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血脂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北京市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站并行生化检查的高脂血症患者,均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收集其基线资料及血脂指标,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分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DL-C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病例752例,其中男性334例,女性418例。ASCVD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比例分别为22.87%(172/765)、22.21%(167/752)、46.81%(352/752)、8.11%(61/752)。ASCVD危险分层在性别、是否吸烟、是否超重或肥胖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总体达标率为48.80%(367/752),其中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达标率分别为83.73% (144/172)、53.89%(90/167)、34.38%(121/352)、19.67%(12/61)。女性(52.87%,221/418)、年龄≥80岁(58.82%,110/187)、不吸烟(52.40%,327/624)、规律用药(52.87%,221/418)的患者达标率更高(χ2值分别为6.323、11.816、19.022、25.27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800,95%CI:1.325~2.419)、吸烟(OR=2.630,95%CI:1.726~4.007)、不规律/自行停药(OR= 2.179,95%CI:1.581~3.003)是影响患者LDL-C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家庭医生签约的高脂血症患者心血管病风险较高,血脂控制尚不满意,应加强患者尤其是男性、吸烟、不规律用药患者的血脂管理。
简介:摘要报道1例伴KMT2A-MLLT3基因阳性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CML-BC)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和实验室指标变化。患者于2017年确诊为CML,2018年进展为CML-BC,BCR-ABL1伴KMT2A-MLLT3基因阳性且T315I突变。2019年1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6个月后复发,经普纳替尼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无效后死亡。
简介:摘要报道1例伴KMT2A-MLLT3基因阳性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CML-BC)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和实验室指标变化。患者于2017年确诊为CML,2018年进展为CML-BC,BCR-ABL1伴KMT2A-MLLT3基因阳性且T315I突变。2019年1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6个月后复发,经普纳替尼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无效后死亡。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脏病衰竭治疗护理应用中的临床效果展开相应研究。方法:将2020年6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54例慢性肾脏病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确保有患者27例。在对上述两组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的过程中,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法开展护理工作,最后对两组患者接受相应护理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各项指标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接受相应护理后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并且对比指标间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慢性肾脏病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法,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同时也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内质网肌醇酶1-X盒连接蛋白1(IRE1-XBP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8~10周龄,体重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n=18):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组)和亚低温组(T组)。采用线栓阻断大脑中动脉2 h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组于再灌注即刻行全身体表喷洒酒精降温,维持直肠温度32~34 ℃ 3 h。S组仅暴露血管,不阻断。于再灌注24 h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皮层缺血区,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TUNEL染色法确定神经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RE1和XBP1的表达,qRT-PCR法测定IRE1和XBP1 mRNA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组和T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升高,皮层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率、IRE1和XBP1及其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神经细胞胞核变性肿胀,核膜破碎缺损,染色质固缩边集,内质网扩张成囊池状;与I组比较,T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皮层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率降低,IRE1和XBP1及其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亚低温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进一步激活神经细胞IRE1-XBP1信号通路,缓解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血脂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北京市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站并行生化检查的高脂血症患者,均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收集其基线资料及血脂指标,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分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DL-C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病例752例,其中男性334例,女性418例。ASCVD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比例分别为22.87%(172/765)、22.21%(167/752)、46.81%(352/752)、8.11%(61/752)。ASCVD危险分层在性别、是否吸烟、是否超重或肥胖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总体达标率为48.80%(367/752),其中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达标率分别为83.73% (144/172)、53.89%(90/167)、34.38%(121/352)、19.67%(12/61)。女性(52.87%,221/418)、年龄≥80岁(58.82%,110/187)、不吸烟(52.40%,327/624)、规律用药(52.87%,221/418)的患者达标率更高(χ2值分别为6.323、11.816、19.022、25.27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800,95%CI:1.325~2.419)、吸烟(OR=2.630,95%CI:1.726~4.007)、不规律/自行停药(OR= 2.179,95%CI:1.581~3.003)是影响患者LDL-C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家庭医生签约的高脂血症患者心血管病风险较高,血脂控制尚不满意,应加强患者尤其是男性、吸烟、不规律用药患者的血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