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策略用于急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GDS组和按需镇静组。EGDS组患者入组后立即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镇静,以0.2 μg·kg-1·min-1为起始剂量,连续72 h;按需镇静组则静脉推注丙泊酚按需镇静。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持续监测镇静深度。所有患者均给予舒芬太尼维持镇痛,并依据病情需要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止血或抗血小板等综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镇静前及镇静24、48、72 h的生命体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BIS和动脉血气分析,以及机械通气时间、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① 110例患者中剔除脑出血再次手术、脑疝病情恶化、家属放弃治疗、中途退出试验患者后,最终有105例完成治疗,其中EGDS组56例,按需镇静组49例,两组性别、年龄、颅脑损伤类型、基线APACHEⅡ和GCS评分及机械通气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镇静前比较,两组镇静后心率(HR)均显著下降直至72 h,以EGDS组降低更显著(次/min:70.49±7.53比79.83±9.48,P<0.05)。除HR外,按需镇静组APACHEⅡ和GCS评分于镇静72 h较镇静前明显改善,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与镇静前比较,EGDS组于镇静24 h起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即明显升高,48 h起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降低、GCS评分和BIS明显升高,直至72 h,且各指标均较按需镇静组明显改善〔72 h PaCO2 (mmHg,1 mmHg=0.133 kPa):40.30±5.98比31.57±8.20,72 h MAP(mmHg):85.01±8.26比89.54±9.41,72 h GCS评分(分):8.62±3.34比7.89±2.74,72 h BIS:60.87±24.79比56.68±33.43,均P<0.05〕;EGDS组APACHEⅡ评分仅于镇静72 h明显低于镇静前,且与按需镇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17.10±7.05比18.90±3.32,P>0.05);EGDS组氧合指数(PaO2/FiO2)仅在镇静24 h较按需镇静组显著升高(mmHg:261.05±118.45比226.45±96.54,P<0.05)。③与按需镇静组比较,EGDS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h:20.56±9.03比27.75±11.23,P<0.05),舒芬太尼总量显著减少(μg:79.16±26.76比102.46±35.48,P<0.05)。④与按需镇静组比较,EGDS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升高〔10.71%(6/56)比6.12%(3/49),P<0.05〕,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下降〔14.29%(8/56)比38.78%(19/49),P<0.05〕,而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6%(3/56)比4.08%(2/49),P>0.05〕;按需镇静组意外拔管发生率为4.08%(2/49),而EGDS组无一例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结论EGDS可提高急性脑损伤患者GCS评分和BIS,提示该镇静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且方法安全、可行。

  • 标签: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 脑损伤,急性 脑电双频指数 右美托咪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藿香正气丸治疗急性肠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诊治的92例急性肠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藿香正气丸辅助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以及症状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病症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肠胃炎中选择藿香正气丸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症恢复时间快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藿香正气丸 急性肠胃炎 疗效
  • 简介:摘要:当前时代背景下环境、空气污染比较严重,使得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支气管哮喘便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使患者会伴有咳嗽、咳痰等多种临床症状。支气管哮喘为慢性病,会长期性损害患者呼吸系统,在临床治疗中可以有效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不过依然有较高的复发率,在急性发作期间会给患者带来非常明显的临床症状,对其身心伤害非常严重,基于此在本文中便简单探析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间的舒适护理。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期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颅脑CT血管成像对于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将选取2020.9-2021.5院内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入组,通过随机法实施分组,每组50例。两组均进行颅脑CT血管成像检查,依据患者CT血管成像检查血管情况进行分组,血管正常患者为探究组(n=50),参照组均为血管闭塞者(n=50),本次对比两组患者mRs量表分级及神经系统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探究组神经系统功能评分与参照组相近(P>0.05),治疗后,探究组相比参照组更低(P<0.05),探究组mRs量表分级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颅脑CT血管成像能够对于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判断,依据患者的血管情况实施治疗选择,具备较高的诊疗应用价值。

