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后留观时间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选取我国6个省份(山东省、广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12个县(区)34个预防接种门诊,采用分阶段抽样方法招募预防接种0~3岁儿童家长,开展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后留观时间的相关因素。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招募0~3岁儿童家长3 292名,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为3 178名。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后正确留观时间≥30 min的比例为87.85%(2 792/3 1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后留观时间的主要因素分别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正确告知家长留观时间≥30 min(OR=31.622,95%CI:19.847~50.384)、家长职业为医护人员(OR=2.779,95%CI:1.505~5.133)、参加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活动(OR=1.986,95%CI:1.438~2.743)、家长年龄≥35岁(OR=1.900,95%CI:1.215~2.971)、胎次为第1胎(OR=1.663,95%CI:1.282~2.156)、家庭人均年收入为8 000~元(OR=1.646,95%CI:1.168~2.319)、儿童年龄为0~12月龄(OR=1.646,95%CI:1.203~2.252)和13~24月龄(OR=1.506,95%CI:1.064~2.133)、信任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预防接种建议(OR=1.481,95%CI:1.067~2.055)。结论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后正确留观时间≥30 min的比例较高。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正确告知家长留观时间的影响最大。

  • 标签: 疫苗接种 留观时间 相关因素 儿童家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总体满意率,以及接受预防接种服务额外消耗时间对其满意率的影响。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对0~3岁儿童家长基本情况、接受预防接种服务额外消耗时间以及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总体满意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共3 178名儿童家长纳入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立方样条模型分析儿童家长接受预防接种服务额外消耗时间对总体满意率的影响。结果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总体满意率为92.32%。儿童家长从家到预防接种门诊时间M(P25,P75)为10.00(10.00,20.00)min,办理预约登记等候时间M(P25,P75)为10.00(5.00,15.00)min,等待进行注射疫苗时间M(P25,P75)为5.00(3.00,10.00)min,额外消耗总时间M(P25,P75)为30.00(20.00,45.00)min。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因素后,有利于提高儿童家长总体满意率的额外消耗时间因素依次为办理预约登记等候时间(4~ min组与8~min组相比,OR=1.863,95%CI:1.307~2.657)、等待进行注射疫苗时间(<4、4~min组与8~min组相比,OR=1.529,95%CI:1.102~2.120;OR=1.534,95%CI:1.104~2.130)、额外消耗总时间(15~ min组与30~min组相比:OR=1.470,95%CI:1.094~1.976)。限制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显示,儿童家长办理预约登记等候时间(非线性检验χ2=13.18,P=0.001)、等待进行注射疫苗时间(非线性检验χ2=13.50,P=0.001)以及额外消耗总时间(非线性检验χ2=9.38,P=0.009)与总体满意情况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的倒“V”形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儿童家长办理预约登记等待时间、等待进行注射疫苗的时间和接受预防接种服务额外消耗总时间影响总体满意率。其中,办理预约登记等待时间的影响最大,且该环节等待时间较长,建议预防接种门诊利用信息化技术(如建立微信公众号、APP等)开展分时段预约,并控制单位时间服务人数,对预防接种人群进行有效分流。

  • 标签: 预防接种 额外消耗时间 总体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20年12月--2022年7月我院骨科手术治疗患者82例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组处理,分组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患者,分别实施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结果:比较两组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术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临床对于预后效果保障效果显著。

  • 标签: 骨科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预防使用帕洛诺司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效果的遗传相关因素。方法75例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诱导前抽取外周全血,对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进行评分,54例患者术后完全未发生恶心呕吐即为CR组,21例患者出现恶心或呕吐即为NV组。外周全血DNA进行Sanger测序,对SLC6A4 rs1042173,ABCB1 rs1045642和CYP3A5 rs776746 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进行分型,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3个等位基因携带频率,评估遗传位点多态对使用帕洛诺司琼预防PONV效果的影响。结果突变型rs1042173 C→A基因型显著富集于CR组,携带等位基因A的术后患者对帕罗诺司琼的完全有效有效率高于野生型,为野生型的11.36倍[比值比(OR)=11.36,P<0.01];突变型rs1045642 G→A基因型显著富集于NV组,野生型G/G的患者对帕罗诺司琼的完全有效有效率高于携带等位基因A的患者,为后者的20.16倍(OR=20.16,P<0.01);突变型rs776746 C→T基因型显著富集于NV组,野生型C/C的患者对帕罗诺司琼的完全有效有效率高于携带等位基因T的患者,为后者的7.91倍(OR=7.91,P<0.01)。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预防使用帕洛诺司琼的效果受SLC6A4 rs1042173、ABCB1 rs1045642和CYP3A5 rs776746多态的影响。

