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中心查体中细节护理应用的效果以及对患者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方法:2020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本院体检中心查体的患者人数共60人,为满足本研究需要,将60名患者按照对比组和观察组进行随机数表分类,对比组30例患者在体检中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患者在体检中接受细节护理。临床中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与患者满意度。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效果较对比组相比更优,P<0.05;两组中患者满意度更高的为观察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应用于体检中心查体中具有较好临床应用效果,能让患者享受更加满意的护理服务,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这些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灾害在我国的发生率逐年提高,国际重大伤亡护理联盟表明,护士不论工作时间的长短、经验的高低以及所在专科的不同,都应当具备应对重大事件所具有的技能以及知识,相关研究表明,急诊科护士在灾后护理、灾中救护以及在前准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急诊科护士的灾害准备度影响灾害救援团队的整个救援效率,应此提高整个急诊科护士的灾害准备度势在必行,通过本文,笔者试图探究应急演练在急诊科护士在还准备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我院制定的各种灾害应急预案,由我院急诊科主任和高级护士长负责现场设置和案例编写,并采用现场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各种灾害应急演练。同时,对整个锻炼过程进行了拍摄,最后将视频制作并发布在微信网络平台上,供护士交流和学习。使用中文版本的灾难准备评估工具评估演习前后的急诊护士的灾难准备情况。结果:急诊演习后,准备不足的急诊护士人数少于运动前的人数,中度和良好准备的急诊护士人数比运动前的人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应急演练前后,应急护士的准备能力的三个维度是灾害管理,灾害知识和灾害技术。灾后管理维度得分运动后增幅最大,运动后各维度得分均高于训练前(P <0.05)。总分的平均差异为(39.37±32.60),95%,置信区间(CI)(34.99,43.75)。结论:我院急诊护士的准备水平仍然较低,因此有必要改进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措施。应急演练和微信平台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士的备灾水平,可以作为临床实践中的培训计划。应急演练和微信平台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士的防灾能力,可以作为临床实践中的培训手段。
简介:目的分析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7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n=32)和中西医结合组(n=45)。西医组采取单纯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西医组总有效率为75%,中西医结合组为9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33,P〈0.05);西医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4±3.2)d,长于中西医结合组的(10.1±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85,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人牙齿缺失与牙体大部分缺损进行治疗时,运用保留修复治疗方式的情况下,对患者满意度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老年人牙齿缺失及牙体大部分缺损治疗患者,共60例展开此次研究,运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均30例。在对照组中,运用种植修复方式治疗,在实验组中,结合保留修复方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对比两组牙齿修复效果,在实验组中,获得的优良率更高,数据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满意度评分,在实验组中,获得的满意度评分更高,数据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牙齿缺失及牙体大部分缺损展开治疗过程中,通过保留修复治疗方式的运用,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以及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比较高。
简介:摘要:有研究显示,性别与老年慢性病患者久坐行为密切相关,男性是老年MHD患者久坐行为的危险因素。可能是因为男性更喜欢看电视、下棋、打牌等静态活动,而女性则更喜欢做家务、锻炼等活动。此外,男性通常更容易发生血管疾病,因此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久坐,以避免对身体造成威胁。有必要分析患者久坐行为背后的多种原因,并进行针对性解决,科普运动方式、时间、类型等,引导患者适量运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三子养亲汤合生脉散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1年4月本院接收的62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31)及观察组(n=31)。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以三子养亲汤合生脉散辅助治疗,对比两组肺功能[最大每分钟通气量(MVV)]、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C反应蛋白(CRP)、T细胞亚群(CD4+/CD8+)]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MVV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低,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于COPD稳定期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三子养亲汤合生脉散作为辅助用药,可促进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改善,同时抑制其血清炎症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性联合肺段切除应用在支气管扩张患者外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因支气管扩张症接受胸腔镜联合肺段切除的患者资料。手术指征是经高分辨CT(HRCT)诊断为支气管扩张患者,影像学存在手术靶区,同时存在反复感染、咯血或持续咳痰等临床症状且接受内科治疗症状缓解欠佳。资料完整患者113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解剖性联合肺段切除(解剖组,62例)和非解剖性联合肺段切除(非解剖组,51例)两组。