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上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internet-based structured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I-GCBT)轻症抑郁患者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使用SPSS20.0软件生成随机表,将96例轻症抑郁患者分配到线上视频团体干预(线上,n=64)面对面干预(线下,n=32),使用HAMD17、HAMA、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 Scale, GAF)以及抑郁症状快速检查-自我报告评分16项(16 Items Quick Inven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Self Report,QIDS-SR16)分别在基线、4周末、8周末12周末评估患者抑郁、焦虑及整体功能水平。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治疗效果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脱落率、治愈率、治疗接受度差异。结果(1)2患者基线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4),其他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患者组别时间的交互作用分析显示,HAMD17、HAMAQIDS-SR16的时间组别交互作用均不显著(F=0.69,P>0.05;F=0.95,P>0.05;F=0.64,P>0.05),GAF的时间组别交互作用显著(F=4.09,P<0.01),2患者各量表上时间主效应均显著(HAMD17:F=32.81,P<0.01;HAMA:F=20.86,P<0.01;GAF:F=105.98;P<0.01;QIDS-SR16:F=25.27,P<0.01)。12周末临床治愈率达62%(43/69),线上57%(25/44),线下72%(1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P=0.21)。(3治疗期间总体脱落率为26%(21/81),线上29%(15/51),线下20%(6/3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P=0.35),患者对方案的接受程度达97%(58/60),线上97%(35/36),线下96%(23/2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78)。结论线上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轻症抑郁患者的疗效面对面干预相当,患者依从性较好。

  • 标签: 认知疗法 团体结构 抑郁 评价研究 可行性研究
  • 简介:摘要信息时代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医疗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尤其人工智能技术医疗服务的紧密结合,临床诊治临床研究方面展现了潜在应用价值。精神医学力求与时俱进,紧跟信息技术步伐,人工智能在精神医学临床研究中进行了多层面的探索,过程既充满机遇挑战,也有着可以洞见的曙光。同时,精神医学临床研究中应用信息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精神医学临床研究需关注真实世界的真实数据,注重规范化、安全性的基础上,期待人工智能技术精神医学临床诊疗真实数据相结合,强化循证证据、更新临床诊治指南的同时,形成有转化应用价值的工具。从科学发展看,坚信这些工具终将帮助精神科医生造福于广大精神疾病患者,促进精神医学学科的蓬勃发展。

  • 标签: 精神医学 人工智能 信息技术
  • 简介:摘要双相障碍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由于缺乏准确可靠的研究手段,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技术已被用于双相障碍等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通过建立双相障碍患者具有相同遗传信息的体外神经细胞模型,研究者们神经发育、离子通道、线粒体功能、坍塌反应调节蛋白磷酰化、微小核糖核酸表达及免疫炎症反应等方面寻找到了双相障碍发病机制的线索。目前iPSCs技术尽管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改善和解决,但因其可立足于临床样本,建立双相障碍神经细胞体外模型,因此具有巨大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期待基于iPSCs技术建立的双相障碍体外细胞模型能够早日突破各方面瓶颈,为精神疾病的病因研究治疗带来曙光。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