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共体模式下社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为实现医共体社区内各站点PICC维护门诊的全覆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2月选取杭州市参与医共体模式的10家社区中置入PICC的79例患者和参与PICC维护的67名社区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调查问卷和护士调查问卷分别对患者和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医共体模式下社区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并对社区护士行PICC维护理论知识与操作进行考核。根据社区8个月内PICC推广情况,将PICC维护患者≥40例的3家社区设为推广优势社区,其余7家社区设为推广劣势社区,对比分析优劣势社区间推广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调查的单因素分析中,付费方式、行动能力、交通方式、交通费用、接受随访、对社区就诊流程和维护技术满意度是医共体模式下社区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P<0.05)。护士调查的单因素分析中,宣传途径、绩效分配、排班方式、家庭医生团队和上门维护是医共体模式下社区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P<0.05)。优劣势社区护士PICC并发症知识与操作技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行为能力、有无接受随访是社区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基于医共体模式在社区开展PICC维护同质化培训与管理,利用家庭医生团队对置管患者落实常态化随访,简化社区PICC维护流程,加强多种途径宣传,持续提升社区护士PICC并发症处理能力,调整绩效分配方案等举措提升护士能动性,加强综合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联动机制,对社区提供会诊支持,同时解决社区PICC维护规定病种报销途径等,可促进社区PICC推广维护。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特殊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以2021年1月~2022年8月我院诊治的9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骨科特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5d的D-二聚体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血流速度。结果 观察组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d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d观察组血流速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科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采用骨科特殊护理可有助于降低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能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及血流速度,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因考虑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行PTCS下扩张成形、肝内胆管取石治疗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40~76岁。该手术分为两期,一期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内胆管穿刺,置入鞘管固定,二期待窦道形成后经皮胆道镜行吻合口狭窄钬激光+球囊扩张术。治疗后通过肝胆相关生化指标等评估治疗效果。结果9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3.3±31.0)min(范围:15~120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4±2.3)d(范围:2~9 d)。经治疗后,9例患者术前腹痛、黄疸、发热寒战等症状消失;术前碱性磷酸酶为122~1 334 U/L,术后为85~702 U/L;术前γ-谷氨酰转肽酶为44~1 219 U/L,术后为46~529 U/L。结论PTCS手术治疗过程安全,可有效扩张胆肠吻合口狭窄,是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可选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肝性脑病患者治疗时,探究优质护理的具体内容、实施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就医后,在临床上被明确诊断为:肝性脑病,抽取时间方面,跨越了2022年7月至2023年9月,而后划分组别,指导原则为:电脑随机法,组别类型为:对照组、实验组,以上肝性脑病患者统计后,共70例;在治疗阶段,将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提供,优质护理为实验组提供,每组调查后,纳入研究的样本有35例,比较疗效。结果:实验组中,肝性脑病患者关于护理总有效率为94.29%(33/35),和对照组测定数据(77.14%,27/35)比较,实验组展现出了更高水平,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2.86%,1/35)VS对照组(20.00%,7/35),表现低,P<0.05。结论:临床治疗阶段,优质护理的应用在提高患者总有效率方面更具优势,此外,对于肝性脑病患者来说,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安全系数高,值得推行、使用。
简介:摘要寡转移是肿瘤从局部区域病变进展到远处广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一种中间状态,通过局部治疗有获得长期生存的可能。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单次剂量高、分割次数少,是一种高精准的局部消融治疗手段。结直肠癌有近一半患者会发生转移,主要转移部位为肝和肺。本文主要阐述SBRT治疗结直肠癌肝、肺寡转移灶的安全性、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也总结了SBRT具体实施的要点。SBRT在严格的呼吸运动管理和放疗质控下是治疗结直肠癌寡转移的有效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缓解儿童腹腔镜术后疼痛的护理模式,并评估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2月-2022年8月接收的80例儿童腹腔镜手术患儿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考组,每组40例。