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抗生(Antibiotics)是一种治疗和预防各种细菌、致病微生物感染疾病的化学物质,天然的抗生素不下万种。PPCPs是一种新型污染物,包括各类抗生、药品、化妆品等,其中我国调查的158种PPCPs中,占据研究种类前十的物质都属于抗生。而抗生污染属于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抗生在水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已受到各国重视。我国水环境中残留的抗生检测手段日趋成熟,目前已在各类水体中检测到不同浓度的抗生。笔者就抗生在我国水环境中的来源、危害及去除技术等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抗生素 给水管网 水质 影响
  • 简介:文章以“安适”“安逸”“安闲”为例,从构词语素和语用分析两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共“安”组同义词之间的个性特征与相互关联,调查出细致的量度区别,并进行辨义描写,以增强汉语使用的准确性。

  • 标签: 安适 安逸 安闲 同义词群 释义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紫山药中花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加热提取法,以花青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考察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盐酸浓度因素对花青含量的影响。结果影响提取工艺的因素依次为:料液比>温度>盐酸浓度>提取时间。紫山药中花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在料液比1∶10条件下,于2% HCl-40%乙醇溶剂中60 ℃提取40 min。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简单、合理、可行,可用于紫山药中花青的提取。

  • 标签: 提取法 正交试验 紫山药 花青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ES-NSCLC)中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1-2018年间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SABR治疗的109例ES-NSCLC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癌症特异生存(CSS)、无进展生存(PFS)率,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109例ES-NSCLC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2~93个月),中位OS、CSS、PFS期分别为78、78、44个月。1,3,5年OS、CSS、PFS率分别为95.4%、97.2%、84.1%,75.6%、79.1%、56.6%,55.6%、60.7%、37.3%。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年龄、吸烟史和疗前改进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dNLR)是影响OS因素(P=0.03、0.02、0.04、0.001);年龄、吸烟史和dNLR是影响CSS因素(P=0.02、0.03、0.001);未发现PFS的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dNLR是OS、CS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0.001)。结论ES-NSCLC患者行SABR可获得较好的生存;dNLR可以考虑在临床上应用监测患者预后。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立体定向消融放射疗法 预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 简介:摘要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其最常见类型,尽管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获得了明显疗效,但仍有30%~40%的患者会发展为复发难治DLBCL。这类患者治疗方案有限且预后差,近年来有关复发难治DLBCL的治疗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文章就新型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复发 难治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ES-NSCLC)行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SABR)后的失败模式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2020年行SABR治疗的ES-NSCLC患者113例。分析其失败模式、复发时间、复发部位及影响复发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复发率,区域淋巴结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8(6~108)个月,全组患者共45例(39.8%)出现复发,中位复发时间36个月。31例患者(27.4%)出现远处转移(DM),单纯DM 24例(21.2%);局部复发(LR)12例(10.6%),单纯LR 7例(6.2%);区域淋巴结复发(RR)11例(9.7%),单纯RR 6例(5.3%);LR+RR 1例(0.9%),LR+DM 3例(2.7%),LR+RR+DM 1例(0.9%),RR+DM 3例(2.7%)。全组患者1、2、3、4、5年复发率分别是5.4%、16.6%、27.5%、44.0%和51.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EGFR突变是复发率高的影响因素。结论单纯SABR治疗ES-NSCLC患者有较高复发率,远处转移是最常见的失败模式,尤其EGFR突变阳性患者,建议后续辅助治疗。

