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研究小儿重症肺炎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影响情况。方法:随机择选120例患者,均确诊为小儿重症肺炎,就诊科室儿科,时间2022年07月~2023年09月。数字表法治疗分组,每组各有6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统计、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在感染控制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上,研究组均短于常规组,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研究组(93.33%)高于常规组(73.33%),P<0.05。结论: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用于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诊治,能够更好的消除炎症,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肺上皮细胞膜糖蛋白(KL-6)联合检测在重症肺炎ARD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2月入住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RICU的重症肺炎ARDS并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仪(PICCO)监测且存活超过3d的患者6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患者第1、3、5天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血清sICAM-1、KL-6、氧合指数(OI)水平变化,记录APACHEⅡ评分、患者生存事件(天)及生存结局,按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45例)和死亡组(20例)。行sICAM-1、KL-6、EVLWI和OI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肺炎ARDS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sICAM-1、KL-6、EVLWI及联合指标对重症肺炎ARDS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入RICU时,死亡组的PCT、EVLWI、sICAM-1、KL-6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R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其余基线指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天、3天、5天时,死亡组的EVLWI、sICAM-1、KL-6、降钙素原和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而OI在治疗第3 d和5 d时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VLWI、sICAM-1和KL-6与重症肺炎ARDS死亡密切相关(P<0.05)。入住RICU治疗1 d、3 d和5 d时的sICAM-1、KL-6、EVLWI与OI均呈负显著相关(P<0.01),sICAM-1、KL-6水平与EVLWI均呈正显著相关(P<0.01)。入住RICU第1天、3天和5天时,sICAM-1、KL-6水平和EVLWI三指标联合预后评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84.4%;85.0%、66.7%和80.0%、86.7%。AUC分别为0.864、0.881、0.892(P<0.001)。比同期单个指标有更好的预后评估价值。结论EVLWI、sICAM-1和KL-6分别是重症肺炎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可早期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28 d病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应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到2015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喘息型肺炎患儿共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常规呼吸道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在经过6天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时,可以采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监测结果。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纳入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疾病轻重程度分为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n=100)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组(观察组,n=100),比较两组免疫球蛋白参数、T细胞亚群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IgM、C3、C4分别为(1.28±0.52)pg/ml、(1.37±0.31)pg/ml、(0.51±0.13)pg/ml,与对照组相比更高,IgG则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CD3+、CD4+及CD4+/CD8+分别为(50.42±8.74)%、(20.69±6.18)%、(1.27±0.24),均低于对照组,而CD8+水平为(28.79±4.66)%,则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IL-2、IL-6、IL-8、IL-10及TNF-α水平分别为(214.89±45.68)pg/ml、(50.19±10.41)pg/ml、(222.38±80.35)pg/ml、、(141.89±97.51)pg/ml,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与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免疫球蛋白参数、T细胞亚群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故可通过监测以上指标区分病症严重程度,从而对症施治,提升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重症患者应用预防性压疮护理干预的价值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11月-2022年2月收入的老年重症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防性压疮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依从率:观察组综合依从40例(95.24%),对照组综合依从33例(78.57%),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压疮发生率:观察组压疮发生率3例(7.14%),对照组压疮发生率10例(23.81%),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重症患者予以预防性压疮护理措施可降低临床压疮感染风险,患者临床的综合护理依从率较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eurology intensive-care unit,NICU)病房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方法:选取本院在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0例NICU患者。分析NICU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具体原因,再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结果:600例NICU患者中有40例发生医院感染,占6.67%(40/600);感染部位:消化道、皮肤软组织、泌尿道、呼吸道以及其他等;病原菌感染情况:40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共检测出100株病原菌)中所占比最高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最后为真菌;单因素分析:年龄、使用呼吸机、留置胃管/导尿管、脑血管疾病、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比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大、住院时间长、留置胃管/导尿管、罹患脑血管疾病以及使用呼吸机等,临床需针对上述因素制定解决对策,防止医院感染情况发生。
简介:摘要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4.26万名医务人员和9千余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武汉,加强重症救治、轻症收治隔离、社区拉网筛查,用3个月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的胜利。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实施以核酸检测为主的扩大预防,完善平急结合的公共卫生体系,“歼灭”了相继发生在多地的聚集性疫情,用2~3个潜伏期控制住了疫情的传播。在“动态清零”新阶段,强调抓早、抓小、抓基础的精准防控,严把重点部位防控,抓住“黄金24 h”,在约1个潜伏期时间控制住疫情传播。中国始终采取积极的防控策略,其自信和定力源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源于医疗卫生事业的鲜明本质,源于健康社会治理的显著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消化道症状与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至2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收治的251例COVID-19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包括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的比例。将患者分为普通型(76例)、重型(65例)和危重型(110例),分析不同临床分型和有无消化道症状的COVID-19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发生情况和肝功能指标如TBil、DBil、ALT、AST、ALP、GGT、LDH、白蛋白、球蛋白等结果。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COVID-19患者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纳差(33.9%,85/251)、腹泻(12.0%,30/251)、恶心呕吐(7.6%,19/251)和腹痛(1.2%,3/251)。143例(57.0%)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其中危重型患者的肝功能损伤比例高于普通型和重型患者[75.5%(83/110)比40.8%(31/76)和44.6%(29/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765、16.865,P均<0.01);普通型患者的肝功能损伤比例与重型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消化道症状患者肝功能损伤比例与无消化道症状患者比较[57.8%(67/116)比56.3%(76/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患者TBil、DBil、ALT、AST、ALP、GGT、LDH、球蛋白水平的中位值,以及TBil水平>34.2 μmol/L、DBil水平>13.6 μmol/L、ALT水平>80 U/L和AST水平>80 U/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3.5 μmol/L、4.9 μmol/L、44.5 U/L、50.0 U/L、64.0 U/L、41.0 U/L、527.0 U/L、33.6 g/L、7.3%(8/110)、7.3%(8/110)、17.3%(19/110)、17.3%(19/110),均高于普通型患者的9.5 μmol/L、2.9 μmol/L、28.5 U/L、28.5 U/L、54.0 U/L、25.5 U/L、225.5 U/L、30.1 g/L、0、0、6.6%(5/76)、2.6%(2/76),以及重型患者的10.4 μmol/L、3.4 μmol/L、30.0 U/L、31.0 U/L、49.0 U/L、25.0 U/L、284.0 U/L、30.7 g/L、0、0、6.2%(4/65)、1.5%(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64、-5.507、-4.000、-6.558、-3.112、-4.333、-4.858、-3.873,Fisher确切概率法、Fisher确切概率法,χ2=4.574、9.620;Z=-3.060、-3.850、-3.923、-5.005、-9.495、-7.651、-3.853、-2.725,Fisher确切概率法、Fisher确切概率法,χ2=4.425、10.169;P均<0.01);危重型患者的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的中位值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分别为85.3 g/L、28.2 g/L、0.8,均低于普通型患者的157.3 g/L、32.3 g/L、1.1,以及重型患者的133.6 g/L、31.6 g/L、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631、-3.647、-4.924、-4.503、-5.283、-3.903,P均<0.01)。有腹泻患者的中位白蛋白水平低于无腹泻患者(28.2 g/L比30.5 g/L),TBil水平>20.0~34.2 μmol/L的患者比例高于无腹泻患者[70.0%(21/30)比10.9%(24/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82, χ2=62.788;P均<0.05)。结论COVID-19患者消化道症状中以纳差最常见,腹痛发生率较低,危重型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高。有无消化道症状与肝功能损伤比例无关,有腹泻症状的患者白蛋白水平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