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籍贯、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血常规、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014年至2021年共收治艾滋病患者12 165例,其中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169例(1.4%);各年份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在AIDS住院患者中的占比总体变化不大,分别为1.8%(21/1 149)、1.1%(14/1 307)、1.3%(19/1 446)、0.9%(15/1 610)、1.2%(20/1 626)、1.2%(22/1 778)、1.7%(28/1 624)和1.8%(30/1 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50,P=0.218)。169例患者中,男157例(92.9%),年龄为(37.9±12.2)岁,户籍为江西省者35例,上海市31例,浙江省29例,安徽省17例,福建省14例,江苏省11例,湖南省8例,黑龙江省4例,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河南省各3例,湖北省、山东省、山西省、云南省、广东省各2例,重庆市1例,来自非马尔尼菲篮状菌传统流行区的患者未查询到明确的传统流行区的旅居史。整个病程中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皮疹的患者分别为143例(84.6%)、73例(43.2%)和26例(15.4%);有肺部影像学表现者147例(87.0%);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者94例(55.6%),肝脾肿大者44例(26.0%);137例(81.1%)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23例患者死亡,总病死率为13.6%,病死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年份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首次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比值比(OR)=3.33, 95%可信区间(95%CI)1.13~9.81, P=0.029)。结论上海市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总体变化不大,近两年患病率上升,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受损,无传统流行区旅居史和不以皮疹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占比高。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10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292例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重症患者21例,轻症患者271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流行病学史、基础疾病和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患者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结果292例患者中,重症患者21例,重症率为7.2%,死亡1例,重症病死率为4.8%。21例重症患者年龄为(65.5±15.7)岁,其中男19例(90.5%),11例(52.4%)合并有基础疾病,7例(33.3%)亲属中存在确诊患者;271例轻症患者年龄为(48.7±15.7)岁,其中男135例(49.8%),74例(27.3%)有基础疾病,36例(13.3%)亲属中存在确诊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30, χ2=12.930、5.938、4.744,均P<0.05)。与轻症患者比较,重症患者入院时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酐、血清胱抑素C、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B型钠尿肽前体、肌红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较高(U=2 091.5、1 928.0、1 215.5、729.0、1 580.5、1 375.5、947.5、789.5、1 209.0、1 434.0、638.0、964.5、1 747.5、1 258.0),而淋巴细胞绝对值、白蛋白、转铁蛋白、CD3+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低(U=1 263.5,t=4.716,U=1 214.0、962.0、1 167.5、98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入院时白蛋白[比值比(odds ratio,OR)=0.80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75~0.961]、肌红蛋白(OR=1.010,95%CI 1.004~1.016)、C反应蛋白(OR=1.016,95%CI 1.000~1.032)、CD3+T淋巴细胞计数(OR=0.996,95%CI 0.991~1.000)、CD8+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OR=1.006,95%CI 1.001~1.010)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展为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上海地区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症病例以老年男性居多,且多合并有基础疾病。白蛋白、肌红蛋白、C反应蛋白、CD3+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重症患者的早期预警指标之一,值得更多临床关注。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重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lebsiella pneumoniae pyogenic liver abscess,KP-PLA)的临床特点。方法临床回顾性研究,收集2009—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培养或脓液培养阳性的133例细菌性肝脓肿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原学结果分为KP-PLA(92例)和非KP-PLA组(41例)。结果KP-PLA组和非KP-PLA组均以男性(分别占67.39%、70.73%,χ2=0.146)和中老年[年龄分别为(56.8±13.8)岁和(55.0±13.0)岁,t=0.708]患者多见(P值均>0.05)。KP-PLA组患者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比例(45.65%和32.61%)高于非KP-PLA组(24.39%和14.63%),χ2值分别为5.384、4.642,P值均<0.05。KP-PLA组发生肝脏以外脏器的侵袭性感染比非KP-PLA组更常见(27.17%比9.76%,χ2=5.046,P=0.025)。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KP-PLA组和非KP-PLA组血红蛋白[(109.88±20.97)g/L比(97.75±20.2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6,P=0.002);碱性磷酸酶[146.50(114.50,237.50)U/L比220.50(120.00,316.7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 239.500,P=0.048)。结论KP-PLA好发于男性中老年患者,尤其是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基础疾病的人群。KP-PLA患者需要警惕有无肝外转移性感染灶,即侵袭综合征表现。

  • 标签: 肝脓肿,化脓性 克雷伯菌,肺炎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