  • 标签: 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 癌,非小细胞肺,早期 复发模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直肠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128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统计患者预后。根据术前CEA、TAM指标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CEA(+)/TAM(+)组、CEA(+)/TAM(-)组、CEA(-)/TAM(+)组、CEA(-)/TAM(-)组,采用χ2检验比较4组患者间的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COX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组患者年龄、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χ2=1.855,P>0.05;性别:χ2=1.419,P>0.05);4组患者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分化程度:χ2=20.919,P<0.01;TNM分期:χ2=15.844,P<0.01);在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总生存期(OS)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OS期比较发现CEA(+)/TAM(+)组OS最短{45.9个月[95%可信区间(CI)为41.5~50.3]},CEA(-)/TAM(-)组OS最长[58.9个月(95%CI为55.2~6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307,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直肠癌患者预后与CEA、TAM、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CEA、TAM、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预后与CEA、TAM、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术前血清CEA、TAM、TNM分期可能是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术前CEA、TAM水平可能有判断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 标签: 直肠癌 癌胚抗原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儿血清25-羟维生D[25-(OH)VitD]水平及其与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探讨维生D辅助治疗儿童NAFLD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NAFLD患儿40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儿童37例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同时检测血清25-(OH)VitD水平。结果血清25-(OH)VitD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的NAFLD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患儿血清25-(OH)VitD水平[(21.30±8.77)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28.53±10.18)μg/L](t=3.343,P<0.01);NAFLD组患儿维生D缺乏(<20 μg/L)及不足(<30 μg/L)(35/40=87.50%)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37=59.46%)(χ2=10.035,P<0.05);血清25-(OH)VitD浓度与空腹胰岛水平(r=-0.464,P<0.01)和稳态模型胰岛抵抗指数(r=-0.444,P<0.01)呈负相关;而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尿酸、血脂水平(TG、TC、HDL-C、LDL-C、sd-LDL、Apo-A1、Apo-B)均无相关性;维生D缺乏是NAFLD发病的危险性因素(OR=1.088,P<0.01)。结论NAFLD患儿普遍存在维生D缺乏,维生D缺乏可能是NAFLD发病的高危因素,其机制可能与维生D缺乏加重胰岛抵抗进而加重NAFLD患儿肝脏损伤有关。

  • 标签: 儿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5-羟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免疫预后指数(LIPI)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放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9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放化疗的LA-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液学衍生粒淋比(dNLR)和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LIPI评分,dNLR≤3及LDH≤正常值上限(ULN)为LIPI优组,dNLR>3或LDH>ULN为LIPI良组,dNLR>3及LDH>ULN为差组。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法及Cox回归计算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率。结果共入组23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7.1个月,全组中位PFS 16.1个月,中位OS 30.6个月。LIPI差组与优组、良组相比,OS及PFS较低(χ2=9.04、2.8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OS的因素包括性别、病理类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和LIPI分组(χ2=6.10、13.66、10.58、9.04,P<0.05)。仅LIPI分组是可影响PFS的因素(χ2=2.88,P=0.03)。多因素分析提示,EGFR突变及LIPI各分组与患者OS具有独立相关性(HR=1.31、1.36;95%CI:1.03~1.67、1.05~1.76;P<0.05)。结论LIPI是LA-NSCLC放化疗的潜在预后指标,但仍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放化疗 预后指标 肺的免疫预后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影响胸部放化疗后完全缓解的ⅡB-ⅢB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于2009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胸部放化疗达到完全缓解的ⅡB-ⅢB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对脑转移预后相关的因素,如性别、年龄、胸部放疗剂量、放化疗模式、治疗前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乳酸脱氢酶(LDH)、是否行预防性全脑照射(PCI)、TMN分期、体力状态评分(PS)等进行分析。使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治疗前LDH≥240 IU、治疗前NSE≥17 ng/ml、未行PCI和脑转移风险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脑转移风险只和治疗前LDH≥240 IU(HR=1.90,95%CI为1.07~3.37,P=0.029)、未行PCI(HR=2.08,95%CI为1.17~3.72),P=0.013)正相关。结论治疗前血清LDH水平可为预测胸部放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ⅡB-ⅢB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脑转移风险提供重要价值。

  • 标签: 乳酸脱氢酶 小细胞肺癌,局限期 脑转移 预测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缩宫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中入选的76例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根据抽签法将76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各组入选3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缩宫,观察组采用缩宫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子宫切除率经计算后为2.63%和18.42%,而后比较两组患者4小时、24小时出血量、宫缩恢复时间,数据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患者经缩宫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后可减少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比例。

