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学龄前儿童父母喂养行为的潜在类别,并探讨其与父母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2021年5—7月,选取上海市8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父母,采用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量表和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 006份。采用Mplus 8.0和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建立亚组,并通过多分类Logistic回归探索亚组的人群特征差异。结果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喂养行为可分为"高回应-高非回应型"(24.55%)、"低回应-高非回应型"(27.44%)、"高回应-低非回应型"(28.33%)和"低回应-低非回应型"(19.68%)4个潜在类别。处于抑郁状态的家长不太可能归属于"高回应-低非回应型"(OR=0.386,95%CI:0.218~0.684)。儿童年龄越大,家长喂养行为越有可能为"低回应-低非回应型"(OR=1.318,95%CI:1.039~1.672)。结论学龄前儿童家长喂养行为存在4种潜在类别。处于抑郁状态的学龄前儿童家长更有可能采取非回应性喂养行为,而不太可能采取回应性喂养行为。积极关注和改善家长的抑郁状态有助于喂养人采取科学的喂养行为。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喂养行为 抑郁状态 潜在类别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突破性感染的临床特点,为指导儿童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21年12月27日至2022年2月7日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97例3~14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儿,根据是否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分成未接种组、部分接种组和完全接种组,比较3组的临床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97例COVID-19患儿中,男49例,女48例;轻型87例(89.7%),普通型10例(10.3%),无重型及危重型。学龄前儿童(3~6岁)未接种、部分接种和完全接种的比例分别为56.5%(13/23)、30.8%(12/39)和17.1%(6/35),进度缓于学龄儿童(7~14岁)的43.5%(10/23)、69.2%(27/39)和82.9%(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4,P=0.007)。完全接种疫苗患儿发热的比例为17.1%(6/35),低于未接种疫苗患儿的43.5%(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28)。未接种、部分接种和完全接种疫苗组入院时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开放阅读框(ORF)1ab基因循环阈值(Ct值)分别为33.77(26.87,36.58)、35.23(33.45,38.57)和37.12(34.91,3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76,P=0.021);核衣壳蛋白(N)基因Ct值分别为32.26(25.85,36.18)、35.12(33.18,37.96)和37.26(34.27,3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84,P=0.020)。完全接种组核酸检测ORF1ab基因及N基因Ct值均高于未接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9,P=0.007; Z=-2.39,P=0.017)。完全接种组的病毒转阴时间为(9.9±4.1) d,短于未接种组的(12.8±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09)。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突破性感染患儿以轻症为主,接种疫苗可缩短病毒转阴时间。与未接种疫苗患儿相比,完全接种疫苗患儿的临床症状较轻,病毒载量较低。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突破性感染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原发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图、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 T2WI)非增强序列影像组学模型预测PCa骨转移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2个中心且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78例PCa患者(不伴骨转移者115例,伴骨转移者63例)的MRI(ADC图和T2WI)资料。来自中心1的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97)和测试组(n=43),来自中心2的患者(n=38)作为外部验证组。图像重采样后,分别在ADC和T2WI图像上勾画肿瘤区域并进行特征提取。经过一致性检验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算法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使用DeLong检验对模型进行比较,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从ADC、T2WI及ADC+T2WI联合序列中各提取10、3和5个影像组学特征分别进行建模。测试组的AUC分别为0.83(95% CI:0.71~0.95)、0.78(95% CI:0.62~0.93)和0.81(95% CI:0.67~0.95);外部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82(95% CI:0.67~0.97)、0.69(95% CI:0.51~0.86)和0.84(95% CI:0.72~0.97)。DeLong检验显示,在外部验证组中基于ADC+T2WI联合序列影像组学模型优于基于T2WI单序列影像组学模型(P=0.02),余无差异。结论基于原发灶的ADC图较T2WI单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对PCa骨转移具有更高的预测效能,而ADC+T2WI联合影像组学模型并没有表现出更佳的效能,这可能便于临床早期预测PCa骨转移风险。

