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与全麻对髋关节置换术病患临床麻醉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内我院矫形骨科收治的髋关节置换病患74例为研究病例,依照计算机表法将髋关节置换病患74例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病患各37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研究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病患临床麻醉总有效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研究得出,研究组临床麻醉总有效率为(94.59%),其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75.68%),术后研究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10.81%)显著低于对照组病患(32.43%),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手术与保守治疗急性胃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6例急性胃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急诊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取保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大便OB阴性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OB阴性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胃出血患者的治疗中,急诊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急诊手术治疗,且急诊手术治疗可以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汉族儿童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学习曲线,为具备一定泌尿系结石腔内手术经验的临床外科医师开展儿童泌尿系结石腔内手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前瞻性构建的汉族儿童泌尿系结石数据库中选取348例汉族患儿纳入此项研究。其中,男250例,女98例;中位年龄为3岁;中位体重指数为17.1 kg/m2。根据患儿结石位置、大小、身体基础条件等选择行经皮肾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CNL)术、输尿管镜碎石术(ureterscopic lithotripsy,URL)或PCNL和URL联合手术。并根据手术次序,将行PCNL和URL的患儿各分为三个亚组。统计分析患儿的基线资料、术中数据、结石清空率(stone free rate, SFR)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complication rate, CR)情况,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在R3.5.1中进行非参数LOWESS回归建模,并绘制学习曲线来体现术者手术经验对腔内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348例患儿共行腔内手术375次,手术侧别共416侧,中位手术时间为30 min,中位术中灌注量为500 ml,中位结石负荷为1.77 cm2。结石的整体清空率为88.0%(330/375),并发症发生率为25.0%(87/348)。其中发热62,血尿56例,石街2例。URL第1、2、3组中位结石负荷分别为0.5、0.8和1.8 cm2,中位结石质量分别为375、824和1 321 cm2×Hu,SFR分别为83.6%(92/110)、85.5%(94/110)和86.4%(95/110),均呈逐渐递增趋势,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位术中灌注量分别为500、400和200 ml,术后发热发生率分别为18.2%(20/110)、10.0%(11/110)、8.2%(9/110),均呈逐渐递减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血尿发生率分别为2.7%(3/110)、9.1%(10/110)、11.8%(13/110),呈逐渐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L第1、2、3组结石质量分别为3 163、5 141和5 399 cm2×Hu,中位术中灌注量分别为1 000、1 300和1 500 ml,SFR分别为41.4%(12/29)、65.5%(19/29)和78.6%(22/28),均呈逐渐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血尿发生率分别为27.6%(8/29)、31.0%(9/29)、46.4%(13/28),呈逐渐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发热发生率分别为34.5%(10/29)、27.6%(8/29)和14.3%(4/28),呈逐渐递减趋势,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学习曲线可见,随着腔内手术例数的积累,手术时长明显缩短,结石清空率逐渐增加,但手术时间及清石率也呈现进入学习曲线的平台。随着术者对结石质量较大患儿的纳入及患儿BMI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的学习曲线的平台期之后出现升高。结论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可显著提高结石清空率,缩短手术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伴心肌缺血在全麻下行急诊腹部手术时应用佩尔地平、艾司洛尔及硝基甘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4例患者于诱导插管前及术毕拔管前,静注艾司洛尔、佩尔地平,分别观察静注后至30min和20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术中观察静滴硝基甘油至60min及停药后至30min,SBP,DBP,HR的变化。结果诱导插管前静注药物后2min,SBP,DBP,HR即显著下降,SBP于25min回升至原水平,HR于30min回升至原水平。术毕拔管前静注药物后,SBP,DBP,HR显著下降,且维持至20min。术中静滴硝基甘油时,SBP,DBP显著下降,且维持至停药后30min,而HR无显著改变。结论应用佩尔地平、艾司洛尔及硝基甘油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及心率增快,维持全麻诱导、拔管时血压、心率的平稳,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能减少各自用药量及其毒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创伤病患在接受手术治疗以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相关的临床治疗效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6年8月之间在我院骨科接受过创伤手术治疗,并在手术后产生下肢静脉血栓的48例病患采取临床治疗分析,并利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这48例病患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对对照组的病患采取常规性治疗方式,而对实验组的病患采取常规性治疗方式的同时,还要进行介入治疗,并对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通过介入治疗,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实验组血栓消失的平均时间比对照组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法对于骨科创伤病患手术之后出现的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治疗的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40例。