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在外科门诊患者慢性伤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外科门诊收治的慢性创面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一组为对照组44例,另一组为观察组,同样为44例。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换药间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持续护理能加速伤口愈合,减少伤口糜烂等不良事件,伤口护理效果良好。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外科门诊 慢性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在消化内治疗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消化内治疗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患者 86例,应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 全面护理 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条件上进行全面护理 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住院时间、出血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出血复发情况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消化内治疗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患者 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 护理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全面护理 消化道出血 护理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9月就诊于本院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阳性率、准确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部位准确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准确率较高,在筛查病灶部位方面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16 年 6 月~ 2018 年 9 月就诊于本院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 90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阳性率、准确率与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部位准确率与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准确率较高,在筛查病灶部位方面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深静脉血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准确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9月就诊于本院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阳性率、准确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部位准确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准确率较高,在筛查病灶部位方面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内治疗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内下治疗的23例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研究患者基线信息、内治疗方式、病理结果和并发症的发生与转归等资料。结果23例患者顺利完成内下治疗,内下评估病灶长径(1.90±0.83)cm,其中20例行内黏膜切除术,3例行内分片黏膜切除术。术后发生迟发出血5例(21.7%),高淀粉酶血症3例(13.0%),轻度急性胰腺炎6例(26.1%),胰管支架移位1例(4.3%),经内科治疗或内治疗后好转;围手术期未出现穿孔并发症。术后病理显示,病灶整块切除率82.6%(19/23),完全切除率78.3%(18/23)。术前内超声提示局限于黏膜层的19例病灶,术后病理均提示局限于黏膜层;疑似累及黏膜下层或胰胆管末端的4例病灶,其中2例证实局限于黏膜层,另2例侵及黏膜下层,遂追加外科手术。共18例患者接受了后续随访,其中14例术后病理达到完全切除,有2例(14.3%,2/14)分别在术后12个月、51个月时发现肿瘤复发,分别接受了外科手术和内下治疗后未再复发;另4例术后病理未达到完全切除的随访患者中,1例内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另外3例均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内治疗壶腹部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是安全有效的,但需要注意加强术前评估,警惕围手术期并发症,注意术后定期内随访。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 壶腹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骨折术后的舒适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104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舒适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比对照组更高(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dVAS评分、术后7d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0.05)。应用舒适护理为小儿骨折术功能锻炼过程提供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更有效,患儿关节活动度改善,功能评分更高。

  • 标签: 舒适护理 小儿骨折术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侧卧位I-scope气管插管用于内黏膜下剥离术(ESD)能否优化术前麻醉时间。方法2018年3—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拟行ESD的150例早期胃食管癌患者纳入研究,根据SPSS 20.0随机数字分为3组,每组50例。SL组患者左侧卧位,使用I-scope气管插管;SS组患者平卧位,使用I-scope气管插管;MS组患者平卧位,Macintosh喉镜直接气管插管。主要观察术前非必需麻醉时间(气管插管成功后至内手术开始的间隔时间)、气管插管成功的插管次数、相关并发症等并行统计分析。结果SL组的术前非必需麻醉时间为(8.55±2.16)min,SS组为(10.44±2.43)min,MS组为(10.56±3.20)min,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8,P<0.001),SL组明显少于SS组(P<0.001)和MS组(P<0.001),SS组与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9)。SL组的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6.0%(48/50),SS组为90.0%(45/50),MS组为92.0%(46/50),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1,P=0.627)。患者术后清醒拔除气管导管恢复至返病房期间的咳嗽咳痰、口干、黏膜损伤发生率,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咽痛发生率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5,P=0.028),MS组(38.0%,19/50)高于SL组(18.0%,9/50,P<0.05)和SS组(18.0%,9/50,P<0.05),SL组与S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卧位I-scope气管插管用于ESD能有效优化术前麻醉时间。