  • 标签: 前列腺癌 骨转移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对代偿期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诊断价值,构建基于血清学指标的联合模型并评估其对MHE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多中心研究。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来自我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家医院就诊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6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使用基线血氨测量值/正常参考值上限(AMM-ULN)集中校正各中心血氨测量结果,以我国《肝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标准,数字连接试验-A、数字符号试验均异常作为诊断MHE的标准。基于R语言caret包将患者随机(7∶3)分为训练集(n=185)和验证集(n=78)。通过Logistic回归构建诊断MHE的联合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及校准曲线图评估诊断性能,并用Bootstrap法(n=200)进行内部验证;Delong检验比较AUC之间的差异。结果训练集中,MHE占37.8%(70/185),MHE组AMM-ULN、白蛋白、血小板、碱性磷酸酶、国际标准化比值、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以及教育年限与无MH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M-ULN(OR=1.78,95%CI 1.05~3.14,P=0.038)和MELD评分(OR=1.11,95%CI 1.04~1.20,P=0.002)是MHE的独立危险因素,AUC分别为0.663和0.625。联合AMM-ULN、MELD评分和教育年限的联合模型诊断MHE的AUC为0.755,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5.2%和55.7%。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P=0.733),联合模型内部验证AUC为0.752。Delong检验显示联合模型诊断效能优于单独使用血氨(P=0.020)和MELD评分(P=0.003)。验证集中,联合模型诊断MHE的AUC为0.79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有较好的校准度(P=0.841)。结论基于AMM-ULN、MELD评分和教育年限的联合模型可提高对MHE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肝性脑病 肝硬化 血氨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诊断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PACC)的CT及MR特征表现,提高对PACC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PACC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其中12例行CT检查,7例行MR检查,4例同时行CT与MR检查。结果15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5例位于左侧,10例位于右侧。肿瘤最大径4.4~15.1(8.9±3.3)cm,形态规则呈椭圆形6例,形态不规则9例。CT表现:平扫密度均匀1例,因出血、坏死和含脂而密度不均11例,CT值范围28.8~62.0(39.2±8.5)HU;增强后动脉期轻度强化7例,中度强化4例,CT值范围32.7~83.4(52.5±14.4)HU;静脉期CT值范围43.4~86.4(61.1±15.0)HU,11例呈渐进性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MR表现:实性部分多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弥散受限,增强后均轻中度不均匀强化6例,均匀强化1例。15例患者瘤内见血管影14例,周围组织器官受累和转移者共3例。结论PACC好发于单侧,瘤体较大,多伴囊变、出血及瘤内血管影,增强后轻中度不均匀渐进性强化。

  • 标签: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延长管在实施开放式吸痰时需要断开延长管与气管导管的连接,在正压作用下就会导致呼吸机管路内含致病微生物的冷凝水喷溅,部分会形成气溶胶悬浮于空气中,污染空气,增加交叉感染及操作者受污染的风险,同时呼吸机会发出相应的报警声,造成噪音污染。基于以上因素,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联合设计了一种呼吸机管路延长管,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1476518.X)。该装置由主管路、第一管套、第二管套、阀体、控制杆及轴套等组成,既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又能减少噪音污染,降低噪音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负面影响。

  • 标签: 呼吸机延长管 开放式吸痰 护理 专利
  • 简介:摘要本文对汉语卒中后失语症(PSA)的概念、病因、分类及经典大脑皮质定位、评估、汉语PSA失语症类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流程、治疗、康复、PSA产生及恢复的机制、预后及影响因素做了全面的阐述。本文强调了脑和血管的神经影像学评估及神经心理学评估对汉语PSA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并提倡基于脑和血管解剖定位与语言区和语言障碍之间关系的"内外、前后二分法"为出发点,制定的汉语PSA的分类更适合指导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以"四要素"作汉语PSA的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制定出的流程图使汉语PSA失语类型的确定不再困难。有益于给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使患者受益。介绍了美金刚、吡拉西坦、多奈派齐等药物在PSA治疗中的应用,美金刚治疗PSA的国内外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康复训练治疗的疗效机制。美金刚、吡拉西坦、多奈派齐等药物结合非药物疗法和康复训练,针对卒中后失语症治疗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值得推荐。

  • 标签: 卒中后失语症 汉语卒中后失语症类型 二分法 四要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创伤骨科自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采用单纯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使用Mimics 20.0软件对患者术前CT进行三维重建,筛选出伴背侧关节内骨块的患者66例,男31例,女35例;年龄23~78岁,平均53.4岁;桡骨远端AO分型:C1型17例,C2型22例,C3型27例。根据术后第2天及门诊随访X线结果判定背侧关节内骨块的移位情况,13例移位>2 mm为移位组,其余53例为未移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以及背侧骨块的解剖数据(术前总移位距离、横向宽度、纵向宽度、横纵比、高度、体积),分析其与背侧骨块发生移位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患侧、致伤原因、AO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移位组患者均未行翻修手术,术后随访骨折均顺利愈合。移位组骨块术前总移位距离为(10.0±1.3)mm,高于未移位组的(7.8±1.5)mm;移位组骨块横向宽度为(8.2±1.3)mm,低于未移位组的(10.8±2.3)mm;移位组骨块横纵比为1.2±0.2,低于未移位组的1.4±0.2;移位组骨块体为(690.5±201.4)mm3,低于未移位组的(995.8±295.0)mm3;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背侧关节内骨块的术前总移位距离、横向宽度、横纵比、体积是掌侧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桡骨骨折 关节内骨折 危险因素 稳定性 掌侧内固定
