(33.4±3.4)、(15.7±2.1)和(12.4±1.6)分。面对、回避和屈服3个变量分别解释服药依从性总变异的8.6%,治疗管理总变异的13.7%,躯体活动管理总变异的7.0%,社会心理管理总变异的25.0%,整体自我管理总变异的15.0%。服药依从性的预测因子为屈服(β=-0.252,P<0.01),饮食管理的预测因子为面对(β=0.212,P<0.05),治疗管理的预测因子为面对(β=0.348,P<0.01),躯体活动管理的预测因子为面对(β=0.255,P<0.01),社会心理管理的预测因子为面对和屈服(β=0.394和-0.271,P均<0.01),整体自我管理的预测因子为面对(β=0.365,P<0.01)。结论肾移植受者应对方式是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应重视其对待疾病的态度和方式,及时转换其消极的应对策略,以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护理模式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预后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9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7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n=84)和对照组(n=91)。试验组患者接受持续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模式干预,共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K)、系统性红斑狼疮知识问卷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再入院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试验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知识问卷-患者知识评分、系统性红斑狼疮知识问卷-患者对家属知识感知评分高于对照组,SLEDAI-2K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F-36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持续护理模式可更有效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改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特发性膜性肾病实施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方法: 将我院自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74 例特发性膜性肾病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 n=37 )与参照组( n=37 ),参照组患者实施环磷酰胺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他克莫司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对比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 试验组患者甘油三酯及血清白蛋白高于参照组,胆固醇、血肌酐及尿蛋白均低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 为 97.30% 明显优于参照组 的 72.97% ,统计学存在数据研究意义( P<0.05 )。 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预后恢复,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99Tcm-二乙撑三胺五乙酸(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Gates法)检测心脏移植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阜外医院拟行心脏移植手术的终末期心力衰竭的34例患者[男30例、女4例,年龄(45±14)岁)]为心脏移植组,另选择41例心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50±17)岁],均行Gates法和双血浆法(DPSM)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分别为gGFR和dGFR。以DPSM为标准,验证Gates法的准确性。17例心脏移植组患者术后重复行Gates法及DPSM,依据Gates法测得的分肾比值估算DPSM测定的左右分肾GFR(dGFRL与dGFRR)。采用Pearson相关和配对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心脏移植组的gGFR高于dGFR[(66.49±15.66)与(49.16±13.24) ml·min-1·1.73 m-2;t=6.728,P<0.01],两者呈中等相关(r=0.467,P<0.01);对照组gGFR与dGFR无明显差异 [(65.35±26.28)与(62.22±21.37) ml·min-1·1.73 m-2;t=1.268,P=0.212],两者呈强相关(r=0.799,P<0.01);2组相关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P<0.05)。患者心脏移植术后肌酐水平呈下降趋势,而DPSM对应的dGFR、dGFRL、dGFRR均呈上升趋势,提示术后较术前肾功能改善。结论99Tcm-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心脏移植患者GFR的准确性欠佳;DPSM结合Gates法的GFR联合测定方案可提供总体GFR并准确估算分肾GFR,或可作为可靠的心脏移植手术肾功能动态监测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AITL合并PRCA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以贫血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经骨髓相关检查及淋巴结病理确诊为AITL合并PRCA,给予激素、丙种球蛋白及环孢素治疗后有效。结论AITL合并PRCA较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检查,对于年龄大或体能状态一般的患者,激素、丙种球蛋白联合环孢素为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