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简易封闭性负压引流器在营养不良患者渗出性创面愈合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10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80例营养不良且渗出性创面愈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封闭式负压引流器,观察组患者采用简易封闭性负压引流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医疗费用、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简易封闭性负压引流器可以完全解决营养不良患者出现渗出性创面经久不愈的问题,极大的改善了愈合时间,降低愈合成本,降低感染风险,可以广泛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右肾包膜动脉参与原发性肝癌供血发生率低,既往文献报道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并探究右肾包膜动脉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共纳入13例右肾包膜动脉参与原发性肝癌供血病例,观察并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右肾包膜动脉造影及参与肿瘤供血特点、化疗栓塞术后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结果患者肿瘤大小为2.4~15.6 cm,平均8.0±4.25 cm。所有患者肿瘤均位于Ⅴ、Ⅵ、Ⅶ段中一段或两段,其中,69.2%(9/13)患者肿瘤压迫或紧贴右肾。10例患者仅由肾包膜上动脉供血,2例患者仅由肾包膜中动脉供血,1例患者同时由肾包膜上动脉、中动脉供血,无肾包膜下动脉供血病例。术后1个月及3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3%、84.6%。结论对于肝肿瘤位于右后叶且肿瘤负荷较大时,可常规行右侧膈下动脉及右肾包膜动脉造影,明确是否参与肿瘤供血。右肾包膜动脉化疗栓塞安全有效,近期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接受改良全程新辅助治疗后行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30例接受改良全程新辅助治疗后手术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肿瘤退缩分级、病理降期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男24例,女6例;中位年龄55.5岁。在新辅助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标准的直肠癌全系膜切除,其中行低位前切除术14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4例,行Hartmann术2例。中位手术时间为22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00 ml。30例患者均达到了R0切除。6例(20.0%)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分别为排尿困难(2例)、会阴切口延迟愈合(2例)、肠梗阻(1例)和盆腔出血(1例)。术后肠道恢复排气的中位时间为3 d,中位住院时间为8 d。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重度治疗反应15例(50.0%),其中包括病理完全缓解4例(13.3%);中度治疗反应12例(40.0%);轻度治疗反应3例(10.0%)。20例患者具有详细的治疗前肿瘤信息,与治疗前临床分期对比,15例(75.0%)患者达到了ypT分期降期,13例(65.0%)患者达到了ypN分期降期。术后随访,无局部复发患者,仅2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结论对于高复发风险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改良的全程新辅助治疗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 (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 Keap1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uclear factor-E2-related factor 2, 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 ARE)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 )损伤中对线粒体分裂的调控。方法将提取的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组(C组)、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 OGD/R)组、OGD/R+Nrf2抑制剂组(OGD/R+N组)和OGD/R+赋形剂组(OGD/R+V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ynamin-related protein 1, Drp1 )、线粒体分裂蛋白1 (mitochondrial fission protein 1, Fis1)、Keap1、Nrf2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观察Nrf2的核转位,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C组比较,OGD/R组Keap1水平降低,Nrf2核内蛋白水平升高,Drp1、Fis1水平升高,免疫荧光观察Nrf2在OGD/R的过程中发生核转位,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OGD/R组比较,OGD/R+N组Nrf2核内蛋白水平降低,Keap1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OGD/R+V组与OGD/R组比较,Keap1、Drp1、Fis1、Nrf2核内蛋白水平及细胞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I/R中,Keap1/Nrf2/ARE信号通路能调控线粒体分裂、减少细胞凋亡、减轻脑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75岁以上老年瓣膜手术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75岁以上老年瓣膜手术患者资料,总共73例,占同期心脏瓣膜手术的5.3%(73/1372)。其中男46例,女27例;平均年龄77.35岁(75~88岁),诊断为二尖瓣关闭不全28例(38.3%),二尖瓣狭窄8例(11.0%),主动脉瓣关闭不全7例(9.6%),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7例(9.6%),主动脉瓣狭窄6例(8.2%)。行二尖瓣置换联合三尖瓣成术28例(38.4%),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27.4%),二尖瓣置换术11例(15.1%)。同期安装起搏器2例(2.7%),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例(19.2%)。结果手术前后左心房舒张期末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右心房舒张期末内径(RA)及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随机抽取的150例60岁以下瓣膜手术相比,手术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时间、ICU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肝肾功能不全及病死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5岁以上老年瓣膜病以二尖瓣关闭不全发病率最高,手术后心脏结构改善明显,且手术风险与正常年龄组相同,因此常规瓣膜手术在7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是安全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和认知功能的关系及孤独感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效应。方法2021年9—11月在锦州市进行多阶段分层抽样确定318例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版自我感知老化量表(the brief ageing perceptions questionnaire,BAPQ)、孤独感量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loneliness scale,UCLA Loneliness Scale,UCLA-L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问卷调查。