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于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23年2月-2024年4月期间为研究时间,选择在此阶段进行就诊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两组,即进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者30例为观察组,即进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3.33%,组间数据并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VAS评分均明显减少,两组数据对比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对于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改善疼痛,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科在临床中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其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12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差异性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小组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添加替普瑞酮治疗的小组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具有更优的胃镜、病理学检查评分,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性瘫痪(脑瘫)儿童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与脑瘫分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脑瘫合并症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诊治的325例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儿均给予头颅MRI检查,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对其粗大运动功能水平进行评级。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患儿头颅MRI异常表现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MRI异常结果与脑瘫合并症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入选脑瘫患儿的头颅MRI呈现多种异常改变,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发育不良(OR=8.530,95%CI:5.031-14.330)、脑室扩大(OR=4.611,95%CI:1.327-10.297)、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OR=4.313,95%CI:2.084-8.153)、丘脑异常信号(OR=6.372,95%CI:3.160-11.175)、缺血缺氧性脑病后变化(OR=7.249,95%CI:2.354-13.642)均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损伤严重程度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通过卡方检验发现PVL患儿多合并视力障碍(62.1%),胼胝体变薄患儿多合并智力低下(14.0%),丘脑异常信号患儿多合并听力障碍(66.7%)及语言障碍(30.8%)。结论本研究入选患儿头颅MRI结果与其脑瘫分型、粗大运动功能评级、脑瘫合并症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可用于脑瘫儿童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为临床制订康复计划提供参考资料。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有效性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某医院收治的100例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手术的方式来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实验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p<0.05,有明显的差异和对比;另外,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相比,实验组患者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针对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骨关节炎疼痛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所以,在顾客创伤性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性瘫痪(CP)儿童发病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与头颅磁共振成像分类系统(MRICS)的关系。方法从我院住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及河南省CP登记管理系统中回顾性提取自2015年3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在我院儿童康复科住院康复的18岁以下CP儿童病案信息,包括高危因素、头颅MRI结果以及临床特点等,并根据MRICS对其MRI结果进行分类。结果共纳入1357例CP儿童资料,有头颅MRI结果者1112例,占比81.95%(1112/1357);其中MRI正常占比为13.49%(150/1112),异常占比为86.51%(962/1112)。在MRI异常CP儿童中,以白质损伤最多见,占比为43.97%(489/1112)。在高危因素方面,不同孕周、不同出生体重、是否多胎、是否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期是否有脑出血CP儿童其MRI分类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或多胎者其MRICS多为白质损伤,新生儿期有脑出血者仅有4.49%(4/89)MRICS为正常;不同性别、不同出生方式、是否合并病理性黄疸CP儿童其MRICS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临床特点方面,脑瘫型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是否合并癫痫及语言-言语障碍CP儿童其MRI分类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是否存在智力障碍CP儿童其MRICS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CS与CP儿童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具有密切联系,该分类系统有助于探讨CP发病机制及预测临床结局,建议在CP儿童临床诊疗及管理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住院治疗的487例成人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487例中,259例为绞窄性小肠梗阻(绞窄组),228例为非绞窄性小肠梗阻(单纯组)。绞窄组均经术中探查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单纯组中167例经保守治疗痊愈而确诊,61例经术中探查确诊。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与体征(性别、年龄、腹痛、呕吐、压痛、反跳痛、肌卫等16项指标),CT检查常见征象(移行带、肠襻扩张征、肠壁密度增高征等15项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等16项指标)共47项观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方程对47项指标进行分析,对导致绞窄性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两组47项术前指标比较,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共15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分别是性别(χ²=4.35,OR=0.67)、反跳痛(χ²=170.98,OR=45.12)、肌卫(χ²=113.79,OR=29.3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3分(χ²=12.94,OR=51.58)、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t=6.19,OR=1.14)、血乳酸脱氢酶≥245 U/L(t=2.37,OR=1.00)、C反应蛋白≥8 mg/L(t=2.23,OR=1.01)、白蛋白水平≤40 g/L(t=2.04,OR=0.97)、肠系膜积液征(χ²=49.44,OR=5.40)、肠壁密度增高征(χ²=222.78,OR=62.66)、肠壁增厚征(χ²=43.81,OR=3.49)、腹水征(χ²=237.29,OR=43.01)、鸟嘴征(χ²=231.50,OR=56.62)、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征(χ²=242.65,OR=34.90)、缆绳征(χ²=224.79,OR=53.48)。