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异位胰腺(ectopic pancreas,EP)经验,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7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采用ESD治疗的14例有消化道症状胃EP患儿病例资料,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9.5±6.5)岁,范围3~16岁。中位身体质量指数为16.4,范围为14.3~22.6。14例胃EP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7例)、反酸(6例)、恶心(5例)、呕吐(5例)及嗳气(4例)。所有患儿病变均为单发,病变直径大小范围12~25 mm,平均为15 mm;位置位于胃窦大弯侧12例,幽门2例,其中1例异位胰腺口侧合并溃疡。14例患儿经内镜下诊断明确后,均于全身麻醉下行ESD切除治疗,术中留取病理标本送检。术后定期随访,查看患儿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等。结果14例患儿中,13例经ESD完整切除胃EP,1例患儿因黏膜下多次注射后病变无法抬举而未行ESD切除,予保守治疗。手术操作时间38~62 min,平均为42.5 min,封闭创面使用钛夹数量2~6枚,平均为4枚。所有患儿术中及术后均无出血、穿孔发生,术后禁食24~72 h后逐步开放饮食,患儿均好转出院,住院时间4~7 d,平均为5 d。术后病理检查均提示为(异位)胰腺组织。患儿术后随访10个月至4年,保守治疗患儿经内科药物治疗后症状可持续缓解,其余13例患儿营养状况良好,未诉明显腹痛、呕吐、反酸等,胃镜复查显示原病变部位黏膜平坦完整,未见病变复发。结论内镜ESD技术治疗儿童胃异位胰腺可行、安全且有效,值得在儿科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为探讨内镜窄带光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对儿童食管息肉的诊断价值,在白光内镜及NBI内镜下分别对2016年1月—2020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的35例患儿的食管息肉进行微细形态的观察,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和对比白光内镜与NBI内镜诊断息肉的灵敏度及特异度。35例患儿共发现食管息肉70枚,其中27例患儿为单发息肉。病理结果提示息肉以非肿瘤性息肉为多(52.9%,37/70)。NBI内镜诊断肿瘤性息肉的灵敏度[93.9%(31/33)比90.9%(30/33)]和特异度[89.2%(33/37)比78.4%(29/37)]优于传统白光内镜,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4)。NBI内镜通过观察食管息肉的微细结构,有助于临床预判息肉的病理性质,其灵敏度优于白光内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藏地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该地区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筛查与防治现状。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了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间西藏地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纳入了511例肝硬化患者,其中代偿性肝硬化185例(36.20%)、失代偿性肝硬化326例(63.80%)。进一步分析肝硬化病因数据显示,慢性乙型肝炎306例(59.88%)、酒精性肝病113例(22.11%)、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病68例(13.31%)。在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48例(25.95%)接受过内镜检查,其中33例被诊断有高出血风险静脉曲张。然而,这33例患者均未接受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治疗,仅4例患者接受了内镜套扎治疗。在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83例(25.46%)有上消化道出血史、297例(91.10%)存在腹水、23例(7.05%)存在肝性脑病、3例(0.92%)存在肝肾综合征。在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史的患者中,42例(50.60%)接受过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二级预防治疗,包括内镜治疗39例、内镜联合药物治疗1例、介入治疗3例、外科手术治疗2例。结论西藏地区肝硬化以慢性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病为主要病因。该地区对于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筛查、预防及治疗存在不足,需要加大高危人群的筛查、提高首次出血的预防、推进再出血防治的多学科团队协作。
简介:摘要2019年4月,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科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医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规培医师的基本情况、科研培训现状、科研培训需求。共发放问卷177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有效回收率92.6%。分别有52名(31.7%)及31名(18.9%)规培医师参加过临床科研项目课题及临床科研相关培训,仅10名(6.1%)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大部分规培医师认为参加科研项目培训很有必要,有126名(76.8%)认为需要开展统计分析与医学文献检索知识培训,有122名(74.4%)认为需要开展临床科研设计、数据收集与管理、论文撰写与发表、医学科研英语知识培训,有121名(73.8%)认为需要开展期刊选择与投稿知识培训。研究生及非研究生规培医师对不同科研课程培训的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年级规培医师仅临床科研设计课程的需求度存在差异[84.9%(45/53)比69.4%(77/111),χ2=4.55,P<0.05]。全科规培医师科研能力薄弱,可从改进全科规范化培训模式、导师指导科研工作、开展互联网教育、制定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升全科规培医师的科研能力。
简介:摘要2019年4月,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科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医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规培医师的基本情况、科研培训现状、科研培训需求。共发放问卷177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有效回收率92.6%。分别有52名(31.7%)及31名(18.9%)规培医师参加过临床科研项目课题及临床科研相关培训,仅10名(6.1%)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大部分规培医师认为参加科研项目培训很有必要,有126名(76.8%)认为需要开展统计分析与医学文献检索知识培训,有122名(74.4%)认为需要开展临床科研设计、数据收集与管理、论文撰写与发表、医学科研英语知识培训,有121名(73.8%)认为需要开展期刊选择与投稿知识培训。研究生及非研究生规培医师对不同科研课程培训的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年级规培医师仅临床科研设计课程的需求度存在差异[84.9%(45/53)比69.4%(77/111),χ2=4.55,P<0.05]。全科规培医师科研能力薄弱,可从改进全科规范化培训模式、导师指导科研工作、开展互联网教育、制定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升全科规培医师的科研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urbo Hawk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浅动脉长段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Turbo Hawk旋切术联合DCB治疗的21例股浅动脉长段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处理单侧病变。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71.3±6.5)岁。记录患者患肢缺血症状、技术成功率、靶血管一期通畅率、踝肱指数(ABI)、Rutherford分级、最小管腔直径(MLD)和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同患者术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患肢缺血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技术成功率为95.24%(20/21)。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5±5.7)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为71.43%(15/21)。术后6个月,ABI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0.87±0.16 比 0.38±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26,P<0.001)。MLD值较术前增加(3.23±0.48 比 0.5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05, P<0.001)。Rutherford分级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未发现重大不良事件。结论Turbo Hawk斑块旋切术联合DCB治疗股浅动脉长段硬化闭塞症安全可靠,短期疗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