  • 标签: 颅脑CT 血管成像 急性脑梗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对急性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右美托咪定禁忌及耐受情况,并结合家属意愿将患者分为EGDS组和按需镇静组。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进行外科手术、机械通气、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止血或抗血小板等常规综合治疗,均持续泵入舒芬太尼镇痛。EGDS组给予以右美托咪定为基础的连续72 h镇静,输注速度0.2~0.7 μg·kg-1·min-1;按需镇静组仅在患者出现躁动而影响治疗时静脉推注0.5~1.0 mg/kg丙泊酚镇静。比较两组患者镇静前及镇静24、48、72 h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灌注压(CPP)、颅内压(ICP)〕、镇静指标〔脑电双频指数(BIS)〕、病情严重程度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脑氧代谢指标〔颈内静脉血乳酸(Lac)、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动脉血氧含量(CaO2)、脑氧摄取率(CERO2)、脑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的差异。结果① 108例患者中,因脑出血行二次手术或脑疝剔除3例,最终共105例完成研究过程,其中EGDS组54例,按需镇静组5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颅脑损伤类型、GCS评分、机械通气比例、手术治疗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与镇静前相比,两组患者Lac、CERO2和a-vDO2均随镇静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而SjvO2和CaO2逐渐升高;以EGDS组起效更快,Lac、SjvO2、CERO2和a-vDO2均于镇静24 h即较镇静前明显改善,且EGDS组镇静72 h时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按需镇静组〔Lac(mmol/L):1.81±0.31比2.19±0.12,SjvO2:0.714±0.125比0.683±0.132,CaO2(mL/L):201.21±15.25比179.65±14.07,CERO2:(27.87±3.66)%比(33.00±2.58)%,a-vDO2(mL/L):44.32±5.68比48.57±8.22,均P<0.05〕。③与镇静前相比,两组患者HR、MAP和ICP均随镇静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而CPP、BIS和GCS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以EGDS组起效更快,镇静24 h时HR以及镇静48 h时MAP、CPP、BIS和GCS评分均较镇静前明显改善,且EGDS组镇静72 h时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镇静指标和GCS评分均明显优于按需镇静组〔HR(次/min):70.69±7.80比79.85±9.77,MAP(mmHg,1 mmHg=0.133 kPa):84.23±8.76比89.97±9.48,ICP(mmHg):14.23±8.76比15.97±9.48,BIS:60.56±24.58比56.86±33.44,GCS评分(分):8.06±3.63比7.86±2.98,均P<0.05〕。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于镇静72 h时较镇静前明显降低,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按需镇静相比,EGDS能降低急性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改善昏迷程度,减轻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 脑损伤,急性 脑氧代谢 右美托咪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川芎嗪和胞二磷胆碱静滴,口服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并与15天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15天治疗后,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对于急性脑梗塞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自由基清除剂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行血清CRP、cTnI联合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者为A组,同期普通冠心病者为B组(60例),健康人群为C组(60例),选取时间在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并对比3组体检人员的血清CRP、cTnI浓度。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检测的血清CRP浓度为(15.22±1.97)mg/L,cTnI浓度为(3.49±0.52)μg/L,均高于B、C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行血清CRP、cTnI联合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血清CRP cTnI 急性心肌梗死 联合检测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部分患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选取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3月,期间从收治患者中选取64例完成分析。使用对比分析方法,以观察组和对照组为本研究小组名称,分别将64例患者分入2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研究期间统计患者相关资料,重点记录患者抢救成功率。