  • 标签: 缩宫素 米索前列醇 子宫收缩乏力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后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复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接受新辅助治疗联合外科手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87食管癌患者资料。男性160例,女性27例,年龄(63.0±7.1)岁(范围:43~76岁)。新辅助治疗方案包括新辅助放化疗(CROSS方案)118例,新辅助放化疗(非CROSS方案)26例,新辅助化疗27例,新辅助免疫加化疗16例。采用t检验、χ²检验和秩和检验对术后6个月内复发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87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内共有30例患者复发(16.0%),复发模式包括局部复发1例,区域性复发11例,血源性复发转移13例,合并复发转移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的新辅助治疗前肿瘤T分期、新辅助治疗后肿瘤退缩情况、病理环周切缘情况、病理T分期与病理N分期存在差异(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治疗前肿瘤T3~4期(OR=2.701,95%CI:1.161~6.329,P=0.021),病理N(+)期(OR=1.654,95%CI:1.045~2.591,P=0.032)是术后6个月内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接受新辅助治疗前肿瘤外侵明显(T3期以上)且经新辅助治疗后仍存在阳性淋巴结的患者,应警惕术后早期复发的可能。

  • 标签: 食管肿瘤 复发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前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收治的311例肝移植前行TACE的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男276例,女35例;中位年龄为52岁,年龄范围为47~59岁。所有患者肝移植前行TACE。观察指标:(1)肝细胞癌患者行TACE不同疗效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2)随访情况。(3)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肝移植后前3个月每2~4周复查1次,此后每1~3个月复查1次,了解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患者生存情况和移植物丢失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肝细胞癌患者行TACE不同疗效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311例患者行TACE,57例为病理学完全缓解(pCR),254例为病理学部分缓解(pPR)。pCR患者甲胎蛋白(<20 μg/L、20~400 μg/L、>400 μg/L),微血管侵犯,肿瘤数目单发,肿瘤分布右半肝,肿瘤供血动脉管径>1 mm分别为26、26、5,51,6,43,46例;pPR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87、64、103,158,59,125,159例,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35,χ²=4.54,15.71,12.89,6.79,P<0.05)。(2)随访情况:311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7.0~5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4.6个月。57例pCR患者中,肿瘤复发11例、转移11例;254例pPR患者中,肿瘤复发96例、转移66例。311例患者1、3、5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98.2%、91.1%、80.3%,57例pCR患者1、3、5年RFS分别为100.0%、91.1%、80.3%,254例pPR患者1、3、5年RFS分别为82.0%、68.4%、59.4%,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3.47,P<0.05)。57例pCR患者中,11例移植物丢失;254例pPR患者中,96例移植物丢失,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06,P<0.05)。(3)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基础疾病(丙型病毒性肝炎)、甲胎蛋白(20~400 μg/L、>400 μg/L)、米兰标准、微血管侵犯、肿瘤数目、肿瘤分布、肿瘤供血动脉管径、TACE次数、TACE疗效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预后的相关因素(风险比=0.49,3.97,1.78、1.84,2.41,1.96,3.00,1.76,0.19,2.01,3.07,95%可信区间为0.30~0.81,2.23~7.05,1.03~3.06、1.18~2.85,1.63~3.56,1.28~3.01,2.04~4.40,1.20~2.59,0.13~0.28,1.28~3.14,1.63~5.7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甲胎蛋白>400 μg/L、超出米兰标准、肿瘤数目多发、TACE疗效为pPR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59,2.06,1.99,2.05,95%可信区间为1.22~2.07,1.35~3.13,1.29~3.07,1.02~4.10,P<0.05);肿瘤供血动脉管径>1 mm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0.10,95%可信区间为0.05~0.19,P<0.05)。结论TACE疗效与甲胎蛋白、微血管侵犯、肿瘤数目、肿瘤分布、肿瘤供血动脉管径有关。甲胎蛋白>400 μg/L、超出米兰标准、肿瘤数目多发、TACE疗效为pPR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供血动脉管径>1 mm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 标签: 肝肿瘤 动脉化疗栓塞 病理学反应 肝移植 无复发存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受体(coxsackievirus-adenovirus receptor,CAR)在胸腺癌中的表达和溶瘤腺病毒H101抗肿瘤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胸腺癌组织和细胞中CAR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量。H101病毒感染Bcap-37、MP59和T1889细胞后,RT-qPCR和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法检测细胞中H101的表达及上清中病毒滴度。不同感染复数(MOI)H101感染T1889细胞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不同浓度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处理T1889细胞后检测细胞中CAR的表达量;TSA处理细胞后,感染H101,检测细胞中H101的表达量及病毒滴度,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TSA处理或TSA+ERK激活剂TBHQ处理细胞后检测T1889细胞中MARK、ERK1/2的磷酸化水平和CAR的蛋白质表达量。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胸腺癌组织中CAR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胸腺癌MP59细胞和T1889细胞中CAR表达量明显低于胸腺上皮细胞(TEC)和Bcap-37细胞(P<0.01),H101表达量及上清中H101滴度明显低于Bcap-37细胞(P<0.01);H101感染细胞48 h后,MP59和T1889细胞活性与Bcap-37细胞相比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不同浓度TSA处理后,T1889细胞中CAR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升高。0.25 μmol/L TSA处理T1889细胞后,H101基因表达量和病毒滴度明显升高(P<0.05),MAPK和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不断下降,CAR表达不断升高;和TSA处理组相比,TSA+TBHQ处理组细胞内CAR蛋白质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p-ERK1/2/ERK1/2比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TSA通过抑制MARK/ERK1/2通路上调CAR在胸腺癌中的表达,从而增强H101的抗肿瘤活性。

