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自杀行为的动机-意志整合模型考察威胁自我调节因素(无法容忍不确定性)和动机调节因素(生命意义感)在自杀诱导因素(归属受挫与负面评价恐惧)和结局变量(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归属受挫问卷、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无法容忍不确定性量表、生命意义感问卷、积极与消极自杀意念量表和自杀行为问卷对1 325名高校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研究。采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采用AMOS 20.0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1)女生比男生有较多的负面评价恐惧体验[(41.89±9.96)分,(40.31±10.68)分,t=2.03,P<0.05];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比来自城镇地区的学生体验到较多的归属受挫[(23.83±8.87)分,(22.49±9.17)分,t=2.51,P<0.05]。(2)归属受挫、负面评价恐惧及无法容忍不确定性与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24~0.59,均P<0.001),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43,r=-0.22,均P<0.001)。(3)自杀意念中介了归属受挫与自杀行为(β=0.34,P<0.001)及负面评价恐惧与自杀行为间的关系(β=0.11,P<0.001)。(4)与无法容忍不确定性较低的学生相比,无法容忍不确定性较高的学生,其归属受挫对自杀意念的预测力更强(β=0.27,P<0.001;β=0.41,P<0.001),其负面评价恐惧对自杀意念的预测力也更强(β=0.08,P<0.001;β=0.14,P<0.001)。与生命意义感较低的学生相比,生命意义感较高学生的负面评价恐惧对自杀意念的影响较小(β=0.20,P<0.001;β=0.12,P<0.001)。结论本研究支持了自杀行为动机-意志整合模型;结果提示人际关系感知压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受到生命意义感和无法容忍不确定性的调节,减少人际关系感知压力、降低个体的无法容忍不确定性、开展生命意义教育是减少大学新生自杀风险的潜在干预途径。
简介:摘要:通过研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典型课程教学案例,有助于地理课堂有效开展,有益于学生高效学习地理知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素养与品质,让学生以地理的视角认识生活。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将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内涵进行详细的分析与了解,使其在课堂上充分实施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有效途径。国家已明确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评价标准,教师应依据规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完成其任务目标。本文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研究内容,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探索。
简介:摘要:我国信息技术和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产业园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功能也更加多样化,但产业园区的有效发展离不开资金与企业的支持,融资难的问题阻碍了产业园区的发展,导致园区企业无法扩大生产及注入新鲜血液。再者,企业要想有大的发展与突破,同样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如果园区企业的融资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导致其经营乏力,且在行业发生系统性风险时,更容易破产倒闭,从而影响了产业园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产业园长远稳定发展,国家应该建立完善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在我国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历经十几年的探索,在总结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国的经济发展形势,根据产业园建设的实际情况,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融资方式,建立符合产业园发展的投融资模式。这不仅对我国产业结构的改革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更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转变和产业园的发展,发挥产业园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对生活满意度的磁共振研究的系统评价,揭示生活满意度的神经机制。材料与方法遵循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优先报告项目(PRISMA)的标准流程,全面获取现存的生活满意度的磁共振研究,并提取成像模式、生活满意度的测量和相关的大脑结构及功能指标等数据,再分别对不同脑区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5篇文献;发现生活满意度与大脑结构和功能存在较为广泛的关联模式,关联脑区主要集中于前额叶皮层,还与边缘系统、顶叶、颞叶和枕叶等脑区的部分结构及功能存在联系。结论前额叶皮层的结构及功能对个体生活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可能与边缘系统、颞叶、顶叶和枕叶等相关脑区协调活动,通过参与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记忆等功能影响其社会行为和主观体验,从而与生活满意度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癌痛规范化病房的建设价值。方法:以我院开展癌痛规范化病房建设的时间为分组依据,分别于开展前(2017年4月-2017年9月)、开展后(2017年11月-2018年4月),各抽取39例癌症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疼痛管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癌痛管理小组负责制定疼痛管理方案。面向癌症患者展开疼痛评估(VAS评分法),根据癌症患者疼痛评估结果的不同,采取不同疼痛干预方案。VAS评分≥4分的癌症患者,按照每日4-6次的频率,动态评估其疼痛程度,嘱患者按时服药,依据疼痛程度的不同选用曲马多片(重度疼痛)、盐酸吗啡片(中度疼痛)、盐酸吗啡稀释片(维持期)进行疼痛干预,参照药师的意见及癌症患者VAS评分及用药反应的变化,调整给药剂量;对于VAS评分<4分的癌症患者,仅记录其疼痛评分,配合心理疏导、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减轻其痛苦体验。如经评估发现患者的VAS评分超出4分,立即改用第一种方案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此外,给予癌症患者癌痛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对癌痛建立正确认知,进而提高其依从性。随着患者疼痛状况的缓解,给予患者按摩护理,以轻柔力度循环按摩癌症患者四肢、腰部等部位,加速患者机体血液循环,改善其机体血运状况,借助按摩刺激起到调和气血、镇痛宁神的作用。按摩期间注意保持与患者的沟通,询问患者感受;于病房内播放患者轻柔音乐,同时指导癌症患者进行腹式呼吸锻炼,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式,放松癌症患者机体,降低其耗氧量,调节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及心率等指标,进而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体验。非药物干预频率的设置依据患者的VAS评分结果设定。结果:治疗第1d,对照组疼痛评(5.86±1.64)分,低于观察组(5.89±1.62)分,差异不显著;持续实施常规疼痛管理、规范化疼痛管理至出院前1d,观察组VAS评分(2.57±0.59)分,低于对照组VAS评分(4.29±0.86)分(t=4.39,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87%,高于对照组79.49%(χ2=5.86,P<0.05)。讨论:癌痛规范化病房的建设有助于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体验,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进行观察和探究。方法: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护理管理的患者中,选择200例作为探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数量为100例,采用风险护理管理方式。对照组患者数量为10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两者患者护理过程中风险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方式的实验组,风险发生率为2.00%(2/100),满意度为100.0%(100/100),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风险发生率为31.00%(31/100),满意度为74.00%(74/100),两者比较,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侵袭性思维与自我损耗在工作场所暴力影响临床护士职业倦怠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于2019年5月,用抓取随机球方法,选择河南省、福建省的10个城市为采样城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2个三甲医院、23个二甲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岗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流行学调查,共纳入1 200名护士。共回收有效问卷1 159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6.6%。采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事件影响量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1 15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对问卷所含的项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用s-n-k进行两两比较分析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职业倦怠的人口学特征得分差异。结果36~50岁临床护士的职业倦怠得分大于19~35岁临床护士,工龄<3年者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得分大于工龄3年及以上者,职业倦怠得分小于工龄3年及以上者;未婚者职业倦怠得分小于已婚者;非在编者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得分大于在编者;三级医院临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职业倦怠得分大于二级医院临床护士;本科及以上者职业倦怠得分大于专科及以下者;手术科室临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得分大于非手术科室临床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思维和自我损耗在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工作场所暴力通过侵袭性思维的单独中介作用、自我损耗的单独中介作用、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职业倦怠(β=0.16、0.08、0.03,95%CI:0.251~0.190、0.121~0.028、0.050~0.012,P<0.05)。结论工作场所暴力通过侵袭性思维和自我损耗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侵袭性思维和自我损耗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临床护士的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