对此15项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肠系膜积液征(OR=12.94)、肌卫(OR=7.28)、腹水征(OR=6.42)、肠壁密度增高征(OR=4.30)、肠壁增厚征(OR=1.8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OR=1.14)共6项指标为发生绞窄性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1),而男性(OR=0.50)则为保护因素。487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中具有6个相关危险因素≤3个者260例,发生绞窄性小肠梗阻59例(22.69%);具有≥4个相关危险因素者227例,发生绞窄性小肠梗阻200例(88.11%)。结论对于成人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女性、腹水征、肌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及CT影像呈现肠系膜积液征、肠壁密度增高征、肠壁增厚征等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性大。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护士的职业倦怠与睡眠质量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为制订相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3—4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15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量表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神经外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9份,有效回收率为99.3%。结果神经外科护士职业倦怠量表情感衰竭维度得分为(22.79±7.08)分,处于中度倦怠;去人格化维度得分为(8.17±3.63)分,处于中度倦怠;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为(19.09±6.04)分,处于高度倦怠。神经外科护士PSQI总分为8.0(4.5,12.0)分,睡眠质量差的护士83名(55.7%,83/149)。神经外科护士职业倦怠中的情感衰竭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0.356,P<0.01)和去人格化维度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0.180,P<0.05),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与PSQI总分呈负相关(r=-0.120,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QI总分、工作年限是情感衰竭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PSQI总分、每周加班时间是去人格化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处于中高水平,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职业倦怠程度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住院治疗的487例成人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487例中,259例为绞窄性小肠梗阻(绞窄组),228例为非绞窄性小肠梗阻(单纯组)。绞窄组均经术中探查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单纯组中167例经保守治疗痊愈而确诊,61例经术中探查确诊。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与体征(性别、年龄、腹痛、呕吐、压痛、反跳痛、肌卫等16项指标),CT检查常见征象(移行带、肠襻扩张征、肠壁密度增高征等15项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等16项指标)共47项观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方程对47项指标进行分析,对导致绞窄性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两组47项术前指标比较,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共15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分别是性别(χ²=4.35,OR=0.67)、反跳痛(χ²=170.98,OR=45.12)、肌卫(χ²=113.79,OR=29.3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3分(χ²=12.94,OR=51.58)、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t=6.19,OR=1.14)、血乳酸脱氢酶≥245 U/L(t=2.37,OR=1.00)、C反应蛋白≥8 mg/L(t=2.23,OR=1.01)、白蛋白水平≤40 g/L(t=2.04,OR=0.97)、肠系膜积液征(χ²=49.44,OR=5.40)、肠壁密度增高征(χ²=222.78,OR=62.66)、肠壁增厚征(χ²=43.81,OR=3.49)、腹水征(χ²=237.29,OR=43.01)、鸟嘴征(χ²=231.50,OR=56.62)、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征(χ²=242.65,OR=34.90)、缆绳征(χ²=224.79,OR=53.48)。对此15项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肠系膜积液征(OR=12.94)、肌卫(OR=7.28)、腹水征(OR=6.42)、肠壁密度增高征(OR=4.30)、肠壁增厚征(OR=1.8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OR=1.14)共6项指标为发生绞窄性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1),而男性(OR=0.50)则为保护因素。487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中具有6个相关危险因素≤3个者260例,发生绞窄性小肠梗阻59例(22.69%);具有≥4个相关危险因素者227例,发生绞窄性小肠梗阻200例(88.11%)。结论对于成人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女性、腹水征、肌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及CT影像呈现肠系膜积液征、肠壁密度增高征、肠壁增厚征等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性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肥胖儿童接受引导性干预对其身心健康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2月-2014年8月收治肥胖儿童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指导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儿童50例,接受常规保健引导,观察组儿童50例,接受引导性干预措施。对比2组儿童肥胖比例及心理健康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肥胖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儿童应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其心理状况进行测试,在引导干预前各项指标对比无统计学价值(P>0.05),引导干预后2组儿童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对肥胖儿童应用引导性干预对其身心健康成长更具优越性,保障儿童的成长以及生活质量,值得普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