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杠杆平衡重建理论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失效原因及DHS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采用DHS固定治疗的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22例,女10例;年龄为34~91岁,平均67.7岁;骨折AO分型:31-A1型15例,31-A2型13例,31-A3型4例。根据杠杆平衡重建理论,从骨折线与内固定的关系确定术后支点的位置,并测量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内侧力臂和外侧力臂。将32例患者根据内固定术后支点位置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13例,支点在髓腔中心及以内,B组19例,支点在髓腔中心外。比较两组患者的内固定失效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15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效:头颈螺钉切割但均未穿透2例,退钉8例,髋内翻畸形10例,股骨颈短缩畸形15例。两组患者除骨折AO分型外其余术前一般资料及内固定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患者的内侧力臂(动力臂)长度平均为51.12 mm(39.4~57.9 mm),外侧力臂(阻力臂)长度平均为23.37 mm(15.1~31.0 mm),3例患者术后发生内固定失效;而B组患者的内侧力臂(动力臂)长度平均为63.71 mm(52.3~74.5 mm),外侧力臂(阻力臂)长度平均为9.94 mm(3.1~18.3 mm),12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效,两组患者内固定失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术后发生失效与术后重建的支点位置有关。DHS仅适用于骨折线(重建后支点)靠近髓腔中心及其内侧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而不适合应用于骨折线(重建后支点)靠近髓腔外的骨折类型。
简介:摘要: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适当的给学生一些与之相关的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去理解,去思考,去讨论,去探究这些地理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出学习地理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探究式教学实践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观念,主动的去探索知识,挖掘知识,并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真谛,发现解决问题的客观规律,潜移默化的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充分的应用探究式教学实践,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简介:摘要:本项目拟针对大红山铜矿床,针对大红山铜矿床地表起伏大、采深大等实际条件,开展矿山区域三维空间投影变形问题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大红山铜矿床三维空间坐标系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对地心坐标与地心坐标的原理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2000全国大地坐标系在大红山铜矿的应用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