  • 作者: 王健 胡清月 胡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江苏省肿瘤医院 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南京 210009,江苏省肿瘤医院 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南京 210009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6例小肠腺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女性患者原发灶病理类型以小肠中低分化腺癌为主,卵巢转移灶有3例双侧转移,3例单侧转移。所有患者均行小肠原发灶切除以及转移灶的全部或部分切除术,有4例患者行化疗。全组患者随访时间为6~28个月,3例患者死亡,3例患者目前存活。小肠腺癌卵巢转移在临床罕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手术和化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可能会使患者生存获益。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道1例肺动脉肉瘤合并原发结肠腺癌的老年男性患者资料,患者主要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和双下肢浮肿,于外院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但抗凝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最终通过EBUS-TBNA和肠镜活检确诊为肺动脉肉瘤及结肠腺癌。通过对本例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以期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肺血管疾病肺动脉高压(PH),在目前PH分类中被归为四型。其诊断依靠右心导管检查测定的肺动脉平均压≥25 mmHg(1 mmHg=0.133 kPa),肺动脉楔压≤15 mmHg,伴有与通气显像不匹配的呈肺段分布的灌注缺损,并已经规律抗凝治疗至少 3个月。CTEPH发病率较低,为每年每百万人口4例。虽然近年对CTEPH的研究深入、临床诊断意识的加强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球囊肺血管成形术等治疗方法的出现,CTEPH 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CTEPH发病机制不清楚,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成为限制临床诊疗水平提高的瓶颈。本文将对目前CTEPH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增加对CTPTH疾病的认识。

  • 标签:
  • 作者: 杨其锋 杜敏 李炫逸 何汶俊 苏曦 王健 陈豫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广东省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510120,广州医科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联合生命科学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广州510120,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院,广州 510120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肺血管疾病,严重时可引起右心衰竭进而导致患者死亡。曲前列尼尔是一种稳定的前列环素类似物,可强效扩张肺血管,可通过多种途径给药,且半衰期长,稳定性好,治疗范围广。目前临床上被批准用于1型肺动脉高压,但有文献报道曲前列尼尔在3、4型肺动脉高压患者中也有一定疗效。本文就曲前列尼尔治疗1、3、4型肺动脉高压循证医学证据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摇晃婴儿综合征患儿,女,3月龄,呕吐3 d,抽搐半天。影像学检查显示双侧额顶枕叶、基底节区及胼胝体压部多发脑损伤灶;双侧额顶部及颅后窝硬膜下血肿;双侧视网膜下出血,后经眼底镜检查证实。追问病史,家属诉患儿近期怀抱患儿时存在过度摇晃情况,临床诊断摇晃婴儿综合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无头变径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治疗中青年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我们共收治21例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无头变径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率,并测量术后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7例获得完整随访,时间为11~38个月,平均23.9个月。根据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8例,良7例,可2例。术后未发生桡神经损伤、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无头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但术中仍需重视侧副韧带的修复。

  • 标签: 骨折固定术,内 治疗结果 桡骨头骨折 无头变径空心螺钉 微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结合压缩感知、高速实时成像及回顾性全自动非刚性运动校正技术的自由呼吸心脏磁共振电影(cardiac cine with compressed sensing real-time imaging and retrospective fully automated non-rigid motion correction, cine-MoCo)序列对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患者右室(right ventricular, RV)功能及应变评估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进行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检查的疑诊或确诊PAH患者。对所有纳入患者均完成标准的2D分段采集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电影序列(2D segmented cine imaging with retrospective ECG gating, cine-SegBH)及cine-MoCo图像采集,对两种电影序列采集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价、RV功能及应变定量分析。