采用开腹手术的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要优,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具有较高的术后康复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统计本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104例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手术30 d内发生的并发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27 min,平均出血量478 mL,接受输血者16例(15.4%),平均输血量415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7.9 d。尿流改道方式上,Bricker回肠膀胱术68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36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47.1%(49例),包括肠梗阻、尿路感染、肺炎、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结论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常见并发症为肠梗阻,尿路感染等,术前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术中严格操作,术后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胸腔镜食道癌患者手术前用舒芬太尼在全屏静脉麻醉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进行胸腔镜食道癌手术的患者40例,根据麻醉用药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20例对照组使用芬太尼代替舒芬太尼(其他药物与研究组一致)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并由气管插管医生对插管条件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诱导后1分钟,两组患者的MAP和HR均较麻醉诱导前有所下降,但对照组患者MAP和HR与研究组患者存在差异,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2分钟,两组患者MAP和HR较麻醉诱导后1分钟有所上升,但是对照组患的MAP高于研究组(P<0.05),但HR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与定向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胸腔镜食道癌手术,使用舒芬太尼进行全屏静脉麻醉患者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有助于气管插管,适合胸腔镜食道癌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骨搬移技术用于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骨搬移技术,按牵拉组织再生原理,将感染病灶彻底切除后,以干骺端截骨搬移术方法促进骨愈合。对照组采取同侧带蒂腓骨转移治疗。比较两组骨缺损长度。术后随访12~24个月,统计两组骨性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病灶清除后骨缺损长度、骨性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骨性愈合后,观察组Paley骨折愈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arid-Jackson评分、HH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骨搬移技术手术操作简便,用于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治疗周期短,骨愈合率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镇静在复杂型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复杂型小儿尿道下裂患儿84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组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进行麻醉,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氯胺酮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氯胺酮用量较少,心率和血压较为稳定,患者清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时间相对较长的复杂型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进行麻醉,具有安全高效等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老年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比较,为临床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因低能量损伤导致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纳入69例。按照骨折类型分为股骨颈骨折组和股骨转子间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解剖部位以及术前合并症等基本信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结果股骨颈骨折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8±8)岁(男性10例,女性3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5±10)岁(男性12例,女性12例)。两组患者术前隐性失血量[股骨颈骨折组:(238.33±97.82)ml ;股骨转子间骨折组:(344.80±130.01)ml,P<0.05]、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股骨颈骨折组:(314.46±130.30)ml;股骨转子间骨折组:(459.73±173.34)ml,P<0.05]、显性失血量[股骨颈骨折组:(77.78±27.29)ml;股骨转子间骨折组:(160.42±51.03)ml,P<0.05]和总失血量[股骨颈骨折组:(392.24±133.62)ml;股骨转子间骨折组:(620.15±171.11)ml,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股骨转子间骨折组均高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组。股骨转子间骨折组(半髋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术)较股骨颈骨折组(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均有较多的显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均P<0.05)。但两组内不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较股骨颈骨折患者有更多的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在临床诊治中,尤其需要更加重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膦酸盐和甲状旁腺激素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手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将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OVCF手术作为观察对象,共80例符合入选标准,数字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分别行双膦酸盐单药治疗、双膦酸盐和甲状旁腺激素联合治疗,比较其效果。结果:治疗后VAS、ODI、BMD在观察组的数据与在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分析,在观察组的发生率和在对照组的发生率相比差异不大,P>0.05。结论:双膦酸盐和甲状旁腺激素治疗OVCF手术患者可以改善疼痛、关节功能及骨密度等,不良反应少,值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