参考组采取普通护理,试验组在参考组基础上采取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术后1h和术后3h的FLACC评分,以评估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术后1h,两组患儿的FLACC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h,两组患儿的FLACC评分均降低,组内差异明显(P<0.05),其中试验组远低于参考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腹腔镜手术患儿采用疼痛护理能够良好缓解术后疼痛,进而提高舒适度,该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令人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 033例住院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全部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第80百分位数为界值,将患者分为术后住院时间正常组(1 532例)和延长组(50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组中,有41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腹腔感染69例(13.77%),胸腔积液60例(11.98%),吻合口漏43例(8.58%),切口愈合不良34例(6.79%),出血25例(4.9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1.348,P=0.013)、手术方式(OR=2.712,P<0.001)、切除范围(OR=2.035,P<0.001)、切口愈合等级(OR=4.867,P<0.001)和围术期输血(OR=1.711,P<0.001)是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最常见并发症是腹腔感染。年龄、手术方式、切除范围、切口愈合等级和围术期输血是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接受天麻钩藤汤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5例,行天麻钩藤汤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和对照组(35例,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检测值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行天麻钩藤汤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方式,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检测值,可达较好的用药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单纯胸壁复发(ICWR)患者的最佳治疗模式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18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20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ICWR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中位随访92.8个月,获取患者的生存资料。结果201例ICWR患者中,103例发生再次局部区域复发(sLRR),5年sLRR率为49.1%;134例发生远处转移(DM),5年DM率为64.4%;103例死亡,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7.4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3.2%,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62.5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52.1%。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间隔时间(HR=2.17,95% CI: 1.26~3.73)和局部治疗方式(HR=1.59, 95% CI: 1.05~2.40)是sLRR的独立影响因素,初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R=1.60,95% CI: 1.03~2.48)是DM的独立影响因素,复发间隔时间(HR=1.99,95% CI: 1.30~3.04)、局部治疗方式(HR=1.99,95% CI: 1.43~2.76)及复发后治疗模式(HR=1.70,95% CI: 1.18~2.46)是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初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R=1.69,95% CI: 1.02~2.81)、复发间隔时间(HR=1.85, 95% CI: 1.15~2.98)及复发后治疗模式(HR=2.48,95% CI: 1.56~3.96)是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现代治疗背景下,乳腺癌根治术后ICWR患者有较高的5年总生存率,但sLRR和DM风险依然较高。包含放疗、手术在内的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可以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ICWR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单纯胸壁复发(ICWR)患者的最佳治疗模式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18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20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ICWR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中位随访92.8个月,获取患者的生存资料。结果201例ICWR患者中,103例发生再次局部区域复发(sLRR),5年sLRR率为49.1%;134例发生远处转移(DM),5年DM率为64.4%;103例死亡,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7.4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3.2%,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62.5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52.1%。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间隔时间(HR=2.17,95% CI: 1.26~3.73)和局部治疗方式(HR=1.59, 95% CI: 1.05~2.40)是sLRR的独立影响因素,初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R=1.60,95% CI: 1.03~2.48)是DM的独立影响因素,复发间隔时间(HR=1.99,95% CI: 1.30~3.04)、局部治疗方式(HR=1.99,95% CI: 1.43~2.76)及复发后治疗模式(HR=1.70,95% CI: 1.18~2.46)是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初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R=1.69,95% CI: 1.02~2.81)、复发间隔时间(HR=1.85, 95% CI: 1.15~2.98)及复发后治疗模式(HR=2.48,95% CI: 1.56~3.96)是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现代治疗背景下,乳腺癌根治术后ICWR患者有较高的5年总生存率,但sLRR和DM风险依然较高。包含放疗、手术在内的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可以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ICWR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肾母细胞瘤(WT)术后放疗的不良反应和疗效。方法选取2005-2018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116例术后放疗的WT患儿(≤14岁),分析放疗不良反应和疗效。按照北美儿童肿瘤协作组(COG)标准指导放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116例患儿中,大多数为非间变(94.8%)和局部Ⅲ期(87.1%),3年总生存(OS)、flank野内控制(LC)、腹盆腔内控制(AC)和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率分别为83.9%、78.2%、75.2%和82.8%。