结果:运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为96.87%,高于对照组患者急救成功率84.3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此次研究对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结果显示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升,急救成功时间有效缩短,建议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情况,并探讨卒中救治流程改进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救治成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神经内科收治的所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收治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收治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病例总数及构成、发病3-6小时内到达医院的病例数、接受静脉溶栓病例数、急诊介入病例数、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DNT)中位数、入院到动脉穿刺时间(DTP)中位数等卒中救治关键指标方面的差异。数据处理采用SPSS 27.0软件,统计方法包括Wilcoxon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发病4.5小时内到达医院病例数、接受静脉溶栓病例数、急诊介入病例数、静脉溶栓率、DNT中位数和DTP中位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卒中救治流程改进对AIS救治成效有积极影响。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卒中中心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喉气管食管裂(laryngotracheoesophageal cleft,LTEC)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确诊Ⅱ~ⅣLTEC的8例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8例患儿中,男7例,女1例,诊断时年龄5 d~12个月,中位年龄为3.75个月。根据2006年Sandu提出的改良Benjamin-Inglis 分:Ⅱ3例,Ⅲa3例,Ⅲb1例,Ⅳa1例。所有患儿常规随访。结果6例患儿因反复支气管肺炎和喂养时呛咳症状就诊,首诊科室为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等,6例伴其他畸形。8例患儿的治疗:内镜下喉气管食管裂修复术6例(3例Ⅱ,3例Ⅲa),1例(Ⅲb)经颈部正中入路LTEC修复术,1例(Ⅳa)新生儿合并VACTERL[V:脊柱(vertebral),A:肛门(anal),C:心脏(cardiac),TE:气管和食管(tracheoesophaqeal),R:肾脏(renal),L:肢体(limb)]联合畸形行胸腔镜联合支撑喉镜下喉内镜修复手术。8例患儿中有7例行气管切开,2例行胃造瘘术。所有患儿均成功完成修补手术,随访时间为5个月至3年,其中4例存活(3例Ⅱ患儿痊愈,1例Ⅲa患儿术后5个月喂养有呛咳),4例(2例Ⅲa、1例Ⅲb、1例Ⅳa)因严重反流、气管软化、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先天性LTEC的临床表现特异性差、确诊困难,需要通过内镜确诊分。患儿确诊后需要行喉气管食管裂修复手术,但重型(Ⅲ和Ⅳ)患儿预后较差,围手术期管理需要多学科协作。

  • 标签: 儿童 喉气管食管裂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时期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氧驱雾化吸入治疗的区别。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和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通病房住院的AECOPD患者180例,按住院年份分为2016年组(n=102)、2019年组(n=78),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2组氧驱雾化吸入的使用率及联合雾化吸入药物的构成比、使用比率、用药量,并比较2组的住院时间。结果2组总的氧驱雾化吸入比率、联合雾化吸入药物构成、异丙托溴铵、乙酰半胱氨酸使用比率及乙酰半胱氨酸用药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使用比率及用药量、异丙托溴胺用药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P<0.05)。结论氧驱雾化吸入在住院AECOPD患者中受到普遍重视,以多药联合雾化吸入治疗为主,异丙托溴铵及乙酰半胱氨酸使用率明显增高,2019年平均住院日较2016年缩短可能与多药联合雾化吸入有关。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氧驱雾化吸入 联合雾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非霍奇金淋巴癌免疫分学和骨髓血液学的临床资料的了解及相关病史的研究,确定免疫分组化和骨髓形态对非霍奇金淋巴癌的使用价值,从而方便非霍奇金淋巴癌患者的病情缓解及治疗。方法选取本院从2013年4月-2015年7月入住的非霍奇金淋巴癌患者48位,对他们进行骨髓血液形态方面的相关检测,再对前期制作的非霍奇金淋巴癌标本使用克隆相关抗体进行免疫分组化测验。结果据研究显示,在进行免疫组化的的标本实验中,显示出了具有89.65%而阳性率的B细胞淋巴瘤相关抗体CD20,而T细胞淋巴瘤相关抗体CD3的阳性率则为85.00%,CD45RO呈现90.47%的阴性占有率;而对于骨髓血液进行分析的非霍奇金淋巴癌的患者,淋巴瘤骨髓受到侵犯的7名病患中进展为淋巴癌-白血病的有6位,另外还有20例患者淋巴瘤细胞据监测到<5%的信息,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我们应当给予更加密切的观察和记录,掌握其动态过程中的骨髓形态变化信息。结论经过研究发现,对非霍奇金淋巴癌进行免疫分可以确定T、B淋巴瘤的类型,进一步补充组织形态学的相关资料,更加准确可靠的给予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另一方面的骨髓血液分析则可以及时的了解到患者是否遭受到骨髓侵犯及是否转化成淋巴癌-白血病的病理变化状况,从而进一步确定临床分期。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组化 骨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包括抗凝、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机械性血栓清除、髂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置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在治疗左髂静脉压迫并发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3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1例左髂静脉压迫并发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传统治疗方案组(抗凝或抗凝联合CDT组)、综合治疗方案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组患者的短期静脉通畅率评分、远期左股静脉近端瓣膜功能之间的差异,采用生存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组患者远期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综合治疗方案组患者短期静脉通畅率评分高于传统治疗方案组(t=9.872,P<0.001)。