  • 标签: 曲古菌素A MARK/ERK1/2 H101 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受体 胸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短发夹RNA(shRNA)干扰膜联蛋白A1(AnnexinA1,ANXA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ANXA1对PTC细胞的生物行为学影响。方法设计使用具有专一高效性的shRNA在TPC-1和BCPAP细胞系中特异性干扰ANXA1的表达,分别对TPC-1及BCPAP细胞系进行转染,包括特异性ANXA1干扰及阴性对照病毒转染,分为shANXA1组和阴性对照病毒组,然后通过半定量逆转录PCR(Q-PCR)与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基因表达,以shANXA1组为实验组,未转染病毒组及阴性对照病毒组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细胞ANXA1的表达水平,验证shRNA干扰效率,再通过划痕、CCK8、Transwell侵袭实验探究ANXA1敲减后对TPC-1和BCPAP细胞系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均数,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hRNA可高效沉默ANXA1在PTC细胞系中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成功后的TPC-1和BCPAP和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细胞增殖(BCPAP,24 h:F=25.15, P<0.001;48 h:F=6.44,P<0.001;48 h:F=46.94,P<0.001;TPC-1,24 h:F=207.50,P<0.001;48 h:F=202.45,P<0.001;48 h:F=55.89,P<0.001),迁移(BCPAP,F=12511.10,P<0.001;TPC-1,F=3966.10,P<0.001)及侵袭能力(BCPAP:F=94.65,P<0.001;TPC-1:F=681.74,P<0.001)明显下降。结论shRNA敲减ANXA1基因后,TPC-1及BCPAP细胞系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下降,表明沉默该基因可降低肿瘤的侵袭性,并初步揭示ANXA1可能是PTC生物治疗中一个重要的潜在靶点。

