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比较其与传统开放手术的效果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了我科2016年12月至2024年3月间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而实验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和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5),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中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表现为术后疼痛轻、患者满意度高以及恢复速度快。因此,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率。方法:回顾性研究法,选择我科的胆结石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实验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5%vs 10%),患者满意度更高(96%vs 80%),生活质量评分更高(86.05±1.60 vs 75.25±0.7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相较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患者中具有更低的并发症率、更高的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结石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择了我科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实验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的平均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和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在胆结石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能是更优的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方面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24年3月的5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实验组(腹腔镜疝修补术),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简介:目的为了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妇科肿瘤手术治疗患者临床治疗记录作为研究资料,随机抽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疗法与腹腔镜手术疗法的患者各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疗法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疗法的为观察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手术期间的出血量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满意度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肿瘤有助于减缓患者的疼痛,减小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满意度。因此,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加大,在临床推广中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重点关注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时间和生活质量等指标。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法,我科收治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而实验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我们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较短,此外,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在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临床效果,尤其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恢复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腹腔镜微创手术值得在治疗该类患者时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对高度尼古丁依赖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的高度尼古丁依赖男性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25例):对照组(C组)、地佐辛组(D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DF组)。麻醉诱导前,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2 mg/kg,F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2 mg/kg,DF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氟比洛芬酯l mg/kg。评估入PACU即刻(T1)、入PACU 15 min(T2)、离开PACU(T3)、术后24 h(T4)的VAS评分和布氏舒适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 BCS),记录各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各时点VAS与BCS评分,术后补救地佐辛、恶心呕吐、嗜睡的发生率。结果4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T1、T2、T4时VAS评分高于D组、F组和DF组(P<0.05)。C组T3时VAS评分高于F组和DF组(P<0.05)。DF组T4时VAS评分低于D组和F组(P<0.05)。C组各时点BCS评分均低于D组、F组和DF组(P<0.05),DF组T4时BCS评分高于D组和F组(P<0.05)。C组术后补救地佐辛发生率高于D组、F组和DF组(P<0.05),F组术后补救地佐辛发生率高于DF组(P<0.05)。D组嗜睡发生率高于C组和DF组(P<0.05)。4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氟比洛芬酯和地佐辛联合应用对尼古丁高度依赖患者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更好,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藏地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该地区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筛查与防治现状。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了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间西藏地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纳入了511例肝硬化患者,其中代偿性肝硬化185例(36.20%)、失代偿性肝硬化326例(63.80%)。进一步分析肝硬化病因数据显示,慢性乙型肝炎306例(59.88%)、酒精性肝病113例(22.11%)、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病68例(13.31%)。在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48例(25.95%)接受过内镜检查,其中33例被诊断有高出血风险静脉曲张。然而,这33例患者均未接受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治疗,仅4例患者接受了内镜套扎治疗。在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83例(25.46%)有上消化道出血史、297例(91.10%)存在腹水、23例(7.05%)存在肝性脑病、3例(0.92%)存在肝肾综合征。在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史的患者中,42例(50.60%)接受过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二级预防治疗,包括内镜治疗39例、内镜联合药物治疗1例、介入治疗3例、外科手术治疗2例。结论西藏地区肝硬化以慢性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病为主要病因。该地区对于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筛查、预防及治疗存在不足,需要加大高危人群的筛查、提高首次出血的预防、推进再出血防治的多学科团队协作。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模拟实验,对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疗患者的受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方法调查3家医院共56例ERCP手术,并记录管电压、管电流、透视时间、摄影帧数,剂量面积乘积(dose-area product,DAP)等信息,根据每例测量的DAP,选择DAP值中最大值、中位值和最小值的3例ERCP手术,以这3例手术分别作为仿真人体模型实验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模拟ERCP介入诊疗手术,利用仿真人体模型,在相应体表位置和预定孔中插入热释光剂量计,通过模拟测量得到器官剂量并计算有效剂量。结果3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2.69、11.52和39.27 mSv。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间有效剂量相差约14倍。3个组的吸收剂量最大值都集中在照射野范围内的器官。结论ERCP体模实验不同组的受照剂量差距较大,对比其他介入诊疗程序的体模实验,属于高剂量的诊疗类型。建议合理并安全地运用介入诊疗,优化患者的辐射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温中愈胃汤配合常规西医药治疗胃溃疡A1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中愈胃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的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中愈胃汤配合常规西医药治疗胃溃疡A1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WGCNV)检测和评分系统在肺腺癌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显微微切割技术获取76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91份和癌旁正常对照组织样本20份,通过全基因组扩增(WGA)富集DNA并构建测序文库,进行二代测序。评估肺腺癌手术和恶性胸水细胞学标本的肿瘤细胞核级别改变,在肿瘤核细胞大小、核分裂象计数、细胞核不典型性和不典型核分裂4个方面进行分级。评价WGCNV评分的预测预后的价值,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WGCNV评分在肺腺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样品WGCNV改变作为正常对照,所有肿瘤标本WGCNV评分为0~9.95分,中位WGCNV评分为2.7分。核级别评分与WGCNV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r=0.780 90,P<0.000 1)。中评分组(1.74~4.23分)相对低评分组(<1.74分)的风险比为4.11(95% CI为0.72~23.57),高评分组(>4.23分)相对低评分组的风险比为2.07(95% CI为0.30~14.12),中、高评分组风险呈上升趋势。ROC曲线分析显示,当临界值为0.01时,诊断肺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8%和95.0%,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9.0%和9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1,WGCNV评分具有较好的诊断肺腺癌的价值。当临界值为1.8时,鉴别浸润性腺癌与原位腺癌及微浸润性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1%和94.4%,PPV和NPV分别为98.0%和52.0%,AUC为0.896。结论WGCNV评分系统在肺腺癌标本中有一定的诊断和预测预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