放疗中64例患儿(55.2%)出现1-2级胃肠道反应和1-4级骨髓抑制。仅5例(4.3%)患儿出现2级晚期不良反应。96例首程行瘤床放疗的患儿中,放疗与手术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2(0.5~7.1)个月;3年OS、LC、AC和DMFS率分别为88.1%、96.7%、92.7%和86.9%。肿瘤破裂却未行全腹全盆腔照射(WAI)的患儿腹盆腔内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风险有升高的趋势。复发来诊的20例患者首程均未行放疗,瘤床复发后放疗的患儿预后明显差于首程放疗,3年OS率分别为68.2%和88%(P=0.012),3年DMFS率分别为64.3%和86.9%(P=0.032)。结论按COG标准对肾母细胞瘤瘤床放疗耐受性和疗效均较好。瘤床复发后挽救疗效不佳。肿瘤破裂却未行WAI有增加腹盆腔内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风险的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取石术前使用吲哚美辛栓剂预防术后胰腺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我院56例胆总管结石行ERCP患者,根据术前是否使用吲哚美辛(100mg术前30min直肠给药),将病人分为吲哚美辛组以及对照组,观察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结果吲哚美辛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7.2%)低于对照组(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吲哚美辛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6.8%)低于对照组(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术前直肠应用吲哚美辛可以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我院骨科收治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及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后分析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疼痛(VAS)分数、焦虑分数、抑郁分数同对照组比,均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同对照组比,更高(P<0.05)。结论 针对脊柱骨折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6-2022.6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30例)以及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疼痛评分、住院时间、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术后3天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7天、术后1个月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较短(P<0.05)。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实行协同护理,能减轻患者疼痛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6-2022.6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30例)以及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疼痛评分、住院时间、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术后3天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7天、术后1个月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较短(P<0.05)。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实行协同护理,能减轻患者疼痛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全乳房切除术后单纯区域复发(RR)患者的预后,探讨放疗的价值和靶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8年间144例全乳房切除术后无辅助放疗、首次孤立性RR的乳腺癌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再次局部区域复发(sLRR)、远处转移(DM)、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结果RR后中位随访82.5个月,全组患者5年sLRR、DM、PFS和OS分别为42.1%、71.9%、22.9%和62.6%。局部治疗+全身治疗是sLRR (P<0.001)和PFS (P=0.013)的独立影响因素。局部治疗时手术+放疗组的sLRR率最低(P<0.001)。手术+放疗组的5年原RR部位再次复发率最低(P<0.001)。做和不做胸壁放疗患者的5年胸壁复发率分别为12.1%和14.8%(P=0.873)。非锁骨上复发者,做和不做锁骨上放疗的5年锁骨上复发率分别为9.9%和23.8%(P=0.206)。非腋窝或内乳复发者,无论放疗与否,腋窝或内乳的5年复发率均<10%。结论单纯RR患者有较高的5年OS,推荐对复发部位行手术+放疗的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不建议常规对所有患者行胸壁、腋窝或内乳的预防放疗。锁骨上预防性放疗的价值需要进一步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早期心脏损伤的发生情况,探讨大分割放疗与心脏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前瞻性入组103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淋巴引流区放疗患者,根据患者呼吸控制能力,选择采用深吸气屏气(DIBH,54例)或自由呼吸(FB,49例)下放疗。分别在放疗前后定期进行心脏随访和相应心脏检查(B型脑钠肽前体、心电图、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观察亚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分析心脏剂量参数、心血管相关肿瘤药物治疗因素和个体因素(Framingham评分)对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8岁,心脏平均剂量(Dmean)、冠脉左前降支(LAD)Dmean、左心室Dmean和右心室Dmean分别为4.0、16.9、6.3和4.4 Gy。中位随访13.4个月,全组患者未出现有临床症状的心脏事件。放疗后1、6和12个月的亚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5%、31.6%和41.3%。DIBH组与FB组比较,全心脏、LAD、左心室和右心室的Dmean、最大剂量(Dmax)和V5~V40均明显降低(均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脏Dmean>4 Gy、LAD V40>20%、左心室Dmean>6 Gy、右心室Dmean>7 Gy和蒽环或紫杉类药物累积剂量>300 mg/m2的亚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升高(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室Dmean和右心室Dmean是亚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接受大分割放疗的患者可早期检测到亚临床心脏损伤,亚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与心脏剂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