  • 标签: 短发夹RNA 膜联蛋白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细胞功能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更昔洛韦静脉注射2周预防CM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404例儿童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静脉滴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分为预防组235例和未预防组169例,记录两组受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术后存活率、CMV感染发生率、首次CMV感染发生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404例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856 d,CMV感染的发生率为39.1%;预防组与未预防组两组间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术前PELD评分、CHILD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免疫抑制方案、排斥反应发生率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受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 014 d与731 d;术后CM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7.4%(88/235)与41.4%(70/169),术后首次CMV感染发生平均时间分别为术后75.5 d与110.2 d,首次CMV感染后再次CMV感染率分别为26.1%(23/88)和18.6%(13/70),以上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更昔洛韦静脉注射2周并不能降低CMV感染的发生率,也不能延缓CMV感染的发生时间,不推荐作为儿童肝移植术后CMV感染的预防方案。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巨细胞病毒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ASB16-AS1靶向miR-1258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食管癌患者的食管癌及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癌组织>3 c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食管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ASB16-AS1和miR-1258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法将si-NC(si-NC组)、si-ASB16-AS1(si-ASB16-AS1组)、miR-NC(miR-NC组)、miR-1258模拟物(miR-1258组)、si-ASB16-AS1+anti-miR-NC(si-ASB16-AS1+anti-miR-NC组)、si-ASB16-AS1+anti-miR-1258(si-ASB16-AS1+anti-miR-1258组)分别转染至Eca109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荧光酶报告实验和qRT-PCR检测ASB16-AS1与miR-1258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食管癌组织中ASB16-AS1、miR-1258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95±0.27和0.62±0.06,与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1.00±0.06和1.00±0.0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48、72 h后,si-NC组细胞吸光度(A)值分别为0.81±0.07和1.15±0.11,均高于si-ASB16-AS1组[分别为0.46±0.04和0.62±0.06,均P<0.05]。si-NC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86.32±8.24)个和(71.29±7.15)个,均高于si-ASB16-AS1组[分别为(43.22±4.31)个和(32.36±3.58)个,均P<0.05]。培养48、72 h后,miR-NC组细胞的A值分别为0.84±0.08和1.18±0.12,均高于miR-1258组(分别为0.55±0.05和0.71±0.07,均P<0.05);miR-NC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83.15±8.31)个和(75.33±7.51)个,均高于miR-1258组[分别为(49.58±4.23)个和(38.42±3.84)个,均P<0.05];si-ASB16-AS1+anti-miR-NC组细胞的A值分别为0.45±0.04和0.61±0.06,均低于si-ASB16-AS1+anti-miR-1258组(分别为0.72±0.07和0.98±0.08,均P<0.05);si-ASB16-AS1+anti-miR-NC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44.36±4.41)个和(31.69±3.85)个,均低于si-ASB16-AS1+anti-miR-1258组[分别为(72.65±7.27)个和(61.22±6.14)个,均P<0.05]。ASB16-AS1靶向负调控miR-1258的表达。结论食管癌中ASB16-AS1呈高表达,ASB16-AS1通过靶向miR-1258可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 标签: 食管肿瘤 长链非编码ASB16-AS1 微小RNA1258 细胞增殖 迁移和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ASB16-AS1靶向miR-1258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食管癌患者的食管癌及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癌组织>3 c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食管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ASB16-AS1和miR-1258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法将si-NC(si-NC组)、si-ASB16-AS1(si-ASB16-AS1组)、miR-NC(miR-NC组)、miR-1258模拟物(miR-1258组)、si-ASB16-AS1+anti-miR-NC(si-ASB16-AS1+anti-miR-NC组)、si-ASB16-AS1+anti-miR-1258(si-ASB16-AS1+anti-miR-1258组)分别转染至Eca109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荧光酶报告实验和qRT-PCR检测ASB16-AS1与miR-1258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食管癌组织中ASB16-AS1、miR-1258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95±0.27和0.62±0.06,与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1.00±0.06和1.00±0.0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48、72 h后,si-NC组细胞吸光度(A)值分别为0.81±0.07和1.15±0.11,均高于si-ASB16-AS1组[分别为0.46±0.04和0.62±0.06,均P<0.05]。si-NC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86.32±8.24)个和(71.29±7.15)个,均高于si-ASB16-AS1组[分别为(43.22±4.31)个和(32.36±3.58)个,均P<0.05]。培养48、72 h后,miR-NC组细胞的A值分别为0.84±0.08和1.18±0.12,均高于miR-1258组(分别为0.55±0.05和0.71±0.07,均P<0.05);miR-NC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83.15±8.31)个和(75.33±7.51)个,均高于miR-1258组[分别为(49.58±4.23)个和(38.42±3.84)个,均P<0.05];si-ASB16-AS1+anti-miR-NC组细胞的A值分别为0.45±0.04和0.61±0.06,均低于si-ASB16-AS1+anti-miR-1258组(分别为0.72±0.07和0.98±0.08,均P<0.05);si-ASB16-AS1+anti-miR-NC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44.36±4.41)个和(31.69±3.85)个,均低于si-ASB16-AS1+anti-miR-1258组[分别为(72.65±7.27)个和(61.22±6.14)个,均P<0.05]。ASB16-AS1靶向负调控miR-1258的表达。结论食管癌中ASB16-AS1呈高表达,ASB16-AS1通过靶向miR-1258可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 标签: 食管肿瘤 长链非编码ASB16-AS1 微小RNA1258 细胞增殖 迁移和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