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财经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开展国际金融业务显得越来越重要。本论文通过对中国银行国际金融业务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该银行国际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流程及其培训等方面存在风险。因此,本文从优化风险管理流程以及优化风险管理培训方式两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国际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中国银行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际金融业务在我国显得日益重要。但是,当面临国际金融业务所提供的机会与风险时,怎样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业务中复杂而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下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已成为我国许多银行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中国银行作为一家全球化、多元化银行,业务范畴较广。所以,对中国银行国际金融业务风险管理进行分析,有利于提升中国银行风险识别及应对能力。
2. 研究意义
本文有助于提高对国际金融业务风险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探索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策略,帮助银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为相关研究提供补充,丰富该方面研究的理论体系。同时可以帮助银行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延缓风险给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促进国际金融业务稳步发展。
(二)文献综述
1.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方面
杨卫珍(2024)认为银行若仍想维护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提升自身能力,就需要对国际金融业务内部风险管控进行完善。黄鑫(2021)认为在开展外汇业务的实际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风险,只有加强对外汇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才能使其取得更好的成效。张爱玲(2022)对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概念、种类、成因进行了说明。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2.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方面
张丽娜(2020)对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及风险管理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找到适合国内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管理模式。刘千,臧舒睿(2023)对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绿色金融风险管理的原则进行了梳理,针对性提出了绿色金融风险管理的对策。
二、中国银行国际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一)国际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流程
1. 业务前期调查
该行在进行国际金融业务前,主要进行市场的前期调查,这包括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走势分析、潜在客户风险评估,以及相关法律和政策的研究。内部评级系统的构建主要是基于客户财务状态、偿还能力和所在产业的经济状况等多个因素来进行全面评价。但在此过程中存在无法准确识别潜在的非合规行为的问题。
2. 业务中期审查
中国银行密切关注逾期贷款借款人的业务运营及贷款偿还情况,观察期结束后,若借款人达到了特定标准,则贷款经审核后可升级为“关注”类贷款。如果逾期贷款到期不能偿还或借款人仍未能证明其还款能力,有关贷款将重新分类为“可疑”或以下级别。对于外汇交易等市场风险较高的业务,该行采用适时对冲策略来降低潜在的市场风险。
3. 业务回顾检查
完成业务后,进行事后分析、回顾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和优化国际金融业务风险控制措施。当分析业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点,应及时调整和完善风险管理流程和策略。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及演练,提升员工风险意识及应变能力。
(二)国际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培训
中国银行开设的国际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相关培训课程涉及管理培训生课题,实地营业点训练以及专家讲课等各种方式。首先,中国银行致力于通过管理培训生(风险合规)这一岗位,为风险管理、信用审核和授信管理等多个领域培育出专业的人才。但是培训内容还存在不足。其次,银行为更好的迎接工作上的风险与挑战,邀请有经验、有阅历的银行金融讲师深入培训。但是其培训模式还是太传统、太守旧。
三、国际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风险
(一)风险管理流程存在的风险
1. 业务前期调查阶段
市场调研由于信息采集不全面或不准确,导致对国际市场趋势的判断失误。客户信用评估因为对方提供虚假财务报表或隐瞒关键信息而失去准确性,增加信贷风险。内部评级系统若未及时更新,则无法反映客户最新的信用状况,从而影响授信决策。
2. 业务中期审查阶段
持续监控由于监测工具反应迟缓或监控指标设置不当,未能及时发现问题。信用限额管理在客户经营状况发生急剧变化时来不及调整,造成风险暴露。对冲策略若执行不当,对冲工具选择错误或对冲时机把握不准,反而会加剧风险。
3. 业务回顾检查阶段
事后分析和总结因为缺乏有效的信息记录和分析工具,导致无法准确找出问题根源。国际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流程和策略调整因组织惯性及内部抗拒改变,难以实施有效的优化措施。由于培训资源投入不足或不够频繁,导致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提高较慢。
(二)风险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
在应对国际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培训过程中,中国银行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潜在的风险。一是培训内容在设计方面仍有不足,如培训课程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不能很好的体现国际金融最新法律,市场动态和风险控制技巧等。二是采取的培训策略太过陈旧,多依靠传统课堂授课方式而不是实际操作和模拟演练。这样的教学途径不利于职工对知识的吸收与运用,因而使培训成果不能令人满意。
四、国际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
(一)优化风险管理流程
1. 业务前期调查阶段
优化客户的信用评价流程,通过交叉验证方法来确认客户提交的信息,并与其它金融机构进行信息共享。对内部评级系统进行了更新,保证评分模型能够反映国际金融市场最新情况以及客户信用变化情况,从而为授信决策提供更加精准的依据。
2. 业务中期审查阶段
加强持续监控,设定更为灵敏的风险评价指标,并借助实时监控系统以快速定位问题。优化对信用限额的管理流程,减少评价的时延,并确保客户信用状况发生的变动能够及时体现在国际金融业务信用限额的调整之中。对于对冲策略,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和调整,确保对冲工具和策略与市场变动保持同步。
3. 业务后期检查阶段
建立事后综合分析总结过程,利用先进数据分析工具多方面发掘问题根源。为了保证风险管理流程与战略能灵活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和监管环境,应该定期对其进行综合回顾与更新。强化风险管理技能训练,运用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及应变能力。
(二)优化风险管理培训方式
针对中国银行在国际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培训方面出现的问题,该行要落实一系列综合防范措施。一是对现行培训体系全盘考察与改进银行责无旁贷。其中包括培训资料的最新修改,以确保其内容跟上国际金融最新法律,市场趋势以及风险控制实践。二是传统课堂讲授应紧密结合各种实践手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模仿及模拟演练,以增强训练的有效性及实际应用性。
参考文献
[1]杨卫珍.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措施研究[J].理财,2024,(05):53-54+57.
[2]黄鑫.外汇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01):43-44.
[3]张爱玲.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22,(03):91-92+95.
[4]张丽娜.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改进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0.