  • 标签: 帕洛诺司琼 基因 携带 术后恶心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阿特金斯饮食(MAD)治疗全面发育迟缓(GDD)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前瞻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7月至10月就诊于河南省八家医院儿童康复科的GDD患儿,将15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GDD患儿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常规治疗组(66例)和MAD治疗组(88例)。MAD治疗组62例和常规治疗组59例患儿完成了15个月的研究。常规治疗组予以综合康复训练,MAD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MAD治疗,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数据的差异。结果3个月后,2组在中国幼儿情绪及社会发展量表(CITSEA)/Achenbach患儿行为量表(CBCL)问题和能力领域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D治疗组有明显改善。6个月后,MAD治疗组在Gesell发育量表的语言和社交行为较常规治疗组得分均有显著提高(均P<0.05)。9个月后,MAD治疗组患儿在Gesell发育量表适应能区和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量表)的得分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5个月后,MAD治疗组患儿精细运动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早期,MAD治疗组28例患儿有轻微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MAD治疗可以改善GDD患儿神经发育、情绪和社会适应性行为,无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全面性发育迟缓 改良阿特金斯饮食 生酮饮食 安全性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小儿过敏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过敏紫癜小儿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两组均治疗两周。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0%,观察组为92.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过敏紫癜临床效果理想,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过敏性紫癜 辨证分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中心15年60岁及以上老年肾活检患者常见病理类型和疾病谱变迁。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经皮肾活检穿刺的418例老年患者(年龄≥60岁)的肾脏病理资料,与同期年龄<60岁的肾活检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比较。根据肾活检时间分为2005~2009年、2010~2014年、2015~2019年三个时间段。结果(1)1 572例资料完整的肾活检患者中,老年组患者为418例(26.6%),年龄67.8±5.7(60~85)岁;非老年组1 154例(73.4%),年龄39.6±12.5(9~59)岁。三个时间段肾活检患者中老年组比例呈升高趋势(19.0%,23.2%,34.4%,χ2=35.8,P<0.01);(2)老年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75例,占65.8%,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膜肾病(57.1%),其次是IgA肾病(17.8%)和微小病变肾病(11.6%);非老年组最常见病理类型是IgA肾病(47.7%),其次是膜肾病(28.2%)和微小病变肾病(10.7%);(3)老年组中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比例最高的是糖尿病肾病(26.7%),其次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21.7%)和缺血性肾病(15.8%);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ANCA相关血管炎(21.7%比4.5%,χ2=25.781,P<0.001)、肾淀粉样变性(6.7%比2.1%,χ2=4.942,P=0.026)比例增高;(4)老年组肾小管间质疾病中急性肾小管坏死占9.1%,急性/亚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占27.3%,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炎疾病占54.5%,IgG4相关间质肾炎占9.1%,其疾病构成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随着时间变迁,三个时间段老年组肾活检例数增长明显的原发性肾小疾病病理类型有膜肾病(32例、50例和75例)、微小病变肾病(5例、9例和18例)、IgA肾病(9例、10例和30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有糖尿病肾病(4例、8例和20例)、缺血性肾病(1例、2例和13例)、ANCA相关血管炎(4例、6例和16例),而非老年组中增长明显的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为膜肾病(60例、78例和104例)和糖尿病肾病(7例、9例和30例)、缺血性肾病(2例、4例和19例)、狼疮肾炎(15例、13例和26例)。结论老年肾活检患者所占比例增长明显,且病理类型的构成与非老年患者有所不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是老年肾病患者的主要病理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膜肾病,其次是IgA肾病和微小病变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是糖尿病肾病,其次是ANCA相关血管炎和缺血性肾病。

