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南地区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缺乏症(PTPSD)基因变异规律及特点,PTPSD早期诊断、治疗及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998120181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就诊1 906高苯丙氨酸血症(HPA)患儿,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其血苯丙氨酸(Phe)水平,对血Phe>120 μmol/L者进行尿蝶呤谱分析和红细胞二氢蝶呤还原酶(DHPR)活性测定,对临床初步诊断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BH4D)79患儿行HPA相关基因(PAH、GCH1、GFRP、PCBD1、PTPS、QDPR)高通量测序分析,对筛选出致病性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1 906HPA患儿中,79临床诊断BH4D,且均为PTPSD,HPA中PTPSD发生率4.14%;79患儿158个等位基因中156个检测出变异,检出率98.73%;共检测到30种变异,第5外显子变异检出率最高(92/156个,58.97%);变异频率较高依次c.259C>T (61/156个,39.10%)、c.286G>A (17/156个,10.90%)、c.155A>G (13/156个,8.33%)和c.272A>G(10/156个,6.41%);共检出6种新错义变异,分别为c.-77G>T、c.158A>G、c.207G>A、c.262C>T、c.316A>G、c.332C>G。79患儿检测出38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变异基因型3种,复合杂合变异基因型33种。结论c.259C>T可能为河南省PTPSD患儿热点突变类型,发现6种新发变异,丰富了其基因突变谱。

  • 标签: 高苯丙氨酸血症 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 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基因 变异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表现为全面性发育迟缓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患儿家系遗传学病因。方法对1全面发育迟缓患儿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分析,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高苯丙氨酸血症相关基因panel)对患儿进行基因变异检测,对可疑序列变异进行患儿及其家系成员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学信息学分析。结果患儿血串联质谱检查结果:血苯丙氨酸浓度642.7 μmol/L,血Phe/Tyr5.42,提示高苯丙氨酸血症;尿喋呤分析结果:新喋呤0.09 mmol/molCr,生物喋呤0.04 mmol/molCr,B% 30.77%,提示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该家系中先证者父母近亲结婚。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GCH1基因c.353A>T纯合变异,家系中先证者外曾祖母、曾祖母、外祖父、祖父、母亲、舅舅、父亲、哥哥均为GCH1基因c.353A>T携带者,表型正常,无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相关临床症状。结论GCH1基因c.353A>T纯合变异可能是先证者遗传学病因,与先证者父母近亲婚配有关。

  • 标签: 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 GCH1基因 近亲婚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新生儿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LCADD)患病率、基因变异特点及预后。方法采用串联质谱分析技术对20131至201912河南省867 103新生儿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对确诊VLCADD患儿及家系进行二代测序技术靶向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分析其临床、生化改变及基因变异特点,进行饮食指导,随访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共确诊VLCADD新生儿6,河南省新生儿VLCADD患病率1/144 517。发现ACADVL基因变异11种,包括5种新发变异c.692-2_692-1delAG、c.753-23_753-22del、c.960delG、c.1361A>G、c.1955C>T。对确诊新生儿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饮食,随访8~56个,除2患儿死亡外,其余患儿预后良好。结论河南省新生儿VLCADD患病率1/144 517。本研究结果丰富了ACADVL基因突变谱,VLCADD筛查和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 新生儿筛查 ACADVL基因 变异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护士针刺伤预防中应用护理教育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20184至20201我院工作58护士开展研究,双盲法分为乙组同甲组,各29甲组护士中开展护理教育,而乙组护士不进行护理教育,对比两组职业安全知识掌握程度、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甲组护士职业安全知识掌握评分大于乙组护士((P<0.05);甲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小于乙组护士(P<0.05)。结论:护士针刺伤预防中,应用护理教育可提高护士对于职业安全知识掌握程度,并有效降低针刺伤发生风险。

  • 标签: 护士 针刺伤 预防 护理教育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社区护理慢性病管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社区护理对慢性病管理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了社区护理工作发展。

  • 标签: 社区护理 慢性病管理 重要作用
  • 简介:【摘 要】目的: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中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 2018 4至 2019 6来我计划免疫门诊进行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 800婴幼儿患者开展研究,观察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结果: 800有幼儿中,有 102是加强免疫, 698是基础免疫。有 50皮肤表面出现红肿热痛,大都是小于 3cm2; 10皮疹; 20注射部位硬结。考虑不良反应发生同接种人员操作水平、受种者个体差异等有关。结论: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中,时常有不良反应发生,所以要做好护理工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只要接种人员掌握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原则以及处理原则,进行接种前详细了解婴幼儿身体情况,进行接种时严格按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做好家长宣教工作,就可减少甚至是避免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百白破疫苗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观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儿童疫苗正确接种影响实验。方法:取 90儿童疫苗接种儿童家长,根据随机方式划分 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预防接种,试验组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45,对比 2组接种情况等。结果:对照组接种率 80%,副反应 20%,试验组接种率 95.5%,副反应 2.2%,对比差异显著( P< 0.05)。对照组接种时间( 7.83±2.72),较高于试验组( 3.32±1.03)( P< 0.05)。对照组家长知晓率低于试验组( P< 0.05)。结论:儿童疫苗接种中,全面落实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可以提升儿童家长知识知晓率,同时保证儿童疫苗正确接种,值得推广。

  • 标签: 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儿童疫苗 正确接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疾病风险评估模型并验证其用于辅助新生儿串联筛查结果判断。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02至20195来自全国31家医院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串联质谱法)5 907 547数据和34家医院临床确诊3 028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疾病预测模型;以20181至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360 814新生儿筛查数据进行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疾病预测模型单盲试验验证,通过比较临床确诊病例检出率、串联初筛阳性率和阳性预测值人工判读和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预测模型中结果,验证人工智能疾病风险预测模型有效性。结果经数据筛选,共有3 665 697新生儿串联初筛数据符合数据库建模标准,选取所有临床确诊患儿数据3 019共构建了16种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可涵盖32种遗传代谢病;单盲试验验证入组360 814新生儿中,临床确诊病例共45,人工判读和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结果一致,所有临床确诊病例均为阳性或高风险。串联初筛阳性人工判读2 684,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判读串联初筛高风险1 694,串联初筛阳性率分别为0.74%(2 684/360 814)、0.46%(1 694/360 814);与人工判读相比,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判读阳性人数总体减少了36.89%(990/2 684);人工判读和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疾病风险预测模型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68%(45/2 684)、2.66%(45/1 694)。结论所建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具有准确、快速、假阳性率低优点,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婴儿,新生 人工智能 遗传代谢病 疾病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