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这有效地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发展。任何金属在用于电力输送时,因其内部电阻的存在都会发热导致电力损耗。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城镇化建设的脚步逐渐加快,电力系统的建设工程仍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10kV配电网的铺设面积越来越广,相应地,因输电线路的延长线损也在逐步增大,这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损失,而且更不利于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所以,电力系统开展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和降损措施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降损措施,控制输电过程中的线路损耗,有利于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充分利用发电的资源,达到对能源合理利用,为我国“双碳”政策的达成贡献出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简介:摘要:英语写作是对学生英语水平的综合考察,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夯实基础”,“重视语法”,“注重阅读”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开展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简介:摘要:全球城市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大城市特大城市,无序的蔓延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城市病,随着问题越来越突出,各国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绿色低碳的重要性。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生态角度出发,以美国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为例,探究绿色生态理念下的城市发展模式以及带来的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探索阶段,尚没有法律依据,亟需在立法层面寻求突破,为接下来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提供支撑为背景,剖析国外国土空间规划立法案例,对国土空间规划法律体系,功能定位等做出预测,并简析我国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立法与实施层面存在的障碍。
简介:[摘要]目的:对事业单位中青年男性骨密度的检查结果研究分析,探讨引起骨密度降低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11月参加体检的30~50岁的事业单位中青年男性265名,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仪测量腰椎骨密度,并比较其与生活方式、体重指数等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发病率为19.25%,低骨量发病率为49.8%。骨质疏松及低骨量人群的体重指数、吸烟、饮酒、疲劳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比率明显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结论:在中青年的骨量异常中低骨量发生率明显高于骨质疏松。吸烟、饮酒、疲劳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对中青年人的骨密度的有严重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Y(CCNY)对肝癌患者病变程度的影响以及其与手术前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60例肝癌患者(肝癌组)、69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的临床资料。肝硬化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33例(肝硬化A级组),B级21例(肝硬化B级组),C级15例(肝硬化C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胆碱酯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总胆汁酸;采用WB法检测血清CCNY,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A、B、C级组白蛋白和胆碱酯酶明显降低,ALT、TBIL、GGT、总胆汁酸和CCNY明显升高,且随着肝脏病变程度越重变化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癌患者CCNY与TBIL、ALT、总胆汁酸和GGT呈正相关(r = 0.544、0.612、0.553和0.539,P<0.05),CCNY与白蛋白和胆碱酯酶呈负相关(r = - 0.478和- 0.620,P<0.05)。肝癌患者术前及术后1、2、7 d CCNY分别为3.01 ± 1.10、7.24 ± 2.57、6.29 ± 1.78和4.01 ± 1.52,ALT分别为(98.74 ± 16.79)、(430.55 ± 197.62)、(255.73 ± 26.77)和(121.89 ± 20.42)U/L;术后1和2 d CCNY和ALT明显高于术前,术后2 d明显低于术后1 d,术后7 d明显低于术后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血清CCNY的表达与术前、术后1 d、术后2 d和术后7 d ALT呈正相关(r = 0.669、0.821、0.663、0.642,P<0.01)。结论肝癌患者的肝脏病变程度越重患者血清CCNY越高,且CCNY的表达越高肝癌患者因手术肝损伤程度越重,其与肝损伤指标呈正相关。
简介:摘要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是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免疫检查点分子。近年来,纳武利尤单抗、帕博丽珠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然而,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仅对一部分微卫星不稳定的结直肠癌患者有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疗效,包括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等。本文就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为基础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策略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期改善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现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质载体转运蛋白家族11成员1(SLC11A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免疫微环境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下载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及临床数据,分析SLC11A1其在结直肠癌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其表达差异,χ2检验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讨SLC11A1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通过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SLC11A1表达与结直肠癌不同亚型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织比较,结直肠癌中SLC11A1高表达(1.207±0.694比0.276±0.166,t=8.281,P<0.01)。SLC11A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χ2=5.38,P<0.05)呈明显相关。SLC11A1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χ2=6.4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LC11A1表达[风险比(HR)=1.126,95%可信区间(CI):1.001~1.266,P<0.05]为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表明SLC11A1可能通过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以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ssGSEA分析结果表明SLC11A1表达与DC细胞(r=0.526,P<0.01)、巨噬细胞(r=0.796,P<0.01)、中性粒细胞(r=0.679,P<0.01)等多种免疫细胞浸润相关。结论SLC11A1在结直肠癌中显著高表达,且与结直肠癌不良预后相关,可能作为结直肠癌的潜在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