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保存的自体血回输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机制与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因子1(MALAT1)的关系。方法SPF级ICR小鼠,体重21~25 g,取糖尿病建模成功的小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改良保存组(I组)和普通保存组(O组)。收集外周静脉血样,分别放入相应的保存液中保存7 d,随后测定其血小板聚集率、血糖、血清糖化血红蛋白(GHB)和磷酸二酯酶(DPG)浓度、WBC。制备小鼠创伤模型后即刻回输自体血。于自体血回输后7、10和14 d时计算创面愈合面积百分比,回输后14 d时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RT-qPCR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β-肌动蛋白(FAP)、Ⅰ-型胶原(Col Ⅰ)、Col Ⅲ及其mRNA及MALAT1表达。结果与O组比较,I组自体血血糖、GHB、DPG、WBC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小鼠创面愈合面积百分比升高,Col Ⅰ和Col Ⅲ的阳性染色率升高,HIF-1α、VEGF-A、MMP-9、ColⅠ、Col Ⅲ、FAP及其mRNA和MALAT1表达上调(P<0.05)。结论改良保存的自体血回输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机制可能与上调MALAT1表达有关。
简介:摘要:深度调峰运行是电厂应对电网负荷波动的一种重要运行方式。在深度调峰运行中,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是关键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改进。安全性方面,机组的负荷响应速度、热力学特性以及过载、过热等问题对安全性产生影响。经济性方面,通过合理调度策略实现燃料的高效利用,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成本管理,提升机组的经济性。其中,优化调度策略和设备改进是重要的改进措施。通过合理规划负荷分配、考虑机组特性和协同运行,提升机组的调峰能力,降低燃料成本。综上所述,通过深入研究机组的安全经济性,实施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可以提高电厂深度调峰运行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电厂的可持续发展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支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15-5p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骨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骨关节炎软骨细胞ATDC5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对照组和IL-1β处理模型组。为了分析miR-215-5p对IL-1β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的将IL-1β组分为:模型组+miR对照组,模型组+miR-215-5p抑制剂组。细胞转染后采用10 ng/ml IL-1β处理软骨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215-5p和锌指结构E-box同源结合框2(ZEB2)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ZEB2、p65、磷酸化p65、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将野生型ZEB2的3’-非编码区(pmiR-ZEB2-WT)或者突变型ZEB2的3’-非编码区(pmiR-ZEB2-Mut)分别与miR-215-5p模拟物(miR-215-5p mimic)和对照物(miR-NC)共转染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实验研究miR-215-5p与ZEB2的相互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215-5p在IL-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模型中表达上调(2.87±0.07)倍。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发现ZEB2是miR-215-5p的直接作用靶点。miR-215-5p mimic处理可使转染pmiR-ZEB2-WT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降低为miRNA对照组的40.2%,而在转染pmiR-ZEB2-Mut的细胞中miR-215-5p mimi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215-5p抑制剂使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水平降低为对照组的50.9%,并且可降低软骨细胞凋亡标志物cleaved Caspase-3水平和核因子-κB(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为对照组的68.2%和75.4%。结论miR-215-5p通过靶向ZEB2促进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促使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融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成必然。企业利用大数据信息,不断完善其管理体系,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更科学的管理决策,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财务会计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财务会计已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管理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企业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紧跟发展的步伐,实现对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真正效用。大数据时代下的管理会计模式将会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为企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因此,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必要性尤为凸显。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个体病例数据(IPD)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并明确需要改进的领域。研究设计系统综述。数据来源Medline、Embase和Cochrane系统综述数据库。研究的合格标准以评估干预措施疗效为研究目的,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IPD meta分析的系统综述。结果共纳入1991—2019年发表的涵盖21个疾病领域的323篇IPD meta分析:270篇(84%)为非Cochrane系统综述,269篇(84%)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排名前25%)。IPD meta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质量不佳:运用适当的方法评估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43%,95%可信区间38%~48%),解释结果时考虑偏倚风险(40%,34%~45%),提供排除研究的清单及排除理由(32%,27%~37%),预先制订研究计划(31%,26%~36%),预先确定评估总体效应(44%,39%~50%)和病例-干预交互作用(31%,26%~36%)的方法,评估和考虑潜在的发表偏倚(31%,26%~36%),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19%,15%~23%)。126篇(39%)IPD meta分析未能获得90%及以上的合格病例或试验的IPD,其中只有60篇(48%)提供了未获得的原因,21篇(17%)采取了某些策略来探讨无法获得的IPD可能造成的影响。结论IPD 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不理想。未来开展IPD meta分析需要预先制订研究计划(包含数据分析方案),全面检索文献,运用适当的方法评估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分析数据和解释结果时考虑偏倚风险的影响,解释无法获得IPD的原因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