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6
[摘要] 目的 调查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RAILD)患者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改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间质性肺病患者与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学检测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通过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空腹血糖(OR=1.233,p=0.049, 95%CI=1.001-1.518)和总胆固醇(OR=1.750,p=0.003, 95%CI=1.217-2.516)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伴有血糖和血清总胆固醇升高时,应引起重视,通过定期复查以及更加全面的综合检查手段,以期能够早期诊断是否合并间质性肺病,从而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间质性肺病 危险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感染、遗传、雌激素水平、环境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手、腕、足等小关节肿痛、变形、功能受限,晚期僵硬畸形,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的过程[1],存在较高致残率,导致患者精神压力增大,同时也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肺部并发症是RA关节外常见表现之一,占RA死亡率的 10%-20%,而间质性肺病(ILD)是其中最严重的一类,主要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临床表现为活动性呼吸困难、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等。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RAILD)患者的预后效果差,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都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早期诊断结合危险因素调查分析,有利于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RAILD患者与单纯RA患者临床资料,以期筛检出RAILD患者的可能危险因素,为该病预防和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就诊并确诊为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间质性肺病的患者,所有病例临床随访资料完整。本研究经泰安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纳入研究对象或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纳入标准:1)符合2010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2];2)年龄≥18岁;3)完整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4)无其他全身性疾病,如急性感染性疾病、肿瘤、其他免疫系统疾病等;5)排除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患者;6)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间质性肺病外的其他并发症。共有156名患者初步纳入本次研究,其中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间质性肺病患者64例。
1.2 血液检测
采血前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紧张。采用肘前静脉常规穿刺采集促凝血4ml,3000r/min离心10min。采血后3小时内,使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肾功能(尿素、肌酐、尿酸、微球蛋白)、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游离脂肪酸)、血糖水平进行检测。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 (IBM-SPSS,芝加哥,IL,美国)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分析纳入指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有156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2例,入组患者的年龄为62.85±8.15岁,男性20例,女性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间质性肺病患者64例,年龄为63.39±8.97岁,男性18例,女性64例。两组间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与伴发间质性肺病组肝功能比较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间质性肺病患者两组间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前白蛋白、总胆汁酸)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与伴发间质性肺病组生化肝功能比较
| 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 (N=92) | 间质性肺病组 (N=64) | t 值 | P值 |
性别(男/女) | 20/72 | 18/46 | 0.835 | 0.361 |
年龄 | 62.85±8.15 | 63.39±8.97 | 0.393 | 0.695 |
谷丙转氨酶 | 18.35±14.65 | 17.70±13.08 | 0.282 | 0.778 |
谷草转氨酶 | 18.10±9.16 | 19.30±7.48 | 0.865 | 0.388 |
碱性磷酸酶 | 79.35±85.43 | 84.17±103.04 | 0.318 | 0.751 |
谷氨酰转肽酶 | 24.19±19.31 | 29.42±29.48 | 1.340 | 0.182 |
总胆红素 | 9.00±5.87 | 9.85±8.56 | 0.729 | 0.467 |
直接胆红素 | 4.72±3.87 | 4.49±2.27 | 0.424 | 0.672 |
间接胆红素 | 5.79±10.12 | 4.10±2.12 | 1.315 | 0.191 |
总蛋白 | 65.32±9.39 | 62.92±14.76 | 1.241 | 0.217 |
白蛋白 | 38.07±5.68 | 38.05±7.16 | 0.015 | 0.988 |
球蛋白 | 26.81±6.23 | 28.44±6.10 | 1.620 | 0.107 |
白球比 | 4.07±23.60 | 2.21±4.49 | 0.623 | 0.534 |
前白蛋白 | 186.70±62.73 | 185.00±81.69 | 0.147 | 0.883 |
总胆汁酸 | 3.84±4.70 | 5.32±8.92 | 1.225 | 0.223 |
2.3 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与伴发间质性肺病组肾功能和血糖水平比较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间质性肺病患者(5.30±1.53 vs. 6.27±3.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两组间肾功能指标(尿素、肌酐、尿酸、微球蛋白)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与伴发间质性肺病组肾功能和血糖比较
| 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 (N=92) | 间质性肺病组 (N=64) | t 值 | P值 |
尿素 | 6.84±8.79 | 8.47±16.47 | 0.782 | 0.436 |
肌酐 | 61.30±26.86 | 61.31±25.44 | 0.003 | 0.998 |
尿酸 | 233.76±91.76 | 212.64±103.17 | 1.302 | 0.195 |
微球蛋白 | 5.73±32.34 | 22.59±73.60 | 1.905 | 0.059 |
空腹血糖 | 5.30±1.53 | 6.27±3.14 | 2.450 | 0.016 |
2.4 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与伴发间质性肺病组血脂水平比较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总胆固醇(4.76±1.76 vs. 5.70±1.78)、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52±0.23 vs. 1.03±1.56)水平显著低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间质性肺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与伴发间质性肺病组生化血脂水平比较
| 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 (N=92) | 间质性肺病组 (N=64) | t 值 | P值 |
甘油三酯 | 1.34±1.82 | 1.66±1.29 | 1.141 | 0.256 |
总胆固醇 | 4.76±1.76 | 5.70±1.78 | 3.234 | 0.002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1.48±0.40 | 1.70±1.09 | 1.755 | 0.081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2.75±0.94 | 2.76±1.03 | 0.068 | 0.946 |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0.52±0.23 | 1.03±1.56 | 3.025 | 0.003 |
载脂蛋白A | 1.36±0.34 | 1.42±0.50 | 0.870 | 0.386 |
载脂蛋白B | 3.24±21.43 | 8.44±41.33 | 1.005 | 0.316 |
脂蛋白 | 268.05±161.02 | 232.14±176.24 | 1.293 | 0.198 |
游离脂肪酸 | 0.61±1.86 | 0.74±1.65 | 0.454 | 0.650 |
2.5 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与伴发间质性肺病组肾功能和血糖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的基础上,以肾功能和血糖指标作为自变量,有无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间质性肺病(有= 1,无= 0) 作为应变量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年龄、性别( 男= 1,女=2))等变量进行校正,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空腹血糖(OR=1.233,p=0.049, 95%CI=1.001-1.518)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肺病的危险因素。详见表4.
