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践教学是培养护士各种实践技能和思维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思维导图在静脉输液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评价其应用效果,为思维导图在中理教学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ICU中心静脉导管病人预知护理的疗效。方法:选择在2021年11月到2022年12月在 ICU接受治疗的150名中心静脉导管病人,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每组75名。对照组采用 ICU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进行预见性护理。比较导管相关事件发生、留置时间、留置时间、留置时间、 ICU停留时间、 ICU费用、护理满意度等。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留置时间、 ICU停留时间、 ICU时间、 ICU费用均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护理方法认同、护士专业技能、服务态度、躯体舒适度、不良事件预防等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中心静脉置管病人采用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减少留置时间,延长 ICU的逗留时间,节省医疗费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河北省保定市一起水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其流行特征,确定致病原。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呕吐物、肛拭子或粪便标本,居民末梢水以及污水井井水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对阳性标本进行扩增并测序分析。结果该小区发现病例70例,罹患率为2.33%。17份患者样本和6份水样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均出现GI和/或GII核酸阳性。测序分析显示患者样本和污水井井水的诺如病毒都为GI.6和GII.2这两种基因型,序列同源性均高于98.8%。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水源水污染导致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暴发疫情,需加强对水源水的日常管理,定期消毒,广泛宣传,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CD发泡试验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前庭性偏头痛的证据,患者120例,对患者实施TCD发泡试验。所有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中,使用TCD发泡试验中,合并PFO者40例,未发生合并PFO的为80例。其中先兆性疼痛无论是在合并PFO,还是未发生合并PFO的患者中,均高于非先兆性疼痛人数。药物治疗前后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来看,患者药物治疗前VAS疼痛评分(8.42±0.32分)显著高于药物治疗后疼痛评分(1.41±004),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CD发泡试验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PFO诊断及治疗评估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4和AQP9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在成武县中医医院和单县海吉亚医院确诊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53例,年龄(65.29±7.89)岁,均给予阿替普酶溶栓和基础治疗,其中39例患者发生HT作为HT组,71例未发生HT作为非HT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AQP4、AQP9水平,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运用ROC曲线分析AQP4、AQP9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预测效能。结果HT组患者男性、高龄(>66岁)、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糖尿病比例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均显著高于非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前HT组患者血清中AQP4、AQP9水平分别为(1.54±0.21)ng/L、(1.47±0.16)ng/L,均高于非HT组(1.03±0.19)ng/L、(0.89±0.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血清中AQP4、AQP9水平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OR>1,P<0.05)。血清AQP4、AQP9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5(95%CI:0.891~0.979,P<0.001)和0.852(95%CI:0.767~0.937,P<0.001)。结论溶栓前血清AQP4、AQP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发生关系密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溶栓后HT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损害程度与高同型半胱氨酸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小血管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选取日期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依据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分为2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s-C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s-CRP水平的对比上存在差异,实验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hs-CRP水平同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损害程度存在相关性,临床应加强对患者的早期检测,以起到预防认知功能损害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丁苯酞软胶囊治疗SVD合并VCIND的效果以及对认知功能和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河北省四大区域日平均气温与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滞后效应与关联性。方法通过中国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收集2017年至2020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唐山市、秦皇岛市、保定市、廊坊市、沧州市、石家庄市、衡水市、邢台市、邯郸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日发病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包括气温、日平均气温等,将11个地级市分为北、东、中、南部四大区域,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四大区域日平均气温对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非线性关系和滞后效应,应用冷热效应分析其对感染性腹泻发病影响的滞后效应关系。结果2017年至2020年河北省11个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231 008例,季节分布明显,呈现夏季大高峰、冬季小高峰双峰分布。河北省日平均气温与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风险的累积相对危险度呈现反"S"型暴露反应关系,低温(<13.67 ℃)和高温(>27.50 ℃)均会增加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风险。当气温<13.00 ℃时,滞后时间与相对危险度呈"U"型趋势(滞后4~7 d,23~30 d);高于13.00 ℃时,呈倒"U"型趋势(滞后5~21 d)。4个不同区域比较显示,低温效应时(P5=-7.24 ℃),由南向北滞后时间由6 d延长到30 d;高温效应(P95=28.25 ℃)在滞后0 d危险因素就会出现,滞后时间由北向南逐渐变短,高温效应起效快、持续时间短。结论河北省日平均气温与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呈现反"S"非线性关系,低温和高温均可增加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风险,低温的效应较高温的效应更显著、持续时间更长。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RAILD)患者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改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间质性肺病患者与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学检测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通过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空腹血糖(OR=1.233,p=0.049, 95%CI=1.001-1.518)和总胆固醇(OR=1.750,p=0.003, 95%CI=1.217-2.516)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伴有血糖和血清总胆固醇升高时,应引起重视,通过定期复查以及更加全面的综合检查手段,以期能够早期诊断是否合并间质性肺病,从而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肺出血的危险因素,为肺出血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NICU 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以诊断肺出血的86例为肺出血组,同期住院无肺出血的20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存活率、并发症及血小板参数的差异,对肺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肺出血组与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65.1%(56/86)和90.1%(182/202),对照组存活率显著高于肺出血组(χ2=26.241,P<0.01)。两组病例前3天液体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6、1.811、1.840,P=0.350、0.073、0.0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OR=2.304,95%CI:0.213~1.564,P=0.010)、弥散性血管内凝血(OR=3.143,95%CI:0.061~2.521,P=0.028)、血小板计数(OR=0.991,95%CI:-0.015~-0.005,P=0.001)及血小板平均体积降低(OR=0.337,95%CI:-1.657~-0.739,P=0.001)是肺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平均体积降低与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肺出血的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监测及治疗,有助于早期识别及预防肺出血。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消栓肠溶胶囊治疗脑梗死的效果,以及对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两组患者全部开展临床常规治疗,B组添加消栓肠溶胶囊治疗,并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肉眼血尿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其病程中是否伴有肉眼血尿分为肉眼血尿组和非肉眼血尿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以肾活检日为起点,随访至2020年6月30日,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的肾脏生存率的差异;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490例IgA肾病患者,男∶女=1.33∶1,合并肉眼血尿者111例(22.7%)。肉眼血尿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发生率、24 h尿蛋白量、血肌酐、血尿酸、血甘油三酯、血总胆固醇水平以及系膜细胞增生(M1)、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T1/2)比例均低于非肉眼血尿组(均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于非肉眼血尿组(P<0.05)。其中随访至少6个月的患者有426例(86.9%),包括93例肉眼血尿患者和333例非肉眼血尿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方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后比较,非肉眼血尿组发生终点事件比例更高[18.6%(62/333)比6.5%(6/93),χ²=8.023,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肉眼血尿组的肾脏累积生存率高于非肉眼血尿组(χ²=11.44,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尿蛋白>1 g/24 h、eGFR<60 ml·min-1·(1.73 m2)-1、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清IgA/C3升高是肾脏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分别为3.457(1.137~10.514)、2.736(1.073~6.977)、2.720(1.144~6.465)、2.789(1.102~7.060)、1.070(1.009~1.135),均P<0.05]。结论病程中伴有肉眼血尿的IgA肾病患者的肾脏损害较非肉眼血尿患者轻,且肾脏累积存活率高于非肉眼血尿患者,尿蛋白>1.0 g/d、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及血清IgA/C3升高是不良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应及时给予关注和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