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效果与价值,以不断提高治疗有效性。方法 随机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心血管内科治疗)、对照组(20例,应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每周发作次数、症状持续时间。结果 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5.67±5.11)分、每周发作次数为(1.23±0.33)次、症状持续时间为(2.05±0.26)min,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过程中,联合应用常规治疗与心血管内科治疗方法,可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使用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 ,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 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实验组采用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脑血流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症状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 93.48%高于对照组的 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实验组的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 (16.48±1.26)cm/s、 (289.12±53.64)ml/min、 (77.85±6.79)分 ,对照组分别为 (14.77±1.09)cm/s、 (260.27±47.75)ml/min、 (61.36±6.52)分。两组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实验组口眼歪斜积分、半身不遂积分、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分别为 (0.83±0.22)、 (0.85±0.26)、 (21.87±1.98)分 ,对照组分别为 (1.61±0.46)、 (1.70±0.52)、 (31.95±2.24)分。两组口眼歪斜积分、半身不遂积分、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使用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理想 ,患者脑血流指标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改善 ,临床症状显著缓解 ,且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应在临床积极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缬沙坦+倍他乐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43例。对照组采用倍他乐克治疗;试验组采用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率、住院天数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致死性心律失常,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情况、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一线化疗后给予自体树突状细胞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6年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经XELOX/SOX/FOLFOX方案一线化疗后达部分缓解或稳定的107例Ⅳ期胃癌患者入组研究,其中53例作为观察组在末次化疗结束后给予自体DC-CIK细胞免疫治疗3个疗程,54例不进一步处理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维持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1年无进展生存率,1、2年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75%∶46%, P<0.05; 60%∶33%, P<0.05; 68%∶44%; 32%∶17%, P<0.05)。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较DC-CIK细胞维持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D3(+)、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后DC-CIK细胞维持治疗明显优于单纯化疗,能够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为晚期胃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左旋甲状腺素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1日~2016年12月30日期间本院所收治的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有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把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25例(为治疗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25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都将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口服药物,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胆固醇的下降相对较为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下降程度进行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本院通常会采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进行实际临床治疗,并且其效果相当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踝关节僵硬康复治疗中低温热塑板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3~2021-3.从我院选取取外伤导致踝关节僵硬患者一共84例展开分析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42,实施传统康复治疗)和观察组(n=42,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温热塑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治疗效果以及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Kofoed)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Kofoed评分两组患者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9.05%,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关节僵硬康复治疗中应用低温热塑板的效果突出,缩短了治疗时间,改善了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超声测量颈内静脉扩张指数(internal jugular vein dilation index, ΔIJV)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assive leg raising, PLR)预测脓毒性休克容量反应性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急危重病中心ICU完全机械通气情况下诊断为脓毒症休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给予患者在30 min内输入500 mL晶体后,将"金标准"左心室搏出量(stroke volume, SV)提高15%为容量反应性阳性组,提高不足15%为容量反应阴性组。首先给予超声测量颈内静脉呼吸周期中最大前后径IJVmax、最小前后径IJVmin,其次测量PLR前后的SV,最后给予快速输注500 mL晶体后再次测量SV、IJVmax和IJVmin,计算ΔIJV=(IJVmax-IJVmin)/(IJVmean)×100%。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扩容前后和PLR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PLR后SV的变化率(ΔSV)和ΔIJV与"金标准"的ΔSV之间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功能曲线得出敏感度、特异度及相关截断值来评估ΔIJV和PLR在预测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中的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56例患者,容量反应性试验后分为两组,有反应组为32例,无反应组为24例。扩容后ΔIJV与ΔSV呈正相关性(r=0.778,P<0.01);以ΔIJV>17.3%为阈值,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46(95%CI: 0.716~0.977),敏感度为84.4%,特异度为83.3%。而PLR同ΔSV也呈正相关性(r=0.698,P<0.01),取PLR后ΔSV>15.5%为阈值,其AUC是0.895(95%CI: 0.796~0.993),敏感度为96.9%,特异度为79.2%。当ΔIJV联合PLR预测容量反应性时,其AUC是0.944(95%CI: 0.862~1.00),敏感度为99.8%,特异度为87.5%。结论应用床旁超声测量颈内静脉呼吸扩张指数是预测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可靠性指标,当联合PLR时可以提高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Kinki分期在肝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BCLC B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2例,女20例;中位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21~86岁。患者均行肝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患者随访和生存情况。(3)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复查甲胎蛋白(AFP)、肝功能、超声、增强CT或MRI扫描。术后1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1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9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寿命法计算生存率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112例患者中,BCLC Kinki B1期38例,BCLC Kinki B2期74例。BCLC Kinki B1期和BCLC Kinki B2期患者术前AFP(≤20 μg/L,>20 μg/L)、微血管侵犯(无,有)、肿瘤复发(无,有)分别为20、18例,25、13例,25、13例和22、49例,30、41例,22、52例,两期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97、5.485、13.405,P<0.05)。(2)患者随访和生存情况:1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4个月。