表4. 肾功能和血糖与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间质性肺病组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 B | P | OR | 95%CI |
年龄 | 0.005 | 0.808 | 1.005 | 0.962-1.050 |
性别 | 0.447 | 0.285 | 0.639 | 0.282-1.451 |
尿素 | 0.024 | 0.212 | 1.024 | 0.986-1.064 |
肌酐 | 0.000 | 0.958 | 1.000 | 0.982-1.017 |
尿酸 | 0.000 | 0.990 | 1.000 | 0.995-1.005 |
微球蛋白 | 0.003 | 0.572 | 1.003 | 0.994-1.011 |
空腹血糖 | 0.209 | 0.049 | 1.233 | 1.001-1.518 |
2.6 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与伴发间质性肺病组血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的基础上,以肾功能和血糖指标作为自变量,有无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间质性肺病(有= 1,无= 0) 作为应变量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年龄、性别( 男= 1,女=2))等变量进行校正,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总胆固醇(OR=1.750,p=0.003, 95%CI=1.217-2.516)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肺病的危险因素。详见表5.
表5. 血脂与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间质性肺病组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 B | P | OR | 95%CI |
年龄 | 0.007 | 0.761 | 1.007 | 0.962-1.054 |
性别 | 0.446 | 0.306 | 0.640 | 0.273-1.503 |
甘油三酯 | 0.059 | 0.665 | 0.943 | 0.724-1.229 |
总胆固醇 | 0.560 | 0.003 | 1.750 | 1.217-2.516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0.531 | 0.205 | 0.588 | 0.259-1.336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0.012 | 0.946 | 1.012 | 0.725-1.412 |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0.564 | 0.514 | 1.757 | 0.324-9.541 |
载脂蛋白A | 0.219 | 0.660 | 1.245 | 0.469-3.299 |
载脂蛋白B | 0.028 | 0.162 | 1.028 | 0.989-1.070 |
脂蛋白 | 0.000 | 0.764 | 1.000 | 0.997-1.002 |
游离脂肪酸 | 0.338 | 0.250 | 0.713 | 0.401-1.268 |
3. 讨论
肺部受累特别是间质性肺病(ILD)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之一,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几项大样本研究均显示RA患者一旦发生ILD,则预后较差,从ILD 诊断至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仅为2.6-3年[3]。因此,通过调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RA-ILD)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RAILD是十分有意义的。
目前对于RA-ILD 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显示年龄大、病程长、RF滴度高的患者更易发生ILD[4]。但是本研究结果显示,RA组与RA-ILD组患者的年龄与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Mori 等[5]研究结果一致。同时,本研究对患者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糖、血脂等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空腹血糖(OR=1.233,p=0.049, 95%CI=1.001-1.518)和总胆固醇(OR=1.750,p=0.003, 95%CI=1.217-2.516)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间质性肺病的危险因素。间质性肺病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主要损害呼吸膜。呼吸膜是一层在肺泡和血管之间的膜,肺泡与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通过该生物膜进行,通常厚度在0.1-0.3微米之间,由于血糖升高会促进中小动脉硬化,因此构成呼吸膜的毛细血管发生相应病理变化,可能通过呼吸膜增厚、变性,降低了气体的弥散功能,最终与间质性肺病的发生有关。另一方面,总胆固醇的升高是促进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胆固醇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沉积,会导致呼吸膜增厚,使患者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活动后气喘、低氧血症等,最终发展为间质性肺病[6]。
RA-ILD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或相关实验室证据,诊断率不高,当出
现典型临床特征时多数患者的病情已发展至严重阶段,且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当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伴有血糖和血清总胆固醇升高时,应引起重视,通过定期复查和更加全面的综合检查手段,以期能够早期发现合并间质性肺病的情况,从而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鲁锦玥,达明莲,康国荣, 等.炎症介质在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发病中的作用[J].临床荟萃,2018,33(2):173-176.
[2] Aletaha D, Neogi T, Silman AJ, et al. 2010 rheumatoid arthritis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an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collaborative initiative[J]. Ann Rheum Dis. 2010;69(9):1580-1588.
[3] Bongartz T, Nannini C, Medina- Velasquez YF,et al.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population- based study[J].Arthritis Rheum,2010,62(6):1583-1591.
[4] Dixon W G, Hyrich K L, Watson K D, et al.Influence of anti-TNF
therapy on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results from the British Society for
Rheumatology Biologics Register[J].Ann Rheum Dis,2010,69(6):1086- 1091.
[5] Mori S, Koga Y, Sugimoto M.Different risk factors between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nd airway diseas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Respir Med, 2012,106(11):1591-1599.
[6] 施桂英.关节炎概要[M].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340.
作者简介: 尹婷婷(1996.10-),女,汉族,山东泰安人,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检验与临床流行病学研究;※通讯作者: 李冬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编号: 201910439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