采用IBM 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AMOS 22.0的Bootstrap程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和SPSSAU在线分析程序中模型进行调节作用检验。结果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得分(44.85±12.48)分,孤独感得分(41.70±8.73)分,认知功能得分(24.87±3.40)分。存在认知障碍的老年人65例,检出率为20.44%(65/318)。自我感知老化、孤独感和认知功能得分两两显著相关(均P<0.05)。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对认知功能有负向影响(β=-0.467,P<0.01),自我感知老化对孤独感有正向影响(β=0.585,P<0.01),孤独感对认知功能有负向影响(β=-0.234,P<0.01)。孤独感在自我感知老化与认知功能间的标准化间接效应为-0.137,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68%。孤独感在自我感知老化与认知功能间起到调节作用(β=-0.114,t=-2.26,P=0.025)。结论自我感知老化和孤独感对老年人认知功能有预测作用,孤独感在自我感知老化和认知功能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尽早发现老年人的负面衰老情绪和孤独感,对预防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恢复患者的肺部功能,文章针对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营养支持以及护理干预应用取得的具体效果进行研究以及分析。方法 研究人员根据确定的患者入选以及排除标准,从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这段时间内,本院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群体中共计选择80人参与本期研究,始终是以患者自愿参与作为前提条件。研究人员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的护理方式差异将其均分为普通组和对比组,分别对其落实常规的护理及循证护理下的营养支持及护理干预。研究人员对比的指标是患者的肺部功能以及血气状况。结果 对比组患者肺部功能以及血气状况相较于普通组得到了明显提升(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治疗期间,以循证护理为基础落实的营养支持以及护理干预工作,能够帮助患者摄入充足营养,逐渐改善其血气状况,肺部功能有所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叉头框转录因子F2(FOXF2)作用于结肠癌细胞中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候选靶基因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方法设置干扰FOXF2基因的最佳慢病毒转染获得的HT29细胞为沉默组,空载慢病毒转染获得的HT29细胞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沉默组各取三个样本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富集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该通路的候选靶基因。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3组干扰慢病毒沉默HT29细胞中FOXF2的表达效果显著高于空载慢病毒[FOXF2基因信使RNA(mRNA)表达分别为0.29±0.02、0.28±0.05、0.26±0.01比1.00±0.13,FOXF2基因蛋白表达分别为0.20±0.02、0.16±0.01、0.12±0.01比1.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948、3 549.333,均P<0.01),第3组慢病毒沉默FOXF2效果最佳。HT29细胞沉默FOXF2后有389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EGs显著富集在免疫效应过程、细胞外区域、腺苷酸转移酶活性等功能集团;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显示,DEGs主要涉及EB病毒感染、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及Wnt信号通路等;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候选靶基因骨形成蛋白和激活素的跨膜抑制剂(BAMBI)、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耦联受体5(LGR5)、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耦联受体6(LGR6)和MSTRG.14182(新基因)主要涉及正向调控Wnt信号通路、细胞增殖和迁移等生物学过程。沉默组中BAMBI、LGR5、LGR6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mRNA表达分别为1.86±0.21比1.00±0.20、1.95±0.11比1.00±0.09、2.06±0.10比1.00±0.03,蛋白表达分别为1.88±0.02比1.00±0.06、2.08±0.12比1.00±0.04、1.80±0.03比1.0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6、-11.646、-17.584、-24.100、-14.820、-16.710,均P<0.01)。结论沉默FOXF2基因的HT29细胞存在较多的差异表达基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候选靶基因可能参与正向调控Wnt信号通路、细胞增殖及迁移等生物学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模式进行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应用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模式护理。结果:止血时间、输血量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减少P<0.05;急救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22%,对照组为86.11%,P<0.05。结论: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采用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模式可取得确切的急诊护理效果,有利于迅速止血并减少出血量,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急救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低温室颤下全胸腔镜再次二尖瓣手术与正中开胸常规再次二尖瓣手术的围手术期结果,探讨全胸腔镜再次二尖瓣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由同一术者收治的再次二尖瓣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低温室颤下全胸腔镜组(全胸腔镜组)和常规正中开胸组(正中开胸组),收集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及围手术期结果,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1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研究,全胸腔镜组25例,正中开胸组66例。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胸腔镜组在二尖瓣成形率(32.0%对7.6%,P=0.008)、输血率(72.0%对98.5%,P<0.001)、机械通气[(19.0±27.8)h对(43.3±58.3)h,P=0.009]、术后胸腔引流量[(489.6±319.1)ml对(913.6±568.4)ml,P=0.001]、胸腔引流管留置[(2.2±1.9)天对(3.7±2.4)天,P=0.004]、术后住院时间[(8.0±2.7)天对(13.9±12.8)天,P=0.026]等方面具有优势。全胸腔镜组具有更长的体外循环[(180.8±41.7)min对(143.2±39.7)min,P<0.001],术中室颤时间为(100.2±42.5)min。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对21.2%,P=0.481)和病死率(4.0%对4.5%,P=1.00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胸腔镜入路相比正中开胸入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低温室颤相比常规阻断升主动脉,简化了升主动脉处操作的同时可减少心肌损伤。低温室颤下全胸腔镜再次二尖瓣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