结果4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cine-SegBH与cine-MoCo的图像采集时间分别为(143±42)s及(115±24)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e-MoCo获取的电影图像质量在主观评价(5分标准)及欧洲CMR质量评估标准评价中优于cine-SegB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图像边缘锐利度测量结果显示,cine-SegBH与cine-MoCo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e-MoCo在RV功能[RV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 RVEF),RV舒张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s, RVEDV),RV收缩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s, RVESV),RV每搏输出量(righ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s, RVSV)及RV心肌质量(right ventricular mass, RVM)]定量分析中,与cine-SegBH获取的对应结果均存在强的相关性(r=0.966~0.992),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V心肌应变[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GLS)、周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 GCS)及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 GRS)]定量评价中,两电影序列在GCS及GRS评价中存在强的相关性(GCS:r=0.895;GRS:r=0.908),GLS存在弱的相关性(r=0.564),且cine-MoCo获得的各向应变参数结果均低于cine-SegB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cine-MoCo获取的GLS,GCS和GRS在轻度PAH患者(WHO Ⅰ~Ⅱ级,组1)中均低于cine-SegB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重度PAH患者(WHO Ⅲ~Ⅳ级,组2)中与cine-SegBH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电影序列在右室功能及应变定量参数评价中均表现出高的组内一致性及组间一致性。结论cine-MoCo相较于cine-SegBH在PAH患者中能够缩短图像采集时间并获得相似甚至更优的图像质量,能够准确评估RV功能的各项参数,并且能够准确评估重度PAH患者的RV应变参数。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心肌应变 心功能分析 运动校正 磁共振成像 心脏磁共振电影成像 压缩感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前期(PH)患者血清胱抑素C (Cys C)与左室几何构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睡眠监测室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为OSAS且为PH的患者408例。所有患者均行血清Cys C浓度测定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依据左室几何构型分类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正常构型(NG)组297例、向心性重构(CR)组49例、离心性肥厚(EH)组33例和向心性肥厚(CH)组29例。比较4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睡眠参数、血生化参数、Cys C浓度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并分析血清Cys C与左室几何构型的相关性。结果①血清Cys C浓度从NG组、CR组、EH组到CH组依次增高,以CH组增高最为明显(P<0.05)。此外,各组间体质指数(BMI)、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OSAS严重程度、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T90)、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SaO2)、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E/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 C与CR(β=0.721,OR=2.057,P=0.047)、EH(β=0.961,OR=2.614,P=0.017)和CH(β=1.180,OR=3.254,P=0.010)均独立相关。结论OSAS合并PH患者血清Cys C与左室几何构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血清Cys C可能参与了左室几何构型改变过程。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左室几何构型 胱抑素C
  • 作者: 王健 陆芸 杨小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创伤中心,杭州 31112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研究所,上海 200032 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妇产科,上海 20009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创伤中心,杭州 31112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杭州 310003
  • 简介:摘要皮肤、肌肉、骨及神经等组织损伤可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时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为恢复受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各种免疫细胞和组织细胞先后参与了组织修复过程。中性粒细胞作为终末分化的白细胞,在组织损伤发生后可通过吞噬作用及分泌抗菌物清除病原体和组织碎片,为后续的组织修复创造条件,但是过度的中性粒细胞募集和炎症反应可能加重组织损伤。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存在异质性和可塑性,并且在启动组织修复、促进血管生成、调节细胞增殖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就中性粒细胞在组织修复中的募集、表型与功能、修复作用及结局进行综述,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炎症 细胞因子类 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