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新诊断为缺血性卒中的397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病例组(缺血性卒中组),选择同期入院而未诊断为缺血性卒中的3 038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卒中组检出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斑块、不稳定斑块、中重度狭窄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82.1%比64.4%、69.3%比50.3%、43.6%比30.6%、25.7%比19.7%、7.3%比4.0%,P值均<0.05)。多因素校正后检出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斑块、不稳定性斑块、中重度狭窄的调查对象既往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分别是未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1.766、2.111、1.892、2.256、1.824倍。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相关,其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程度最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住院治疗的487例成人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487例中,259例为绞窄性小肠梗阻(绞窄组),228例为非绞窄性小肠梗阻(单纯组)。绞窄组均经术中探查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单纯组中167例经保守治疗痊愈而确诊,61例经术中探查确诊。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与体征(性别、年龄、腹痛、呕吐、压痛、反跳痛、肌卫等16项指标),CT检查常见征象(移行带、肠襻扩张征、肠壁密度增高征等15项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等16项指标)共47项观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方程对47项指标进行分析,对导致绞窄性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两组47项术前指标比较,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共15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分别是性别(χ²=4.35,OR=0.67)、反跳痛(χ²=170.98,OR=45.12)、肌卫(χ²=113.79,OR=29.3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3分(χ²=12.94,OR=51.58)、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t=6.19,OR=1.14)、血乳酸脱氢酶≥245 U/L(t=2.37,OR=1.00)、C反应蛋白≥8 mg/L(t=2.23,OR=1.01)、白蛋白水平≤40 g/L(t=2.04,OR=0.97)、肠系膜积液征(χ²=49.44,OR=5.40)、肠壁密度增高征(χ²=222.78,OR=62.66)、肠壁增厚征(χ²=43.81,OR=3.49)、腹水征(χ²=237.29,OR=43.01)、鸟嘴征(χ²=231.50,OR=56.62)、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征(χ²=242.65,OR=34.90)、缆绳征(χ²=224.79,OR=53.48)。对此15项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肠系膜积液征(OR=12.94)、肌卫(OR=7.28)、腹水征(OR=6.42)、肠壁密度增高征(OR=4.30)、肠壁增厚征(OR=1.8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OR=1.14)共6项指标为发生绞窄性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1),而男性(OR=0.50)则为保护因素。487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中具有6个相关危险因素≤3个者260例,发生绞窄性小肠梗阻59例(22.69%);具有≥4个相关危险因素者227例,发生绞窄性小肠梗阻200例(88.11%)。结论对于成人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女性、腹水征、肌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及CT影像呈现肠系膜积液征、肠壁密度增高征、肠壁增厚征等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性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住院治疗的487例成人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487例中,259例为绞窄性小肠梗阻(绞窄组),228例为非绞窄性小肠梗阻(单纯组)。绞窄组均经术中探查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单纯组中167例经保守治疗痊愈而确诊,61例经术中探查确诊。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与体征(性别、年龄、腹痛、呕吐、压痛、反跳痛、肌卫等16项指标),CT检查常见征象(移行带、肠襻扩张征、肠壁密度增高征等15项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等16项指标)共47项观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方程对47项指标进行分析,对导致绞窄性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两组47项术前指标比较,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共15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分别是性别(χ²=4.35,OR=0.67)、反跳痛(χ²=170.98,OR=45.12)、肌卫(χ²=113.79,OR=29.3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3分(χ²=12.94,OR=51.58)、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t=6.19,OR=1.14)、血乳酸脱氢酶≥245 U/L(t=2.37,OR=1.00)、C反应蛋白≥8 mg/L(t=2.23,OR=1.01)、白蛋白水平≤40 g/L(t=2.04,OR=0.97)、肠系膜积液征(χ²=49.44,OR=5.40)、肠壁密度增高征(χ²=222.78,OR=62.66)、肠壁增厚征(χ²=43.81,OR=3.49)、腹水征(χ²=237.29,OR=43.01)、鸟嘴征(χ²=231.50,OR=56.62)、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征(χ²=242.65,OR=34.90)、缆绳征(χ²=224.79,OR=53.48)。对此15项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肠系膜积液征(OR=12.94)、肌卫(OR=7.28)、腹水征(OR=6.42)、肠壁密度增高征(OR=4.30)、肠壁增厚征(OR=1.8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OR=1.14)共6项指标为发生绞窄性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1),而男性(OR=0.50)则为保护因素。487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中具有6个相关危险因素≤3个者260例,发生绞窄性小肠梗阻59例(22.69%);具有≥4个相关危险因素者227例,发生绞窄性小肠梗阻200例(88.11%)。结论对于成人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女性、腹水征、肌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及CT影像呈现肠系膜积液征、肠壁密度增高征、肠壁增厚征等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性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上尿路梗阻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泌尿外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观察组患者术后全部解除梗阻,无1例术后并发症(感染、黏膜损伤),对照组患者术后全部解除梗阻,发生3例感染、1例尿路刺激征,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的上尿路梗阻性无尿患者,做好整体护理,重视术前指导、术后预防并发症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以病例对照方式,研究早发痛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饮食用药依从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医院风湿科痛风专病门诊、全科医疗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风湿科及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风湿科就诊的起病年龄≤35岁的痛风患者111例为A组,选取病程匹配的起病年龄>35岁痛风患者111例为B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急性发作诱因、平素生活习惯、饮食和用药的依从性及对疾病预防治疗认识的误区。结果A组患者肥胖(63例)、有家族史(36例)、痛风石(39例)比例高于B组(28例,20例和23例)(χ2=22.988,P<0.01;χ2=5.749,P=0.016;χ2=5.729,P=0.017),VAS评分(8.5±1.3)高于B组(7.6±1.7)(t=4.639,P<0.01),初发第一跖趾关节受累所占比例(45.9%,51例)低于B组(59.4%,66例)(χ2=4.066,P=0.044)、踝关节受累所占比例(34.2%,38例)高于B组(21.6%,24例)(χ2=4.386,P=0.036)。急性发作诱因方面A组患者在饮酒、剧烈运动以及高果糖摄入诱发比例均高于B组(χ2=6.513,P=0.011;χ2=7.126,P=0.008;χ2=1.978,P=0.160);A组患者中饮酒者及高果糖饮品摄入比例高于B组患者(χ2=8.419,P=0.004),规律运动者比例、晚餐与家庭就餐占比低于B组(χ2=22.887,P<0.01;t=-4.917,P<0.01)。A组饮食依从性不佳和用药依从性不佳所占比例(57.7%,64例)均高于B组(38.7%,43例)(χ2=5.207,P=0.022;χ2=5.867,P=0.015)。2组患者对痛风认识的主要误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痛风患者虽发病早,但病情重,饮食及用药依从性差,高果糖摄入、不恰当的剧烈运动等诱因易被忽视,临床诊治中应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