  • 标签: 肾活检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高龄髋骨骨折患者采用3H护理服务模式改善生活质量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60例超高龄髋骨骨折患者,时间为:2022年6月-2023年12月,分组依据为抛币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3H护理服务模式,对比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得出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高龄髋骨骨折患者采用3H护理服务模式,其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 标签: 超高龄 髋骨骨折 3H护理服务模式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肺动脉高压(简称 PAH )患者行西地那非治疗的效果。 方法: 本研究主体为 64 例 PAH 患者。以治疗方法为标准, A 组行西地那非治疗, B 组行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 A 组的心脏指数(简称 CI )、平均肺动脉压(简称 mPAP )水平优于 B 组;不良反应率低于 B 组( P < 0.05 )。 结论:为 PAH 患者选用西地那非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肺动脉压,恢复心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西地那非 肺动脉高压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达到出院标准时肺内病变的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收集2020年1至2月安徽省治愈出院的60例输入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初诊时临床轻型5例、普通型53例、重型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达到出院标准时胸部CT影像变化特点。结果60例患者中发热(57例)、咳嗽(55例)为主要症状。5例轻型患者3例全程CT检查为阴性,2例首次CT阴性表现,第2次胸部CT发现异常。55例(53例普通型和2例重型)首次CT异常患者影像学特点为病变双肺受累为主(51例),病灶多发(33例),胸膜下多见(40例),磨玻璃影像最为常见(55例)。转归中胸部CT特征主要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逐渐变淡,完全吸收(19例);肺内磨玻璃影范围扩大,进展为铺路石征、实变影,病灶再逐渐吸收后可见纤维条索影(27例);肺内磨玻璃影快速进展为实变影像,病灶吸收较慢,病灶大部分吸收后伴有较多纤维条索影残留(4例),2例重型患者肺内病灶广泛磨玻璃影、实变影缓慢吸收后可见较多纤维灶残留。结论胸部CT在输入COVID-19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T影像所见肺的受累程度与临床转归有较好的一致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联合支气管镜引导放射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心型肺癌合并肺不张的可行、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因医学原因不可手术的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29例。所有患者先于支气管镜引导直视下行大气管内肿瘤粒子植入,再行CT联合模板引导经皮穿刺肺门部肿瘤粒子植入,后期序贯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或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化疗4周期。选用125I粒子活度18.5~29.6 MBq,处方剂量120 Gy,术前及术后行治疗计划和质量验证。观察肺不张再通率、剂量验证满意率、气促指数改善情况、生存时间(OS)、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结果29例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气管镜及CT引导粒子植入,术后质量验证满意率为93.1%。术后2、6、12、18和24个月肺不张再通率达到93.1%、89.7%、78.6%、76.2%和60%。患者治疗前的气促指数为(2.8±0.8)级,治疗后气促指数为(1.4±0.9)级,治疗后呼吸困难、乏氧症状较前明显缓解,改善持续时间为5~28个月。中位随访20个月,中位生存期21个月。与粒子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气胸、咳血、咳嗽、发热及粒子移位,无3级或更高级别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于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CT联合支气管镜引导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再通率高,可以迅速改善临床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之一。

  • 标签: 肺癌 支气管镜引导 CT引导 放射性粒子 肺不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3(KIF23)在人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74例TNBC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KIF23的表达,分析TNBC患者的KIF23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KIF23在TNB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RNA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间的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TNBC组织中KIF23高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显著相关(均P<0.05)。在TNBC组织中,KIF23阳性高表达率为64.9%,而在癌旁组织中主要是低表达或无表达。KIF23的高表达与TNBC患者的肿瘤大小和pTNM分期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KIF23在TNBC进展中发挥调控作用,其可作为一个新的TNBC的诊断和治疗靶点。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3 预后 增殖 靶点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