  • 标签: 插管法,气管内 左侧卧位 视频喉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及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1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观察所有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冠脉造影结果发现,51例患者中41例为阳性,10例为阴性,动态心电图结果发现,38例为阳性,13例为阴性,超声心动图结果发现,25例为阳性,26例为阴性。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度明显高于超声心动图,P<0.05,特异度及敏感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可作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者的无创诊断技术。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动态心电图 冠脉造影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阳性
  • 简介:摘要总结66例气胸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认为采取正确的术后指导、有效的排痰方法、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确保术后肺复张的关键,也是保持气道通畅、预防并发症及提高气胸病人治愈率的重要条件。6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 标签: 气胸 呼吸道的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伴有横窦狭窄的静脉相关血管搏动耳鸣患者的临床诊治策略。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因静脉相关血管搏动耳鸣收入院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横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019年12月为末次随访时间,分析入组患者临床特点、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腰椎穿刺压力和脑脊液成分,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纯音听阈、眼底检查、颈动脉B超、骨密度、内分泌六项),耳鸣残疾量表评分,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随访结果。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83例患者入组,其中女性74例(89.2%),男性9例(10.8%);右侧耳鸣54例(65.1%),左侧耳鸣26例(31.3%),双侧耳鸣3例(3.6%);静脉优势回流右侧56例(67.5%),左侧16例(19.3%),双侧均衡型11例(13.3%);双侧横窦狭窄46例(55.4%),单侧横窦狭窄37例(44.6%);体质量指数(BMI)超重及肥胖者41例(49.4%);耳鸣残疾量表评分3级及以上者66例(79.5%)。最终33例患者选择观察(39.8%),选择乙状窦相关手术、介入手术及导静脉封闭的患者分别为40例(48.2%),8例(9.6%)及2例(2.4%)。74例随访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6.2个月。对48例手术患者的分析显示,乙状窦相关手术后耳鸣消失又复发的患者,其静脉窦内压力差高的比例较大;介入手术若同期植入支架则治疗效果好;导静脉封闭患者术后效果不佳。对26位腰椎穿刺患者分析发现,正常颅压8例、颅高压18例,两组患者静脉窦内压力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而发病年龄、伴随症状、BMI、空蝶鞍及视乳头水肿比例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伴有横窦狭窄的静脉相关血管搏动耳鸣患者的评估需要规范的流程,视乳头水肿不能作为早期颅高压患者的敏感检测指标,静脉窦内压力差可能是提示颅高压的指标之一。减轻体重可以作为观察期的保守治疗方法,静脉窦明显狭窄是乙状窦手术患者复发的风险因素,介入支架手术是治疗继发于横窦狭窄的耳鸣患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耳鸣 横窦 颅内压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 简介:摘要影像学检查的选择是否合理是临床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基于循证医学的"影像学检查的临床适用评价",即针对临床诊疗需求(某一特定疾病、综合征等诊断或评估),影像科与临床科室医师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专业技能和经验、患者意愿,共同慎重评价某种影像学检查的必要及检查选择的合理性。必要是前提,合理性是核心,证据质量评价是基石,循证医学方法是重要手段。评估成果将形成系列标准,以指南方式呈现,为临床医师针对临床诊疗需求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提供依据。通过影像科和临床科室医师的深度合作与共同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影像学检查的临床适用评价体系,保证临床诊疗流程的合理化、规范化,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使用。

  • 标签: 循证医学 影像医学 证据推荐评估、开发与评价分级标准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C12细胞X线照射后有无程序坏死,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程序坏死的调控作用。方法PC12细胞经不同剂量照射后在不同时间点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其坏死。程序坏死特异性抑制剂Nec-1预处理后,通过LDH检测细胞坏死变化。免疫印迹(WB)检测照射干预后RIP3的表达情况。RIP3特异性抑制剂GSK’872预处理后通过LDH检测细胞坏死变化。通过WB筛选RIP3敲低效果最佳的转染序列。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照射组、溶媒对照组、空载对照组和预处理组,采用WB、免疫荧光染色、MTT、LDH和AnnexV-FITC/PI流式检测分析。结果细胞经4 Gy照射后培养3 h细胞坏死程度相对最大,RIP3蛋白表达增加。Nec-1、GSK’872和RIP3基因敲低预处理后,细胞坏死减少。结论4 Gy照射可诱导PC12细胞出现程序坏死,照射后培养3 h作用最明显;RIP3参与放射诱导PC12细胞的程序坏死过程,并且发挥重要的正向调控作用。

  • 标签: PC12细胞系 X线照射 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对手部烧伤整形患者手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6例手部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38例)和人性化护理组(38例),对比2组手部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人性化护理组手部功能优良率为92.11%,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68.42%(P<0.05);人性化护理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一般健康状况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手部烧伤整形患者术后标准化护理中实施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减少并发症,促进手部功能恢复。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手部 烧伤整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腹部磁共振(MR)检查定量分析减重代谢手术患者腹腔内/皮下及肝脏脂肪含量的可行应用效果,以期为肥胖相关疾病风险的评估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可参考数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依托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手术临床资料与生物样本数据库,回顾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施行减重代谢手术的570例患者、837例次上腹部MR检查结果,分析腹腔内/皮下脂肪显示的最优序列,计算患者扫描的各典型层面[椎间盘腰(L)1~L2(L1~L2)、L2~L3等]显示率以及肝脂肪含量测量成功率。结果腹腔内/皮下脂肪显示的最佳序列是可变肝脏加速容积采集序列的脂像图(Fat LAVA-Flex)。患者L1~L2水平的显示率为93.1%(779/837),L2~L3水平的显示率为43.7%(366/837);常规扫描视野的检查,L1~L2有14.6%(114/779)以及L2~L3有16.7%(61/366)不能完全显示皮下脂肪,但扩大扫描视野(50 cm×50 cm)可完整显示。所有基于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DEAL-IQ)的质子密度脂肪分量(PDFF)图中均能够测量肝脂肪含量(100%,837/837)。MR可明确诊断在检查中偶然发现的胆囊结石、肝囊肿、肝血管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多种病变。结论上腹部MR对于开展肥胖相关疾病风险预测、手术方式的选择能够提供客观依据;并宜在基于腹腔内/皮下脂肪及肝脏脂肪含量的临床研究中应用

  • 标签: 磁共振 减重代谢手术 代谢综合征 临床适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我院于2011年1月开始对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强化管理,将该工作开展前后1年所收集的处方单为对象,将开展前的500份处方单作为对照组,开展后的500份处方单作为观察组,比较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我院在开展抗菌药物使用干预工作后,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的情况明显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在开展相关管理工作时,通过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控,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出现耐药性的几率,而且还可以避免抗生素滥用所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其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抗生素 抗菌药物 用药分析 不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