检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持续漏气、支气管胸膜瘘、咯血、肺部感染等)等指标来评估手术安全性,术后1年随访复查,记录两组术后1年肺功能变化、肺部感染再入院就诊次数以及咯血症状控制等评估手术效果。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灶范围、切除范围、术后肺功能(包括FEV1占预计值%变化,DLCO占预计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解剖组(116.9±29.7)min,非解剖组(107.3±28.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天数解剖组(5.6±3.8)天,非解剖组(6.9±5.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在术后并发症方面,非解剖组在术后再咯血、支气管胸膜瘘术以及后1年内因肺部感染入院次数多于2次的患者均多于解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支气管扩张患者,采用胸腔镜解剖性联合肺段切除的手术方式安全性良好,且并发症更少,利于患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晶状体上皮细胞焦亡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实验研究。选择2020年3至11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70例(70只眼)患者,收集手术中房水及晶状体前囊膜。根据是否伴有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每组35例(35只眼)。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晶状体前囊膜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Gasdermin D蛋白(GSDMD)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房水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并进行两组间比较。主要的统计学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糖尿病组年龄为(70±9)岁,非糖尿病组年龄(71±8)岁,两组年龄及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糖尿病组前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NLRP3、caspase-1、GSDMD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1±0.06、0.95±0.04、0.39±0.03,均高于非糖尿病组的0.81±0.04、0.33±0.11、0.16±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8、5.36、4.63,均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前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NLRP3、caspase-1、GSDMD mRNA水平分别为1.98±0.07、54.36±4.88、6.98±1.18,均高于非糖尿病组的1.38±0.16、15.31±1.51、2.41±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9、7.64、3.00,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糖尿病组晶状体前囊膜中NLRP3、caspase-1、GSDMD灰度值亦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显示糖尿病组房水中IL-1β、IL-18水平分别为(4.178±0.028)、(20.983±0.018)fg/L,均高于非糖尿病组的(4.063±0.017)、(20.509±0.073)f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3、37.21,均P˂0.01)。结论caspase-1介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焦亡以及焦亡导致的炎性介质释放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常规血液透析同时,加用肾衰宁胶囊口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自2023年1月至12月,共选取86例患者进行股静脉置管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采用对比法进行观察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股静脉置管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液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压稳定,肾功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生存率明显提高。结论:股静脉置管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保证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表现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2月1日—2023年1月31日于我院就诊及本区部分养老机构老年期痴呆患者中的3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使用Hachinski缺血量表、痴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生命质量-AD(QOL-AD)评分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调查。。结果:BPSD的发生率为89.6%,其中以行为紊乱(66.23%)、攻击行为(53.25%)、日夜节律紊乱(51.95%)、偏执和妄想(50.65%)为多见。而情感障碍(20.78%)、焦虑和恐惧(11.69%)、幻觉(12.99%)偏少;中度BPSD患者ADL评分、QOL-AD评分均显著低于轻度,且显著高于重度患者,呈逐层递减的趋势(P<0.05)。结论:老年期痴呆不仅影响患者认知功能,还会导致一系列行为表现,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使用紫杉醇化疗后Tc>0.05值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150例妇科肿瘤患者接受紫杉醇为基础的3周化疗方案。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妇科肿瘤患者化疗后的血药浓度,并药代动力学方法计算Tc>0.05值,分为高血药浓度组(Tc>0.05值≥31 h)和低血药浓度组(Tc>0.05值<31 h)。并基于Tc>0.05值的剂量调整模型进行剂量调整。