BCLC Kinki B1期和Kinki B2期患者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86%、74%和78%、61%、45%,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53%、43%和35%、23%、20%,两期患者总体生存情况和无瘤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71、15.115,P<0.05)。(3)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BCLC Kinki分期、年龄、微血管侵犯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肝癌患者根治术后总体生存情况的相关因素(风险比=2.985、1.930、3.520、3.406,95%可信区间为1.318~6.763、1.023~3.642、1.714~7.230、1.571~7.385,P<0.05);患者BCLC Kinki分期、术前AFP、微血管侵犯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肝癌患者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情况的相关因素(风险比=2.806、2.122、2.826、2.914,95%可信区间为1.632~4.823、1.266~3.556、1.743~4.580、1.601~5.30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BCLC Kinki分期、年龄、微血管侵犯和肿瘤分化程度是肝癌患者根治术后总体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2.587、2.568、2.280、4.328,95%可信区间为1.036~6.462、1.215~5.429、1.011~5.141、1.677~11.171,P<0.05);患者BCLC Kinki分期、术前AFP、微血管侵犯和肿瘤分化程度是肝癌患者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2.579、1.942、2.572、2.750,95%可信区间为1.426~4.662、1.109~3.400、1.505~4.397、1.436~5.269,P<0.05)。进一步分析BCLC Kinki分期和微血管侵犯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其结果显示:BCLC Kinki B1期无微血管侵犯和有微血管侵犯患者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91%、91%和85%、75%、45%,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63%、48%和62%、21%、21%,两者总体生存情况和无瘤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31、7.447,P<0.05)。结论BCLC Kinki分期可判断肝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BCLC Kinki B1期患者行根治术预后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对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方法将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25例,观察组在采用美托洛尔治疗同时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参考组仅采用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同时记录其治疗期间心率失常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失常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能够有效缓解心率失常发作次数、时间,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 2018年 2月—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 A组、 B组和 C组。三组患者均接受吞咽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 A组患者给予脑心通治疗, B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 C组患者给予脑心通胶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 1个周期后和治疗 2个周期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藤岛吞咽疗效评价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 1个周期后和治疗 2个周期后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治疗 1个周期后和治疗 2个周期后, C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藤岛吞咽疗效评价评分均高于 A组、 B组 (P< 0.05); C组患者总有效率均高于 A组、 B组 (P< 0.05);三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显著,能够缓解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同时不增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耐受度较好,能够明显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并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近百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选择48例合并焦虑症的患者收集分析相关情况后展开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病患各24例。实验组治疗方式为中西药结合疗法,对照组为西医药物治疗法。结果: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进行对比,发现在两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焦虑评分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3.33%,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相较纯西医疗法更为有效,可以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联合血管增强技术(vascular enhancement technology,VET)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252例下肢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s,CVD)患者,于X线顺行静脉造影(X-Ray venography,XRV)前分别应用CDUS、VET检查患肢同侧髂静脉,以髂静脉横断面直径狭窄比率(diameter stenosis ratio,DSR)>50%作为超声诊断IVCS的标准。记录髂静脉狭窄部位,有无侧支循环形成、髂内静脉反向血流等间接征象。选取CDUS、VET及两者联合与XRV结果一致的病例,分为IVCS组和非IVCS组。以XRV为诊断IVCS的金标准,对三种方法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选取超声诊断效能最高的方法与XRV结果一致的病例,根据下肢有无并发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分为并发深静脉血栓组(DVT组)与无并发深静脉血栓组(non-DVT组),分析IVCS与下肢DVT发生的关系;non-DVT组患肢按照下肢CVD的CEAP临床分级分为C2~C6级5组,分析IVCS与不同CEAP临床分级的关系。评估髂静脉狭窄好发部位及侧支循环形成和髂内静脉反向血流对诊断IVCS的价值。结果①以XRV为金标准,与CDUS、VET单独诊断比较,CDUS联合VET对IVCS的诊断效能最高(均P<0.05)。②CDUS联合VET诊断的IVCS组和非IVCS组中,DVT和non-DVT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0,P<0.001)。③non-DVT组中,CEAP临床分级C3级、C5级病例分布在IVCS组和非IVC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2级、C4级、C6级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IVCS组髂静脉狭窄部位的构成比,左髂总静脉起始段与其中远段、右髂总静脉起始段、中远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侧髂总静脉中远段、髂外静脉与股总静脉交界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IVCS组中侧支循环形成、髂内静脉反向血流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7,P=0.010),前者比例高于后者。结论CDUS联合VET对IVCS的诊断效能最大,优于CDUS、VET单独诊断。IVCS与下肢DVT关系密切,与CEAP临床分级无相关性。IVCS发生最常见部位是左髂总静脉起始段狭窄。侧支循环形成可作为诊断IVCS的间接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患者行规律内镜下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的305例肝硬化EGVB病例纳入回顾性队列研究,按是否规律内镜下治疗分成2组,即规律内镜治疗组(n=145)和未规律内镜治疗组(n=160),主要观察指标为再出血率,次要观察指标为随访时间、再出血间隔时间和再出血死亡率。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病因构成、病因是否控制、肝脏储备功能、是否服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再出血率规律内镜治疗组为11.7%(17/145),未规律内镜治疗组为41.9%(67/160)(χ2=38.74,P<0.001);随访时间规律内镜治疗组为(28.14±11.11)个月,未规律内镜治疗组为(21.10±12.37)个月(t=5.21,P<0.001);再出血间隔时间规律内镜治疗组为12.0(6.0,23.0)个月,未规律内镜治疗组为1.0(1.0,6.0)个月(U=164.00,P<0.001);再出血死亡率规律内镜治疗组为1.4%(2/145),未规律内镜治疗组为10.6%(17/160)(χ2=11.13,P=0.001)。结论相较于未行规律内镜下治疗者,肝硬化EGVB患者行规律内镜下治疗更具临床意义,可显著降低再出血率、延长再出血时间间隔、减少再出血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1~2 cm肾下盏结石无效后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或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并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ESWL治疗无效后行PCNL或RIRS的75例1~2 cm肾下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PCNL组(36例)和RIRS组(39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辅助ESWL次数、3个月结石清除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1% vs.84.6%,P>0.05)。RIRS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辅助ESWL次数多于PCNL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PCN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IRS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CN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经ESWL治疗无效后行RIRS治疗的1~2 cm肾下盏结石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但RIRS碎石效率不如PCNL,总体花费较高,术后需行ESWL辅助治疗才能取得与PCNL相当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