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籍贯、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血常规、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014年至2021年共收治艾滋病患者12 165例,其中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169例(1.4%);各年份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在AIDS住院患者中的占比总体变化不大,分别为1.8%(21/1 149)、1.1%(14/1 307)、1.3%(19/1 446)、0.9%(15/1 610)、1.2%(20/1 626)、1.2%(22/1 778)、1.7%(28/1 624)和1.8%(30/1 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50,P=0.218)。169例患者中,男157例(92.9%),年龄为(37.9±12.2)岁,户籍为江西省者35例,上海市31例,浙江省29例,安徽省17例,福建省14例,江苏省11例,湖南省8例,黑龙江省4例,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河南省各3例,湖北省、山东省、山西省、云南省、广东省各2例,重庆市1例,来自非马尔尼菲篮状菌传统流行区的患者未查询到明确的传统流行区的旅居史。整个病程中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皮疹的患者分别为143例(84.6%)、73例(43.2%)和26例(15.4%);有肺部影像学表现者147例(87.0%);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者94例(55.6%),肝脾肿大者44例(26.0%);137例(81.1%)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23例患者死亡,总病死率为13.6%,病死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年份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首次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比值比(OR)=3.33, 95%可信区间(95%CI)1.13~9.81, P=0.029)。结论上海市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总体变化不大,近两年患病率上升,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受损,无传统流行区旅居史和不以皮疹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占比高。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
出版日期
2023年03月1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