观察并记录患者三个化疗周期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150例患者三次化疗周期统计Tc>0.05值分布在17~38 h,变异系数为23.21%,Tc>0.05值在年龄、体质量、体表面积、体质指数、肿瘤类型、术前或术后化疗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化疗周期高血药浓度组(Tc>0.05值≥31 h)粒细胞减少、神经毒性、心脏毒性、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大于低血药浓度组(Tc>0.05值<31 h),P<0.05;两组胃肠道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化疗周期高血药浓度组(Tc>0.05值≥31 h)神经毒性、心脏毒性、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大于低血药浓度组(Tc>0.05值<31 h),P<0.05;两组粒细胞减少及胃肠道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0.05值≥31 h值可以作为紫杉醇3周化疗方案的预测不良反应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6-11月调查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3~7岁儿童63 292名。基于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筛查BMI界值点筛检出肥胖儿童1 522名(男童1 006名、女童516名),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同性别、年龄相差≤6个月、身高相差≤5 cm”随机选择同一调查区域内体重正常儿童与肥胖儿童进行配对。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①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17个肥胖影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包括出生体重≥4.0 kg、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出生后前6个月人工喂养、食欲强、进食速度快或慢、户外活动强度较低、每日户外活动时间<1 h、每日视屏时间<1 h或≥2 h、每日夜间睡眠时间<9 h、母亲超重、父亲超重、母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父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非核心家庭、孩子日常生活主要照护人为(外)祖父母和/或保姆。②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12个影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包括出生体重≥4.0 kg(OR=1.83,95%CI:1.29~2.61,P<0.001)、剖宫产(OR=1.22,95%CI:1.07~1.39,P=0.003)、妊娠期糖尿病(OR=4.57,95%CI:2.13~9.79,P<0.001)、母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OR=1.52,95%CI:1.11~2.07,P=0.008)、单亲家庭(OR=4.79,95%CI:1.44~15.88,P=0.010)、母亲超重(OR=2.58,95%CI:1.93~3.46,P<0.001)、父亲超重(OR=2.40,95%CI:1.86~3.10,P<0.001)、食欲强(OR=7.78,95%CI:5.38~11.27,P<0.001)、进食速度快(OR=6.59,95%CI:4.86~8.94,P<0.001)、每日户外活动时间<1 h(OR=1.42,95%CI:1.09~1.85,P=0.009)、每日夜间睡眠时间<9 h(OR=1.59,95%CI:1.13~2.23,P=0.007)、每日视屏时间≥2 h(OR=1.69,95%CI:1.27~2.24,P<0.001)。③交互作用分析显示4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较强交互作用,包括母亲超重和父亲超重(OR=5.53,95%CI:3.76~8.13,P<0.001)、食欲强和进食速度快(OR=54.48,95%CI:32.95~90.06,P<0.001)、户外活动强度较低和每日户外活动时间<1 h(OR=2.12,95%CI:1.29~3.48,P=0.002)、每日夜间睡眠时间<9 h和每日视屏时间≥2 h(OR=2.83,95%CI:1.71~4.68,P<0.001)。结论筛选出12个肥胖影响因素,包括高出生体重、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文化程度较低、单亲家庭、母亲超重、父亲超重、食欲强、进食速度快、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较短、每日夜间睡眠时间较短、每日视屏时间过长,其中母亲超重与父亲超重、食欲强与进食速度快、户外活动强度较低与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较短、每日夜间睡眠时间较短与每日视屏时间过长存在交互作用。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MRI在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测价值和影像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膝类风湿性关节炎80例(研究组)以及退行性关节炎患者80例(对照组),先后对其采用超声、MRI和病理检测,以此来判断MRI对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效果,以及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影像特点。结果:不同检测方式对在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确诊率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检测方式的确诊标准略有不同,关节软骨改变等病灶确诊率有较大差异(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的关节软骨改变、半月板损伤、韧带病变情况差异较小(P>0.05),而研究组的滑膜病变、关节积液、腘窝囊肿、血管痂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MRI能够更明显的反应患者病灶及周围部位的结构性病变情况,而超声对积液变化,血流信号等具有更好的检出优势,因此在对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检查时,两种方式合用的效果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rt-PA)静脉给药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本项目选取 2019年— 2020年期间,在我院筛选发病在 4.5小时内,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联合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 rt-PA静脉溶栓综合治疗。研究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 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溶栓后 2h、 24h、 7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 90d时生活质量巴塞尔指数( Barthel)评分提升明显,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发病 4.5h以内,采用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提高其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