综合治疗方案组PTS发生率低于传统治疗方案组(χ2=7.146, P=0.008)。综合治疗方案组左股静脉瓣膜功能优于传统治疗组(χ2=23.834,P<0.001)。结论抗凝基础上的包括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机械性血栓清除、髂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CDT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减少左髂静脉压迫并发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远期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成形术 机械溶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训练联合推拿按摩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均实施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强早期康复训练和推拿按摩,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FMA评分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加强早期康复训练及推拿按摩治疗,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效果,应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康复训练 推拿按摩 效果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系膜成形联合经鼻置空肠营养管治疗新生儿高位空肠Ⅲb闭锁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1例先天性高位空肠Ⅲb闭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10例,手术采用肠切除肠吻合术,术中未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共收治11例,手术方法采用系膜成形,同时术中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系膜成形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首次经肛门排便时间、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系膜成形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经口喂养时间及静脉营养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2.8(1.7,3.5)d与5.0(5.0,6.0)d,P<0.05;14.0(13.0,15.3)d与19.5(18.3,20.8)d,P<0.05;30.0(29.5,56.3)d与57.5(56.3,66.3)d,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但系膜成形组肠梗阻发生率及术后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与75%,P=0.009;0与62.5%,P=0.007],直接胆红素最高值明显低于对照组[24.3(12.1,44.3)μmol/L与60.3(21.5,69.0)μmol/L,P<0.05]。随访12~72个月,两组患儿生长发育位于正常儿童生长发育中位数以下、-2个标准差以内。结论系膜成形联合经鼻留置空肠营养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新生儿高位空肠ⅢB闭锁可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减少静脉营养使用、减少术后并发症,远期随访患儿生长发育基本正常。

  • 标签: 肠闭锁 系膜成形 空肠营养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式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AP)康复期患者疾病知晓、自我管理、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AP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情况和遵医行为。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病因、临床症状、并发症以及如何预防疾病复发的知晓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问卷总分为(16.36±3.32)分,自我管理效能量表总分为(16.47±3.14)分,低于对照组的(19.46±3.98)、(19.45±3.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为88.46%(46/52),高于对照组的73.08%(3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AP康复期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自我管理效能和遵医行为。

  • 标签: 胰腺炎 微视频 情景模拟 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沙参麦冬汤联合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共76例,均于2021年06月-2023年06月期间入我院治疗。按掷骰子法分组,38例/组。参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沙参麦冬汤联合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比较二组的肺功能状况、治疗疗效。结果:比较肺功能状况、治疗疗效,治疗后观察组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应用沙参麦冬汤联合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疗效,使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改善,加快病情恢复,值得借鉴。

  • 标签: 沙参麦冬汤 糖皮质激素 急性加重期 慢阻肺 治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